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去了就是去了噪珊,就像新專輯出來,demo就下架一樣齐莲。
好幾天之前聽《瑪麗》痢站,想起來最開始沒出專輯的時候,聽前沖唱选酗,不想聽前沖唱阵难,就去騰訊看簡單生活音樂節(jié)的視頻,聽趙小雷唱芒填。
新專輯出來之后呜叫,想著無法長大空繁、成都、鼓樓朱庆、孤獨盛泡、再見北京、瑪麗椎工、八十年代的歌都聽過了饭于,就沒急著買專輯,后來實體專輯出來维蒙,也沒買掰吕,反而買了前兩張專輯。
其實按說颅痊,以那時候對《成都》《鼓樓》的熱愛殖熟,那張專輯著實該買來的。
可能是從心底里覺得《趙小雷》和《吉姆餐廳》的風格斑响,包括編配菱属,更符合我對趙小雷風格的認同。而新專輯中老歌居多舰罚,尤其是看到那首《朵》纽门,想到以前音樂節(jié),包括大事發(fā)聲節(jié)目中营罢,數(shù)次改編過的歌詞旋律赏陵,就像攢的一樣,于是饲漾,實體專輯出來的那一天蝙搔,就只買了前兩張。
過去那么久了考传,上一周才想起來認真聽聽《無法長大》這張專輯吃型。
聽完,越來越想念那些逝去的東西僚楞。
專輯收錄了《八十年代的歌》我也挺驚訝的勤晚,這首小歌在我這本來就和《難受》《19歲時候的歌》感覺類似,就像是那種隨口唱的小曲子镜硕,結果真嚴肅的列在新專輯里运翼,還是有些驚訝的。
好久前兴枯,周末在家起床后放這首歌,可能是聽慣了以前那種簡單的彈唱矩欠,初聽到專輯里的這首歌财剖,唯一的感覺就是“小題大做”——就是一首特別簡單悠夯,明明只靠趙小雷的聲音就很完美的歌,偏偏經(jīng)過了新專輯繁瑣的包裝躺坟,編曲沦补、樂器配合以及對趙雷聲音的處理,多了一點綿綿的感覺咪橙,少了那種簡單感夕膀。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些東西美侦,適應了就好了产舞。除了可惜丟了些以前那種更極致清澈的感覺之外,這首歌已經(jīng)接受了菠剩。
然后易猫,循環(huán)著聽《瑪麗》,想起來這首歌是去年11月在趙小雷演唱會門口具壮,和一個學弟聊天准颓,他說起來這首歌。后來棺妓,散場時一起走去公交站攘已,他和他的朋友走在前面,大聲的合唱這首歌怜跑,聽的人特別開心样勃。
聽到“我多想和那些光陰永遠住下來,我不能妆艘,我不能彤灶;我多想和時光一樣瀟灑的離開,我沒能批旺,我沒能”時幌陕,忽然就想起來,時光飛逝汽煮。
忽然想起來搏熄,剛剛知道新專輯收錄了《再見北京》的時候,竊喜暇赤,因為以前經(jīng)常聽“一定下載下來了”心例,結果,這首歌偏偏沒有下下來鞋囊。那種突如其來的懷念感止后,讓我想起來這么多年很多曾經(jīng)喜愛的東西都消失了,就像新專輯出來,demo就消失一樣译株。懷念瓜喇,就像《瑪麗》歌里的情感一樣。
對于專輯歉糜,可能就是懷念demo吧乘寒。也許對一些人來說,有些人對demo的鐘愛匪补,就像原著粉在看電視劇時永遠不滿足一樣伞辛。
但是,總是因為時間的過渡夯缺,丟失了一些我們很看重的東西蚤氏。
想的最厲害的時候,是今天第一次認真聽新專輯里的《再見北京》喳逛。聽完瞧捌,demo版的那種清冽不見了,最初的那種難過也不見了——雖然聽demo的時候润文,我對北京并沒什么感覺姐呐,但是聽到他唱“如果我真的哭了,是舍不得北京典蝌,帶不走在這個城市我留下的心”的時候曙砂,還是哭了,是感同身受了一種我還沒有付出過的深情骏掀。
但是新專輯中的編曲鸠澈,與demo相比,真的是煙消云散了截驮。初時的那種凜冽笑陈,那種寒冬離開時的凜冽弱化了很多,難過也弱化了很多葵袭。
這讓我對demo的懷念無比強烈涵妥。
說實話,編曲確實更精致了坡锡,從《八十年代的歌》就可以看出來蓬网,《再見北京》也是,還有《成都》鹉勒,但是帆锋,也許是內(nèi)心的固執(zhí),總覺得有些歌真的不需要那么華麗的包裝禽额,其本身的細膩早已通過簡單的形式顯現(xiàn)锯厢。
當然,各有所愛吧。
也許哲鸳,聽聽也就習慣了臣疑。就像那時候盔憨,聽慣了demo版的《安和橋》徙菠,新專輯一出來接受不了的那個鼓聲,經(jīng)過一次現(xiàn)場郁岩,竟成了最愛婿奔。
但是,丟失了的終究是丟失了问慎。
免不了懷念萍摊。
但是,喜歡的也終究是喜歡的如叼。
沒那么容易丟棄冰木。
前者說的是demo的質感,后者說的是歌手笼恰。
其實不喜歡長篇大論踊沸,但是今天寫起來話好像有點多∩缰ぃ可能中心還是在懷念吧逼龟。
看了一個自己寫公眾號(關于戶外登山)寫的很棒的人在簡書上寫的九篇關于他失戀的文章,就是那種剖析自己的文章追葡,能深切的感受到他對以前日子的懷念腺律。也許是因為這,所以才會引發(fā)我對demo的懷念……
哈哈哈宜肉,瞎扯的呀匀钧。
寫的時候,想起我很喜歡的電視劇里的臺詞:
時光飛逝谬返,時光也永駐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