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罪治。
? ? ? ? ? ? ? ? ? ? ? ? ? ? ? ? ? ?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 ? ? 昨日丽声,澎湃新聞推送的一則新聞《帶娃開夜班出租的武漢單親媽媽:被逆行電動車撞上后失業(yè),想過跳橋》觉义,看得人心痛又嘆息雁社。42歲的單身女司機李某獨自帶著三歲的女兒依依開夜班的士,母女兩人相依為命晒骇。孩子的父親因嫌棄依依是女孩霉撵,在依依剛出世時,就要把依依送人洪囤。李某不同意徒坡,堅決要求自己撫養(yǎng)孩子。兩人在依依五個月時離婚瘤缩。李某獨自撫養(yǎng)依依喇完。因無人照看依依,李某只得日日帶著依依夜晚出車款咖,過著晨昏顛倒的清苦生活何暮。如今,因為一起意外交通事故铐殃,出租車車主要求李某安置好孩子后再出車海洼,不準再帶依依上車。李某無法做到這點富腊,只得失業(yè)坏逢。在很多人同情這對母女的遭遇時,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這點:依依的父親呢赘被?依依父親在依依成長的這三年里是整,是缺位無為的。然而民假,這樣的做法浮入,不僅從道德的層面,是讓人不齒的羊异,從法律的層面事秀,也是可以指責的。
? ? 愛問里有個提問:孩子四歲了野舶,孩子的父親卻從沒給過一分錢撫養(yǎng)費易迹,孩子的母親是否可以代替孩子對其父親起訴遺棄罪?這個提問的場景與李某的情況大致相同平道。那么睹欲,我們從民法的角度來探討一下。
? ? ?2017年3月15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條規(guī)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窘疮。因此袋哼,依依母親李某可以代理孩子到法院進行起訴,要求依依父親支付其撫養(yǎng)費考余。
? ? 依依父親的所作所為是否構成遺棄罪先嬉?遺棄罪(我國刑法第261條),是指對于年老楚堤、年幼疫蔓、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yǎng)義務而拒絕撫養(yǎng)身冬,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衅胀。遺棄罪一經定罪可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酥筝。而且滚躯,我國對于遺棄罪的定罪標準是必須達到情節(jié)惡劣的程度。也就是說嘿歌,情節(jié)是否惡劣是區(qū)分遺棄罪與非罪的一個重要界限掸掏。根據(jù)司法實踐經驗,遺棄行為情節(jié)惡劣是指:由于遺棄而致被害人重傷宙帝、死亡的丧凤;被害人因被遺棄而生活無著,流離失所步脓,被迫沿街乞討的愿待;因遺棄而使被害人走投無路被迫自殺的;行為人屢經教育靴患,拒絕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難境地的仍侥;遺棄手段十分惡劣的(如在遺棄中又有打罵、虐待行為的)等等鸳君。
? ? ?如果依依的父親未經李某同意农渊,偷偷把孩子抱出去丟掉,導致孩子失蹤或死亡或颊。那么依依的父親一定構成遺棄罪腿时。在本文中,依依的父親雖然沒有履行父親的職責和義務饭宾,但是依依在母親的照料下也可以正常成長,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格了,但是沒有出現(xiàn)“情節(jié)惡劣”的情況看铆。所以,依本人粗淺看來盛末,此人是不構成遺棄罪的弹惦。李某如果從法律的角度替依依維權否淤,只能要求他支付撫養(yǎng)費。
? ? 那么棠隐,依依的父親是否可以以兩人離婚為借口來拒絕支付依依的撫養(yǎng)費呢石抡?答案是萬萬不能的。我國《婚姻法》第21條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助泽。父母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時啰扛,未成年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yǎng)費的權利嗡贺∫猓”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诫睬。離婚后煞茫,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yǎng)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摄凡,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yǎng)续徽,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一方撫養(yǎng)的子女亲澡,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钦扭,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時谷扣,由人民法院判決土全。”因此会涎,離婚并不是父母不支付孩子撫養(yǎng)費的免責牌裹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是社會所賦與并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末秃,它既是一項社會義務概页,也是一項法律義務。自子女出生就自然開始练慕,是無條件的惰匙。如果依依父親經與李某協(xié)商后,依然拒絕支付撫養(yǎng)費铃将,那么项鬼,李某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由法院判決劲阎。如判決后依舊拒不支付绘盟,則可以申請強制執(zhí)行。
? ?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法律是道德標準的底線。在如今這個提倡法治的時代龄毡,我們作為普通公民吠卷,在道德無法進行有效約束的時候,更應該學習利用法律的武器沦零,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祭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