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武
先秦:佚名
赫赫明明弓乙。王命卿士,南仲大祖钧惧,大師皇父暇韧。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浓瞪。既敬既戒懈玻,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追逮,命程伯休父酪刀,左右陳行粹舵。戒我?guī)熉茫时嘶雌致钐龋〈诵焱裂勐恕2涣舨惶帲戮途w历涝。
赫赫業(yè)業(yè)诅需,有嚴天子。王舒保作荧库,匪紹匪游堰塌。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分衫。如雷如霆场刑,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蚪战,如震如怒牵现。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邀桑。鋪敦淮濆瞎疼,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壁畸,王師之所贼急。
王旅啴啴,如飛如翰捏萍。如江如漢太抓,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照弥,綿綿翼翼腻异。不測不克,濯征徐國这揣。
王猶允塞悔常,徐方既來。徐方既同给赞,天子之功机打。四方既平,徐方來庭片迅。徐方不回残邀,王曰還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看我大周天子多顯赫英武,他任命一位重臣卿士大夫芥挣,名將南仲是這重臣的始祖驱闷,讓皇父擔任太師主管軍務:你要抓緊整頓我大周軍隊,要抓緊打造兵器準備動武空免;我們要深懷恭敬戒懼之心空另,一定給南方百姓帶去幸福。
我大周天子對太師皇父說:你下命令給程國伯爵休父:讓大周軍隊左右排列行伍蹋砚,把作戰(zhàn)命令下達全軍各部:沿著那淮河堤岸向前挺進扼菠,穿越巡察這徐國境內國土;三軍兒郎不久留也不駐扎坝咐,并把百姓的生計安排妥處循榆。
看多么威武顯赫高大雄壯,那是我們威嚴的大周國王墨坚。大周軍隊從容不迫地開拔秧饮,既不急行軍也不信步游蕩。這引發(fā)徐國上下騷動不已框杜,尤其是極大震驚徐國朝堂浦楣。就好像清天霹靂頭頂炸響,引發(fā)徐國君臣們震動驚慌咪辱。
我大周軍隊進攻英勇神武,全軍威如雷震勢如云水怒椎组。這一班如狼似虎的兵和將油狂,擊鼓挺進殺聲震天如怒虎。在淮河高岸布重兵設重圍寸癌,乘勝追窮寇捕獲大量俘虜专筷。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穩(wěn)腳跟,大周的中軍帳在這里扎駐蒸苇。
大周王朝的軍隊氣勢如虹磷蛹,攻勢凌厲猶如沖天之神鷹,三軍猛進猶江漢奔流潮涌溪烤,守陣地穩(wěn)固如山巋然不動味咳,陷敵陣猶如決川勢不可當,隊伍穩(wěn)扎穩(wěn)打接力向前沖檬嘀,威不可測當然也不可戰(zhàn)勝槽驶,就這樣大清洗般大敗徐國!
大周天子的謀劃實在充分鸳兽,徐國君臣心悅誠服愿歸順掂铐。徐國上下甘拜下風來相融,這是我大周天子仁義之功。天下各地都已經海晏河清全陨,徐國小君定當來朝拜進貢爆班。徐國君臣再不起兵搞叛亂,大周天子班師回朝奏凱旋辱姨。
注釋
1.赫赫:威嚴的樣子柿菩。明明:明智的樣子。
2.卿士:周朝廷執(zhí)政大臣炮叶。
3.南仲:人名碗旅,宣王主事大臣。大祖:指太祖廟镜悉。
4.大師:職掌軍政的大臣祟辟。皇父:人名侣肄,周宣王太師旧困。
5.整:治。六師:六軍稼锅。周制吼具,王建六軍。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矩距。
6.脩我戎:整頓我的軍備拗盒。脩,習锥债;戎陡蝇,武。
7.敬:借作“儆”哮肚。
8.惠:愛登夫。
9.尹氏:掌卿士之官。
10.程伯休父:人名允趟,宣王時大司馬恼策。
11.陳行:列隊。
12.率:循潮剪。
13.驶量:察視。徐土:指徐國鲁纠,故址在今安徽泗縣总棵。
14.不:二“不”字皆語助詞,無義改含。留:占“劉”字情龄,殺。處:安。
15.三事:三司骤视,指軍中三事大夫鞍爱。事與“司”通。緒:業(yè)专酗。姚際恒《詩經通論》:“謂分主六軍之三事大夫睹逃,無一不盡職以就緒也〉豢希”
16.業(yè)業(yè):高大的樣子沉填。
17.有嚴:嚴嚴,神圣的樣子佑笋。
18.舒:舒徐翼闹。保:安。作:起蒋纬。
19.紹:戴震《詩經補注》:“如‘夭紹’之紹猎荠,急也∈癖福”游:優(yōu)游关摇,與“紹”對文,指緩碾阁。
20.繹:絡繹输虱。騷:騷動。嚴粲《詩緝》:“王乃舒徐而安行脂凶,依于軍法日行三十里悼瓮,進兵不急,人自畏威艰猬,徐方之人,皆絡繹騷動矣埋市」谔遥”
21.霆:炸雷。
22.奮厥武:奮發(fā)用武道宅。
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食听。
24.闞(hǎn)如:闞然,虎怒的樣子污茵。虓(xiāo):虎嘯樱报。
25.鋪:韓詩作“敷”,大泞当。敦:屯聚迹蛤。濆(fén):高岸。
26.仍:就。丑虜:對敵軍的蔑稱盗飒。
27.截:斷絕嚷量。
28.所:處。
29.啴(tān)啴:人多勢眾的樣子逆趣。
30.翰:指鷙鳥蝶溶。
31.苞:指根基。
32.翼翼:整齊的樣子宣渗。
33.濯(zhuó):大抖所。
34.猶:通“猷”,謀略痕囱。允:誠田轧。塞:實,指謀略不落空咐蝇。
35.來庭:來王庭涯鲁,指朝覲。
36.回:違有序。
鑒賞
此詩題目特別抹腿,《詩經》大多是取首句語詞為題,有的雖不是首句旭寿,但亦是詩中的語詞警绩,而“常武”一詞不見于該詩,故說詩者議論紛紜盅称〖缦椋《毛詩序》謂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然”缩膝;朱熹《詩序辨說》申此說“蓋有二義:有常德以立武則可混狠,以武為常則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疾层,對此将饺,姚際恒《詩經通論》駁道:“詩中極美王之武功,無戒其黷武意痛黎。毛予弧、鄭亦無戒王之說,然則作《序》者其腐儒之見明矣湖饱∫锤颍”王質《詩總聞》謂“自南仲以來,累世著武井厌,故曰常武”: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常武”是樂名蚓庭,他說:“武王克商致讥,樂曰《大武》,宣王中興彪置,詩曰《常武》拄踪,蓋詩即樂也∪”近人或以為古常惶桐、尚通用,“常武”即尚武潘懊,與詩旨正合姚糊。
此詩贊美周宣王率兵親征徐國,平定叛亂授舟,取得重大的勝利救恨。詩人的敘述基本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首章寫宣王委任將帥并部署戰(zhàn)備任務;第二章通過尹氏向程伯休父下達作戰(zhàn)計劃释树。這兩章著重記述史實肠槽,一一交代重要人物,雖然極為簡括奢啥,但卻把形勢秸仙、任務、目標乃至進軍路線都說清楚了桩盲。這自然是最高統(tǒng)帥宣王的杰作寂纪,詩人以最簡潔的筆法,表現(xiàn)了宣王胸有成竹赌结、指揮若定的氣魄與指揮才能捞蛋。
第三章寫進軍。詩人先從“我方”著筆:天子親征柬姚,沉穩(wěn)從容拟杉,戰(zhàn)士行軍,不緊不慢量承,充滿一種勝券在握的堅定信心捣域。而敵方,在詩人筆下則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陣營騷動宴合、震恐,以致如五雷轟頂迹鹅,倉皇失措卦洽。一鎮(zhèn)定,一驚慌斜棚,兩相對照阀蒂,顯示出王師強大的力量该窗,未戰(zhàn)已先聲奪人。
第四章寫王師進擊徐夷蚤霞。詩人以天怒雷震酗失,比喻周王奮發(fā)用武;以猛虎怒吼昧绣,比喻官兵勇敢规肴,極力突出王師驚天動地的氣勢。以此擊徐夜畴,無異泰山壓頂拖刃,自然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贪绘。王師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兑牡,切斷了徐淮的聯(lián)系,還俘獲了大批叛軍税灌,進而扎營于此均函,為剿滅敵人作準備。全章八句菱涤,前用比苞也,后用賦,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了進軍的形勢狸窘,充分顯示出王師的壓倒優(yōu)勢墩朦。第五章寫王師的無比聲威。詩人滿懷激情翻擒,借助精巧選詞氓涣,串聯(lián)比喻、排句陋气,飽蘸筆墨劳吠,歌唱王師。這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巩趁。
第六章寫王師凱旋痒玩,歸功天子。詩人先頌揚天子計謀允當议慰,再說勝利是“天子之功”蠢古,然后寫到王下令“還歸”,敘述次第井然别凹〔菅龋“王曰還歸”回應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勝利的躊躇滿志炉菲;一表現(xiàn)昔日大敵當前的凝重心境堕战,前后鮮明對照坤溃,首尾相連,結構完善嘱丢。此章造句頗奇特薪介,雙句、單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越驻,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徐方’二字回環(huán)互用汁政,奇絕快絕!”詩人反覆提出“徐方”伐谈,正見出對這次平徐勝利的特別重視與喜悅烂完。徐為淮夷大國,屢與朝廷抗衡诵棵,今已降服來朝抠蚣,自然極為可喜可賀,要津津樂道履澳;同時又是天子親征嘶窄,詩人怎能不張大其功,宣揚徐方“既來”距贷、“既同”柄冲、“來庭”、“不回”忠蝗∠趾幔可見連用四個“徐方”既是內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阁最,并非故意造奇戒祠。
中國古代敘事詩不很發(fā)達,但如《大雅·常武》一詩速种,盡管在細節(jié)的敘述上精詳遠不及古希臘羅馬的史詩姜盈,卻也神完氣足,其敘事虛寫與實寫的巧妙結合配阵,尤為一大特色馏颂,從詩歌藝術上說,即使與古希臘羅馬史詩相比棋傍,似也不遑多讓救拉。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有詩中兩個人物為證:一是南仲瘫拣,同見于《小雅·出車》近上,亦見《鄦惠鼎》(稱“司徒南中”),《漢書·人物表》與《后漢書·龐參傳》所載《馬融上書》都認定南仲是宣王時人。同時壹无,王國維《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據(jù)《出車》說“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感帅,而“周時用兵玁狁事斗锭,其見于書器者,大抵在宣王之世失球,而宣王以后即不見有玁狁事”岖是;又據(jù)《鄦惠鼎》與宣王時《召伯虎敦》文字相類,斷定南仲必為宣王時人实苞。另一是程伯休父豺撑,《國語·楚語下》云重黎“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黔牵。當宣時失其官守聪轿,而為司馬氏”。此詩是為贊美周宣王平定徐國叛亂而作猾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