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到九江的湖口已來過不下五次,而暢游石鐘山卻是頭一回怖糊。
? ? ? ? 這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纱扭,居于鄱陽湖口和長江的交匯處,只因蘇軾的一篇《石鐘山記》便名揚(yáng)四海棍矛,引無數(shù)文人雅士前來探究安疗。其實(shí),對于石鐘山之名够委,蘇軾在《石鐘山記》中早已闡明荐类,是因湖水拍擊山崖石隙,聲如洪鐘而得名茁帽,并非他因玉罐。
? ? ? ? 石鐘山不高,幾分鐘就能到達(dá)山頂潘拨;石鐘山也不大吊输,用不了半個時辰便能走完山頂所有。山上的許多文物古跡早已損毀战秋,到處都是后期重修的人文建筑璧亚。整座山郁郁蔥蔥,倒也清靜涼爽脂信,是一個休閑養(yǎng)心的好地方癣蟋。在臨江的一側(cè),山崖陡峭狰闪,直入湖中疯搅,想必是水擊石拍之處,但聞不到洪鐘式的響聲埋泵,未免讓人著急幔欧。
? ? ? ? 山下的碼頭罪治,是乘船觀山看水的地方。泛舟于水中礁蔗,便能看到蘇軾筆下石鐘山的氣勢觉义,山石陡峭,洞隙延綿浴井,水中有洞晒骇,洞水相連,難怪蘇軾夜泊絕壁之下的湖面能聽見鐘的聲音磺浙,不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妙之處洪囤,只是如今水面船只紛擾不絕,早已沒了蘇軾當(dāng)年聆聽撕氧、體會的清靜環(huán)境了瘤缩。
? ? ? ? 游船駛出鄱陽湖口,便到了長江水道伦泥。隨游人驚呼剥啤,頓見眼前奇景,一水兩色奄喂,江清湖濁铐殃,涇渭分明,著名的江湖兩色奇觀近在眼前跨新。神奇的大自然又一次把奇跡留給了這里富腊,真可謂“石鐘千年奇,江湖兩色美”坝蛘省赘被!
? ? ? ? 當(dāng)年的蘇軾,暢游石鐘山后發(fā)出了“事不目見耳聞肖揣,而臆斷其有無民假,可乎?”的感嘆龙优,說明要認(rèn)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羊异,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眼前“江湖兩色”的奇特現(xiàn)象彤断,又揭示著“清者自清野舶,濁者自濁”的做人之道。石鐘山宰衙,來了平道,游了;見了供炼,知了一屋,有些道理也應(yīng)該悟到了窘疮!
? ? ? ? ? (2015年5月于江西九江市湖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