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肄渗,對于別人提出的問題,不管是生活上的小事還是政治上的大事我可能回答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我也不太清楚召调。”大多人聽了往往會流露出不屑或無奈。然而桶雀,我就是疑惑在未了解事情本身來龍去脈矿酵、因果前后之時,大多人對于問題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斷然態(tài)度是從何而來矗积?
道聽途說全肮、以訛傳訛、耳聽八方可能是過去了解最新小道消息的辦法棘捣,在這個網(wǎng)絡媒體時代辜腺,信息大爆炸以其快速、簡捷特征傳播著或真或假的各種資訊乍恐,流量點擊量成了排行競爭的標榜评疗。在網(wǎng)絡中,我們不經(jīng)意的瀏覽茵烈,不經(jīng)意的討論百匆,也不經(jīng)意的給出我們認為的正確答案。我們的判斷可能源于看了一個報道呜投,一條微博加匈,一個視頻,然后和周圍人一起感嘆“原來這就是事情的真相”宙彪。
在生活中矩动,我們討論有爭議的或者有趣的人,討論發(fā)生過和正在發(fā)生的事释漆。對于此人此事悲没,我們的判斷來自多數(shù)人的觀念,結果也看似民主的貫徹“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意志男图,由此劃分隊伍示姿,“我接受你,因為你也認為×××逊笆,所以我們是一隊人”栈戳。如此,那些特立獨行思考的人進而被淪為不受歡迎的人难裆。判斷標準的決定者不是我們自己子檀,反倒成為了其他人 。
問:什么人最愛討論政治乃戈?答:農(nóng)民工褂痰。這并不是一則笑話,而是某一層面的事實症虑。下層人民討論政治大多義憤填膺缩歪,一腔熱血,在中日問題上更甚谍憔。他們的對于各種政治事件可能并不了解匪蝙,偶爾在新聞中看到就以為掌握了整個局勢發(fā)展主籍,實則是基于傳統(tǒng)、基于國家觀做出判斷逛球,標準也很簡單:“我們就是對的千元,外國的就是錯的⌒璺蓿”以偏概全的觀念中是自我的狹隘诅炉。
究其本,我們從何做出判斷屋厘?從事實、從本質(zhì)月而、從道理汗洒、從格局、從原則父款,所謂“知之為知之溢谤,不知為不知”,誠實的說出:“這件事情我不知道”也是一種坦蕩憨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