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國,羅正東/ 論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與“第三者”

作者簡介:張廷國,羅正東艘绍,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
人大復印:《外國哲學》2017 年 04 期
原發(fā)期刊:《哲學研究》2016 年第 201612 期 第 79-84 頁
關鍵詞: 先天綜合判斷/ 第三者/ 經驗/ 范疇/ 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
摘要:“第三者”是康德認識論的核心問題之一秫筏。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诱鞠,康德借助于一系列的“第三者”使純粹理性的總課題得以可能,并使其認識論體系得以完善:在先天綜合判斷中这敬,作為真正形而上學判斷的綜合判斷航夺,借助經驗而得以可能;把范疇看作是先天知識得以產生的“第三者”崔涂;繼而阳掐,在對范疇的客觀有效性進行演繹的過程中,通過“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這一“第三者”,將感性雜多轉換為“客體”缭保,從而使范疇的客觀演繹得以有效完成汛闸。

在《純粹理性批判》(康德,2011年a涮俄,下引該書僅注頁碼)中蛉拙,康德以先天綜合知識為認識的可能性奠基尸闸,但這一可能性的達成卻需要一個“中介”即“第三者”來加以保證彻亲,這是由其先驗哲學的體系性特征及純粹理性的總課題所決定的。正是諸多“第三者”使其認識論體系得以完善:在先天綜合判斷中吮廉,作為真正形而上學判斷的綜合判斷(參見康德苞尝,2013年,第17頁)得以可能的“第三者”是“經驗”宦芦,而“范疇”則是先天知識得以產生的“第三者”宙址;繼而,康德在對范疇的客觀有效性進行演繹的過程中调卑,通過“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這一“第三者”抡砂,將感性雜多轉換為“客體”,從而使范疇的客觀演繹得以有效完成恬涧。

一注益、“第三者”在康德認識論中的地位

康德的哲學中有諸多不可忽視的“第三者”,歷來受到康德研究者的關注溯捆。(cf.Schaper)而僅從康德“第一批判”的思路來看丑搔,康德認識論的先天性和綜合性本身就體現(xiàn)了基于“第三者”的“三分法”研究思路√嶙幔康德說:“如果一個劃分要先天地進行啤月,那么它要么是按照矛盾律而是分析的;而這時它總是兩分的(quodlibet ens est aut A aut non A劳跃,任何一個存在要么是A要么是非A)谎仲。要么它是綜合的;而如果它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先天的概念(而不像在數(shù)學中那樣從與概念相應的先天直觀中)引出來刨仑,那么這一劃分就必須按照一般綜合統(tǒng)一所要求的郑诺,而必然是三分法的,這就是:(1)條件贸人,(2)一個有條件者间景,(3)從有條件者和它的條件的結合中產生的那個概念∫罩牵”(康德倘要,2011年b,第246頁)而且,從形式上看封拧,康德在考察和解決問題時志鹃,總是試圖在正反兩方面加以比較的基礎上尋找更完善地解決問題的第三條道路。(參見楊祖陶泽西,第181頁)由此可見曹铃,在三分法中產生的“第三者”,對于準確理解康德的認識論就顯得十分重要捧杉。這一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陕见。

第一,“第三者”的出現(xiàn)是康德哲學的體系性要求所需要的味抖。自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以降评甜,哲學對體系化的追求一直是哲學史中一種發(fā)展常態(tài),也是人類理性尋求自我滿足的體現(xiàn)仔涩。從以往的哲學史來看忍坷,體系性哲學是思想由碎片化走向系統(tǒng)化的標志,也是哲學走向成熟的標志熔脂。但這一體系性哲學自身如何保證其內部無矛盾性佩研,如何確保其體系自身的完備性?這便成為了哲學家必須要加以回答的問題霞揉。亞里士多德首先為我們描繪了科學的系統(tǒng)分類旬薯,笛卡爾為我們勾畫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樹”(參見笛卡爾,第70頁)零聚,萊布尼茨則試圖借用幾何學的證明方式來“建立一種‘普遍語法’——一種能夠表達整個人類知識的普遍符號體系”(科廷漢袍暴,第9頁)。而在康德這里隶症,這種體系性訴求更是得到了徹底的貫徹政模,因為在康德看來,真正的哲學或科學的形而上學一定是一個嚴格的科學系統(tǒng)蚂会,如果缺乏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就不能稱作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淋样。康德不僅把他的哲學看作是一個科學的系統(tǒng)胁住,而且還把這個系統(tǒng)劃分為不同的體系趁猴,如作為科學的“自然—道德形而上學體系”、作為“人類學”的哲學體系和批判哲學體系彪见。(參見楊祖陶儡司,第139-175頁)而每一個體系又都需要一系列的“第三者”來解決其矛盾或尋找出路。因而余指,“第三者”在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中通常扮演的是中介和橋梁的作用捕犬。

第二,康德通過“哥白尼式的革命”實現(xiàn)“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這一純粹理性的總課題需要“第三者”〉锏铮康德認為“知識符合對象”這樣的做法并不能帶來知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柴钻。他認為:“因此我們不妨試試,當我們假定對象必須依照我們的知識時垢粮,我們在形而上學的任務中是否會有更好的進展贴届。這一假定也許將更好地與所要求的可能性、即對對象的先天知識的可能性相一致蜡吧,這種知識應當在對象被給予我們之前就對對象有所斷定毫蚓。”(第13頁)由此可見斩跌,康德將“知識符合對象”倒轉為“對象符合知識”绍些,從而使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先天綜合判斷具有了雙重品質:先天的必然性和綜合的普遍性捞慌∫唬康德認為,綜合判斷是不借助于同一性來思考的擴展性判斷啸澡,即謂詞B并不包含在主詞A之中袖订,但主詞A如何與一個與之不相干的謂詞B發(fā)生關系并統(tǒng)一在一個判斷之下?這時嗅虏,“我們必須超出一個給予的概念以便把它和一個別的概念綜合地加以比較洛姑,所以就需要一個第三者,只有在它里面兩個概念的綜合才能產生出來”皮服。(第131頁)并且楞艾,“綜合命題總是需要一個第三者,以便在其中把那些完全沒有任何邏輯的(分析的)親和性的概念相互連接起來”龄广。(第205頁)對此硫眯,塞巴斯蒂安·加德納(S.Gardner)曾說:“一個綜合判斷的真理就在于在主詞和謂詞之外假定一個第三者(a third element)——某種X——把二者連結起來≡裢”(Gardner,p.55)由此可見两入,對于康德提出的“先天綜合知識如何可能”這一總任務,如果沒有作為中介作用的“第三者”的介入敲才,也就無法保證其綜合的普遍性裹纳。

二、綜合判斷與“第三者”

在康德看來紧武,知性的一切行動都是判斷剃氧,知性一般來說可以被表現(xiàn)為一種作判斷的能力,所以阻星,康德試圖以判斷為切入口去“發(fā)現(xiàn)一切純粹知性概念的線索”朋鞍。

對干判斷,康德認為,“當我更仔細地研究每個判斷中被給予的知識的關系番舆,并將它作為屬于知性的關系而和按照再生的想象力規(guī)律的關系(它只是主觀有效性)區(qū)別開來時酝碳,我就發(fā)現(xiàn),一個判斷無非是使給予的知識獲得統(tǒng)覺的客觀統(tǒng)一性的方式恨狈∈杌”(第84頁)然而,一個判斷(客觀判斷)又是如何可能的呢禾怠?即主詞如何和謂詞發(fā)生關系而統(tǒng)一在一個判斷(不管是肯定判斷還是否定判斷)之下返奉?例如“一切物體都是可分的”,“可分的”這一概念在這個判斷中是與其他概念發(fā)生關系的吗氏,但對于“物體”這一概念所意指的對象本身芽偏,我們又不能形成直接的認識,因為我們不能認識物自身弦讽,那么“可分的”與“物體”如何在這個判斷中發(fā)生關系污尉?在此,康德借助了“第三者”往产,否則被碗,判斷就不可能了》麓澹康德將這個“第三者”叫作“給予的表象”锐朴,它是直接和對象發(fā)生關系的,它是物體通過刺激我們的感官而形成的給予的直觀表象蔼囊。而“可分的”也只有通過這一“給予的表象”而和物體發(fā)生關系焚志,并形成一個判斷,物體也通過可分性這一概念而間接地得到了表現(xiàn)畏鼓〗闯辏“所以一切判斷都是我們諸表象中的統(tǒng)一性的機能,因為被運用于對象的知識的不是一個直接的表象滴肿,而是一個更高的岳悟、包括這個直接表象和更多表象于自身內的表象,而許多可能的知識由此就被集合在一個知識里面了泼差」笊伲”(第57-58頁)

在此基礎上,康德又把判斷分為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堆缘,并將這一劃分看作是人類知性批判的典范滔灶。(參見康德,2013年吼肥,第14頁)在康德那里录平,分析判斷以矛盾律為其至上原理麻车,就是說,其謂詞和主詞的聯(lián)結是借助于同一性來思考的斗这,它不能給知識增加任何內容动猬;與此相反,正如赫費所指出的表箭,“綜合判斷含有創(chuàng)新潛能赁咙,因為它作為擴展性判斷超出了主詞中所包含的知識∶庾辏”(Hffe,S.55)彼水。但綜合判斷卻是康德的認識論的重要構成部分氓皱,因為掀亥,形而上學的真正意圖是使知識得以擴展(參見康德,2013年发乔,第15頁)拆魏,所以盯桦,“真正的形而上學判斷全都是綜合的”(同上,第17頁)稽揭。

在綜合判斷中俺附,超出一個給予的概念,以便把它和一個完全不同于它的某物置于關系中來考察溪掀,即是說,謂詞B外在于主詞A步鉴,并和主詞A有連結揪胃,例如,“一切物體都是有重量的”氛琢。但是喊递,物體如何和一個完全不同于自己的重量綜合地加以比較?這就需要一個“第三者”阳似,而“經驗”(Erfahrung)就是重量這一謂詞與物體這一概念有可能綜合的“第三者”骚勘。(參見第8頁)雖然“經驗”這一概念在康德認識論中有不同的含義,它既可以指感性印象或感官的直接知覺材料撮奏,又可以指作為知性加工之結果的“關于對象的知識”俏讹;前者指直接的感知,后者還包含了知性對直接知覺的加工改造的作用畜吊≡蠼康德將前者稱為“知覺判斷”,將后者稱為“經驗判斷”玲献,將兩者共同稱為“經驗性的判斷”殉疼。(參見康德梯浪,2013年,第40頁)而作為使綜合判斷得以可能的“第三者”即是指“經驗性的判斷”意義上的“經驗”瓢娜,即關于對象的完備的“經驗”挂洛。康德認為眠砾,在經驗性的或經驗的判斷中抹锄,一種完備的經驗(X)可以將謂詞B和概念A綜合起來加以認識。(參見第8頁)

由此可見荠藤,對于“一切物體都是有重量的”這一綜合判斷伙单,“盡管我在一個一般物體的概念中根本沒有包含重量這個謂詞,但物體概念卻畢竟通過經驗的一部分表明了完備的經驗哈肖,因而我還可以在物體概念上加上這個經驗的其他那些部分吻育,作為屬于該概念的部分”。(同上)所以淤井,在經驗之上就建立起了重量這個謂詞和物體概念綜合起來的可能性布疼。就是說,借助于經驗這一“第三者”使綜合判斷得以可能币狠,并賦予了一切先天知識以客觀實在性游两。(參見第132頁)

三、先天知識與“第三者”

在康德的認識論中漩绵,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天綜合知識既是其“哥白尼式革命”的意義所在贱案,也是其形而上學的目的。然而止吐,以經驗為“第三者”的綜合命題既無法保證其必然的先天性宝踪,也無法保證其普遍的有效性。因為碍扔,我們的一切知識雖然從經驗開始瘩燥,但不是從經驗發(fā)源的;而且不同,經驗性的判斷中的知覺判斷僅在特定時刻對某個主體有效厉膀,因而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

對此二拐,康德認為服鹅,“如果人們對自己的所有綜合判斷,就它們客觀有效而言卓鹿,都進行分析菱魔,那么就將發(fā)現(xiàn),它們絕不是純然由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僅僅通過比較而在一個判斷中聯(lián)結起來的那些直觀構成的吟孙;相反澜倦,如果不在從直觀抽象出的概念之上再附加一個純粹知性概念聚蝶,那些概念被歸攝在它下面,并由此才在一個客觀有效的判斷中聯(lián)結起來藻治,那么碘勉,上述綜合判斷就會是不可能的∽眩”(康德验靡,2013年,第43-44頁)由此可見雏节,在康德的認識論中胜嗓,只有純粹知性概念(范疇)才能實現(xiàn)以必然性和嚴格普遍性為其可靠標志的先天知識的可能性,才能為經驗性的判斷的普遍有效性提供保證钩乍。范疇在這里實際上就是作為“第三者”辞州,成為了聯(lián)結純粹直觀雜多和一般綜合并使之成為先天知識的橋梁。

在康德看來寥粹,普遍邏輯抽掉知識的一切內容变过,從而指望從別的地方獲得自己的表象,然后通過分析把這些表象轉化為概念涝涤。與此相反媚狰,先驗邏輯卻從先驗感性論中獲得先天感性雜多,以此給純粹知性概念提供材料阔拳≌腹拢康德認為,人們在時間和空間這一先天純直觀之下去感受對象的表象衫生,這些表象必定會影響內心并刺激起對象的概念裳瘪。“不過我們思維的自發(fā)性要求的是先將這雜多以某種方式貫通罪针、采納和結合起來,以便從中構成知識黄伊。這一行動我叫作綜合泪酱。”(第63頁)康德所理解的“綜合”在最廣義上就是指把各種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將它們的雜多性在一個認識中加以把握的行動还最。在這里墓阀,如果這些雜多不是經驗性的,而是先天地被給予的(如空間和時間中的雜多)拓轻,這樣一種綜合就是純粹的斯撮。

依此而論,在普遍邏輯中扶叉,各種不同的表象是通過分析被帶到一個概念之下的勿锅,但先驗邏輯不是將表象而是將表象的純綜合帶到概念之上帕膜。可是溢十,“為了達到一切對象的先天知識垮刹,必須首先給予我們的是純粹直觀的雜多;其次是通過想象力對這種雜多加以綜合张弛,但這也還沒有給出知識荒典。”(第64頁)所以吞鸭,在此就需要一個“第三者”寺董,以保證先天知識的可能性,而“給這種純粹綜合提供統(tǒng)一性刻剥、并只是以這種必然的綜合統(tǒng)一的表象為內容的那些概念遮咖,則為一個出現(xiàn)的對象的知識提供了第三種東西,而且是建立在知性上的”透敌。(同上)在這里盯滚,康德所說的這個“第三種東西”就是“純粹知性概念”,即范疇酗电。范疇“賦予一個判斷中的各種不同表象以統(tǒng)一性的那同一個機能魄藕,也賦予一個直觀中各種不同表象的單純綜合以統(tǒng)一性,這種統(tǒng)一性用普遍的方式來表達撵术,就叫做純粹知性概念”背率。(同上)正是這些純粹知性概念,曾借助于分析的統(tǒng)一完成了一個判斷的邏輯形式嫩与,又借助于一般直觀中雜多的綜合統(tǒng)一而把一個先驗的內容帶進了它的表象之中寝姿,它們先天地指向客體,這是普遍邏輯做不到的划滋。所以饵筑,作為思維的“先驗語法”(transzendentale Grammatik,cf.Hffe,S.122)的范疇一方面為意識提供必要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賦予我們經驗以客觀性特征处坪,它是使綜合和雜多得以有效聯(lián)結并形成先天知識的“第三者”根资。

此外,康德在對范疇表作細致考察時指出同窘,在范疇表中玄帕,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門類的范疇下都有三個概念,但為什么不是兩個呢想邦?康德認為第三個范疇到處都是由該門類的第二個和第一個范疇的結合中產生出來的裤纹。這是康德的“第三者”思想在范疇表中的體現(xiàn),目的是為了保證范疇表的完備性丧没。但這種完備性絕不是形式上的完滿的偶然現(xiàn)象鹰椒,這種三分法是與康德把綜合活動看成理性(廣義的)的一種最重要的活動分不開的锡移。對于這種三分,康德認為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吹零,第三個概念也不是第一罩抗、第二個概念的派生概念。第三個概念的產生雖然是由第一灿椅、第二兩個概念合起來的結果套蒂,但這種結合需要知性的一個特殊行動,這個行動和在第一茫蛹、第二個概念中所實行的行動是不同的操刀。

因此,范疇作為一種中介婴洼,使得先天知識得以產生骨坑,而范疇表本身也借助于“第三者”按三三式分四組排列,使其得以完備化柬采。這種三分法超越了形式邏輯的“正”欢唾、“反”之分,而是在“正”和“反”之后又提出了“合”粉捻,可以說這正是康德辯證思維方法的獨特之處礁遣。康德的這一觀點后來被黑格爾所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肩刃,黑格爾將康德的這種“第三者”思想所體現(xiàn)的三分法作為其邏輯學的旋轉車輪祟霍,試圖深入研究并論證范疇之間的聯(lián)系、依存盈包、對立沸呐、過渡、推移和轉化等等呢燥,進而把康德的靜態(tài)的范疇表變?yōu)榉懂犠陨淼母挥凶兓倪\動發(fā)展歷程崭添,并把康德仿制式的邏輯變?yōu)槌錆M著內在聯(lián)系的思維辯證法∨寻保可以說滥朱,如果沒有康德的范疇表,也很難有黑格爾的辯證法力试。(參見李澤厚,第126頁)

四排嫌、范疇的客觀有效性與“第三者”

康德認為畸裳,要使諸范疇先于一切經驗而與對象發(fā)生關系,就需要對這些范疇進行“演繹”(Deduktion)淳地。所謂演繹怖糊,是指闡明某物的權限或合法性要求的證明帅容。(參見第71頁)對于經驗性概念不需要演繹,因為可以從經驗中找出其客觀實在性的證據伍伤,而對于那些不依賴于經驗的做先天運用的概念(范疇)并徘,則需對之進行先驗演繹∪呕辏康德的先驗演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麦乞,即主觀演繹和客觀演繹,而涉及認識對象劝评、先天概念的客觀有效性的客觀演繹恰恰是“演繹”的本質部分姐直。在范疇的客觀演繹中,康德借助于“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這一“第三者”使范疇的客觀有效性得以達成蒋畜。

根據康德的考察声畏,知識得以形成離不開兩個條件,即知識的內容和知識的形式姻成,而直觀和概念分別為知識提供質料和形式插龄。但通過感性直觀提供給我們的雜多還只是些零散的原材料,這些被直觀到的關于對象的表象如何被意識到而為知性所把控從而形成知識科展?這時就需要知性的綜合活動均牢,而綜合活動必須借助于聯(lián)結才得以實現(xiàn),康德認為“聯(lián)結是雜多的綜合統(tǒng)一的表象”(第79頁)辛润。并且膨处,所有的聯(lián)結都只能由主體來完成,這一完成被設定為一個特有的表象砂竖,即“我思”真椿,“‘我思’必須能夠伴隨我的一切表象;因為否則的話乎澄,某種完全不可能被思考的東西就會在我里面被表象出來突硝,而這等于說,這表象要么就是不可能的置济,要么至少對于我來說就是無解恰。”(同上)所以浙于,在客觀判斷中建立起來的聯(lián)結并不是歸結為對象护盈,而是歸結為主體⌒咝铮“我思”是表象之所以成為我的表象的必要條件腐宋。正是由于這,我思必須永遠是自同一的,因為否則的話胸竞,不同的表象就會對應不同的我欺嗤,那么我就是駁雜不一的了,而這是不可能的卫枝〖灞康德將這種統(tǒng)覺本源的自身統(tǒng)一性稱為“自我意識的先驗的統(tǒng)一”。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之所以是知識的最高條件校赤,其關鍵在于它是建立起來的客體①的可能性的條件吆玖。

對此,康德認為痒谴,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性原理是綜合活動的根本原理衰伯,綜合活動是主體的一個自動性的行動,沒有這種綜合活動對雜多進行聯(lián)結积蔚,就沒有客體產生意鲸,從而也就沒有知識,所以尽爆,作為綜合活動根本原理的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就是客體得以建立的根本條件怎顾。在康德看來,“知性一般說就是認識的能力漱贱。認識就在于被給予的表象與一個客體的確定關系槐雾。但客體則是在其概念中結合著一個所予直觀的雜多的那種東西。然而現(xiàn)在幅狮,表象的一切結合都要求在這些表象中的意識的統(tǒng)一”募强。(第82頁)所以,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作為客體得以產生的“第三者”崇摄,使給予的表象納入我的意識之中擎值,從而使其獲得整體性、統(tǒng)一性和綜合性逐抑,也就是說鸠儿,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是一切聯(lián)結的根本條件,只有在它之上厕氨,才能將雜多聯(lián)結并統(tǒng)一于一個意識之中进每,然后才能對這些雜多進行綜合,從而客體得以產生命斧,它是每一直觀之對于我成為客體必須從屬的條件田晚。所以,感性雜多想要變成客體国葬,必須借助于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這一“第三者”肉瓦。

綜上所述遭京,在康德看來,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性使雜多變?yōu)榭腕w泞莉,而作為思維形式的范疇,它的特性就是以統(tǒng)覺的統(tǒng)一性為基礎的對雜多的綜合船殉■瓿茫可見,作為直觀的一切對象必須從屬其下的統(tǒng)覺的綜合統(tǒng)一性把先天的感性直觀中的雜多統(tǒng)攝起來利虫。所以挨厚,正是由于我們直觀的一切對象必然從屬于知性的統(tǒng)覺的綜合統(tǒng)一性,知性的范疇才得以應用到直觀給定的對象上去糠惫,由此疫剃,范疇就獲得了客觀的實在性。也就是說硼讽,通過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所達到的客體的建立正是范疇作用結果的顯現(xiàn)巢价,循此,范疇的客觀實在性得以實現(xiàn)固阁。

五壤躲、結語

據以上分析可知,在康德的認識論中备燃,“第三者”思想組建了綜合判斷和先天知識的可能性碉克,并在此基礎上,借助于范疇的客觀演繹而使先天綜合知識得以產生并齐。所以本文認為漏麦,“第三者”是康德認識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者”在康德認識論中的出現(xiàn)不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况褪,因為“如果一事物能在一事態(tài)中出現(xiàn)撕贞,那么這一事態(tài)的可能性就已經預先設定于這一事物中”。(維特根斯坦窝剖,第7頁)另外麻掸,“第三者”更不是一種僵死的概念“木乃伊”(參見尼采,第19頁)赐纱,因為它蘊含了辯證思維方法的萌芽脊奋。正因此,不僅在康德的認識論中疙描,而且在其道德哲學中也可以看到“第三者”诚隙,如在《道德形而上學奠基》中,康德明確認為“積極的自由”引出了“一個絕對善的意志是其準則在任何時候都包含著被視為普遍法則的自身的意志”這一綜合命題得以成立的“第三者”起胰。(參見康德久又,2004年巫延,第455頁)因此,關注康德認識論中的“第三者”地消,應該作為我們研讀康德哲學的一個“窗口”炉峰,透過這一窗口,我們才能窺探到康德認識論之奧秘脉执。

注釋:
①“客體”是康德認識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疼阔,“客體”并不等于“對象”,它們分別對應于德語詞Objekt和Gegenstand半夷∑爬龋“所謂客體指的是有統(tǒng)一性的整體”,它是對給定的表象加以規(guī)定和限制后所出現(xiàn)的新東西巫橄。(參見齊良驥淘邻,第194頁)但藍公武在《純粹理性批判》譯本中將Objekt翻譯為“對象”,即“對象則為‘所與直觀之雜多在對象之概念中所聯(lián)結之事物’”湘换。(見康德宾舅,2012年,第106頁)而鄧曉芒在《純粹理性批判》譯本中將Objekt翻譯成“客體”枚尼,即“客體則是在其概念中結合著一個所予直觀的雜多的那種東西”贴浙。(見第82頁)李秋零在《純粹理性批判》譯本中也將Objekt譯為“客體”,即“客體則是在其概念中一個被給予的直觀的雜多被結合起來的東西”署恍。(見康德崎溃,2003年,第106頁)
參考文獻:
[1]笛卡爾盯质,2000年:《談談方法》袁串,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呼巷。
[2]康德囱修,2003年:《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李秋零主編王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破镰。
2004年:《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李秋零主編压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鲜漩。
2011年a:《純粹理性批判》(《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鄧曉芒譯集惋,楊祖陶校孕似,人民出版社。
2011年b:《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下刮刑,鄧曉芒譯喉祭,楊祖陶校养渴,人民出版社。
2012年:《純粹理性批判》泛烙,藍公武譯理卑,商務印書館。
2013年:《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胶惰,李秋零譯傻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科廷漢孵滞,1998年:《理性主義者》,江怡譯鸯匹,遼寧教育出版社坊饶。
[4]李澤厚,2015年:《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殴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匿级。
[5]尼采,2015年:《偶像的黃昏》染厅,李超杰譯痘绎,商務印書館。
[6]齊良驥肖粮,2011年:《康德的知識學》孤页,商務印書館。
[7]維特根斯坦涩馆,2014年:《邏輯哲學論及其他》行施,陳啟偉譯,商務印書館魂那。
[8]楊祖陶蛾号,2001年:《康德黑格爾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涯雅。
[9]Gardner,S.,1999,Kant and The Critique of Reason,London:Routledge.
[10]Hffe,O.,2003,"Kants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Die Grundlegung der modernen Philosophie",in München.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鲜结,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活逆,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精刷,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6,544評論 6 50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划乖,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贬养,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琴庵,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2,430評論 3 39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误算,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仰美,“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儿礼】г樱”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2,764評論 0 35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蚊夫,是天一觀的道長诉字。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知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壤圃?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193評論 1 29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琅轧,結果婚禮上伍绳,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乍桂,他們只是感情好冲杀,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216評論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睹酌,像睡著了一般权谁。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憋沿,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182評論 1 299
  • 那天旺芽,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卤妒。 笑死甥绿,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则披。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共缕,決...
    沈念sama閱讀 40,063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士复!你這毒婦竟也來了图谷?”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8,917評論 0 274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阱洪,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便贵,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冗荸,經...
    沈念sama閱讀 45,329評論 1 310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承璃,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543評論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蚌本。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盔粹。...
    茶點故事閱讀 39,722評論 1 348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轴猎,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捻脖,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5,425評論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中鼠,位于F島的核電站可婶,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援雇,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扰肌。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熊杨,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019評論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盗舰。 院中可真熱鬧晶府,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钻趋。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671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失仁。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萄焦,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拂封。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2,825評論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冒签,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7,729評論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刚梭,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望浩。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4,614評論 2 35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