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神鳥
古蜀文明,是指從遠古時期到春秋時期,產(chǎn)生在我國今四川地區(qū)(包括四川省和重慶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卻又與中原文明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遺址主要有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等。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精居,是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金沙遺址則位于成都市區(qū)潜必,分布范圍約5平方公里靴姿,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游古代文化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有大型建筑遺址磁滚、祭祀?yún)^(qū)佛吓、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垂攘,出土金器维雇、銅器、玉器晒他、石器吱型、象牙器、漆器等珍貴文物陨仅,有數(shù)以萬計的陶片津滞、數(shù)以噸計的象牙以及數(shù)以千計的野豬獠牙和鹿角铝侵。精品有太陽神鳥金飾、金人面形器触徐、金蛙形器咪鲜、銅眼睛形器等。
太陽神鳥金飾為商周時期的金器撞鹉。整體為金質(zhì)圓形薄片疟丙,外徑12.53厘米,內(nèi)徑5.29厘米鸟雏,厚度0.02厘米隆敢,重20克。圖案分為內(nèi)外兩層崔慧,均采用鏤空的方式表現(xiàn)。內(nèi)層圖案中心為一沒有邊欄的圓圈穴墅,周圍等距分布有十二條順時針旋轉的齒狀芒惶室,芒呈細長獠牙狀,外端尖玄货,圖案好似空中不停旋轉的太陽皇钞。外層圖案由四只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它們等距分布于內(nèi)層太陽的周圍松捉,展翅飛翔夹界,首足前后相接,向著同一方向飛行隘世。飛行的方向與內(nèi)層太陽芒紋的方向相反可柿。采用捶揲、剪切和打磨等多樣加工方法丙者,正面打磨光亮复斥,背面未經(jīng)打磨,較粗糙械媒。
它生動地再現(xiàn)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故事目锭,四只神鳥圍繞著旋轉的太陽飛翔,周而復始纷捞,循環(huán)往復痢虹,生生不息。
古人崇拜太陽主儡,然而大地萬物只有鳥兒能夠飛上藍天奖唯,人們便將鳥兒作為溝通天界和人間的媒介物。金烏負日缀辩,太陽會日出日落臭埋,是由于金烏負載著太陽活動的原因踪央。
2005年,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圖案成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瓢阴,同時也是成都城市標志的核心圖案畅蹂。它構圖凝練,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荣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