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侨核,漢靈帝駕崩草穆,宦戚相爭,兩敗俱損搓译;董卓進京悲柱,群雄并起。東漢王朝進入了亂世末年些己。時天災人禍豌鸡,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狀況令人驚悚轴总。史書記載的“人相食啖直颅,白骨委積』痴粒”功偿、“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往堡⌒岛桑”人吃人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虑灰,就是缺糧吨瞎。軍閥混戰(zhàn),四處搶掠糧食穆咐,吃飽了就扔掉浪費颤诀,因為糧草補給不足而不戰(zhàn)自敗者不計其數。老百姓四處逃難对湃,大量田地荒蕪崖叫。后來軍隊都沒處搶糧了,河北袁紹的軍人餓得吃桑葚拍柒;江淮袁術的將士下河抓河蚌吃心傀。
江淮有童謠曰:“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拆讯。持金易粟脂男,粟貴於金养叛。”京城洛陽一帶也有民謠:“雖有千黃金宰翅,無如我斗粟弃甥。斗粟自可飽,千金何所直汁讼!”袁紹在冀州時潘飘,滿市黃金而無斗粟,餓者相食掉缺,人為之語:“虎豹之口卜录,不如饑人】裘鳎”劉備在荊州艰毒,粟與金同價。不夸張的講搜囱,那個時候最怕被人惦記的丑瞧,不是錢財,而是被人給吃了蜀肘!糧價暴漲绊汹,貨幣貶值到了什么程度呢?正史《后漢書》扮宠、《三國志》西乖、《資治通鑒》上多處有記載“是歲谷一斛五十馀萬錢”、“是時谷一斛五十萬坛增,豆麥一斛二十萬”获雕。意思是當時稻谷一斛(讀:胡)要賣五十萬文錢,豆類大麥一斛得要二十萬文錢收捣。
正常情況下的谷價又是怎樣一個水平呢届案?按現代經濟學原理的解釋,受供求關系因素的影響罢艾,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變化楣颠。兩漢時期的糧價也是有起有落的,最低時谷價一斛五文錢咐蚯,最高時差不多就是漢獻帝時期的一斛五十萬文錢了童漩。拿一個同時期的例子做比較吧。董卓掌握朝政前后時期仓蛆,劉虞擔任幽州牧(即幽州軍政長官)睁冬,幽州地處現在的北京挎春、冀北看疙、遼寧豆拨、朝鮮,偏遠閉塞能庆,交通不便施禾,朝廷糧草補給難以到達。劉虞就在當地廣施仁政搁胆,發(fā)展農桑弥搞,搞活經濟,結果喜獲豐收渠旁,民眾歡欣攀例,“谷石三十”。重點在于:谷價三十文錢一石顾腊。而一石稻谷的重量粤铭,相當于1.92斛稻谷的重量。那么杂靶,可以估算出梆惯,劉虞治下的幽州,一斛稻谷價格在十五吗垮、六文錢上下垛吗。
兩漢時期的度量衡是統(tǒng)一的。根據《漢書律歷志》記載烁登,容量單位為:龠(讀:越)怯屉、合、升饵沧、斗蚀之、斛。1斛=10斗捷泞;1斗=10升足删;1升=10合;1合=2龠锁右。1龠盛1200粒黍失受,重12株。黍(讀:數)是當時北方普遍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咏瑟,就是現在的大黃米拂到,東北粘豆包的主要原料。而古人用作糧鹽交易的衡器码泞,是本為容量量具的斛兄旬、斗、升、合领铐、龠悯森,而不是秤。現在國內的一些博物館都有展覽出土的漢代量具绪撵,1976年6月1日瓢姻,國家計量局度量衡史小組就借用山東濟寧出土的一件東漢銅斛,用小米測得容積音诈,1斛約為20420毫升幻碱。
又據《漢書律歷志》記載,漢代的重量單位為:株细溅、兩褥傍、斤、鈞喇聊、石摔桦。1石=4鈞;1鈞=30斤承疲;1斤=16兩邻耕;1兩=24株。換言之燕鸽,1石=4鈞=120斤=1920兩=46080株兄世。中國歷史博物館里收藏有12斤的東漢大司農銅權,用現代的衡器稱得啊研,漢代的一斤重量相當于現在的250克御滩;既而得之,一石就相當于現代的30千克党远。然而削解,一合所容納24株黍,等于一兩黍的重量沟娱。不難推算出氛驮,一石黍約為1.92斛;反之济似,一斛黍約為0.52石矫废,相當于15.63千克。換算成黍子的容重約為:15.63*1000/20.42=765公斤/立方米砰蠢。對照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制定的黍子質量現行國家標準中的黍子的容重為:大于等于740公斤/立方米蓖扑,基本是符合的。也就是說台舱,這個漢代斛和石律杠,用作糧食計量工具時的換算公式,是沒問題的。這一點很重要柜去!因為在太多的網絡文章里灰嫉,包括百度,都把漢代的“石”等于“斛”了诡蜓,誤導甚廣。
東漢時期胰挑,北方的稻谷普遍種植的是粳稻蔓罚。按現行的粳稻質量國家標準,容重為:750-800公斤/立方米瞻颂。那么豺谈,1立方米=1000公升,1斛粳稻的重量相當于:
(容重*20.42)/1000=15-16千克贡这。古代的舂米技術比較原始落后茬末,出米率約為50%,1斛粳稻約得稻米7.5-8千克盖矫。漢代的貨幣采用的是黃金和五銖銅錢丽惭,一文錢等于一個五銖銅錢;一斤黃金等于一萬文錢辈双。前面提到责掏,一斛谷價高到五十萬文錢,折合黃金就是五十斤湃望,相當于12.5千克换衬。糧食比黃金都貴了,一點不夸張证芭。
標準的東漢五銖錢瞳浦,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銅錢重五株(約3.225克重)废士。五十萬個五銖錢又會有多重呢叫潦?(500000*5/46080)*30,約為1627.6千克官硝。
董卓掌握朝權時诅挑,因中央政府對地方割據勢力失去控制,使朝貢中斷泛源。董卓為解決財政危機拔妥,重鑄小銅錢進入流通領域,代替原來的五銖錢达箍。史稱“董卓小錢”没龙,又叫“無文錢”。“無文錢”重量約為標準五銖錢的三分之一硬纤,一斛谷的價格五十萬文錢解滓,應該就是指五十萬個“無文錢”。五十萬個“無文錢”的重量也得有五筝家、六百千克重了洼裤。
黃金的流通量本來就很小很小的,老百姓手里根本也沒什么黃金溪王。銅錢在這個時期腮鞍,被董卓徹底玩壞了。一是不值錢了莹菱,二是根本沒法流通了移国,您能想象誰去買一斛糧食,他怎么背半噸多重的銅錢出門暗牢啊迹缀?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漢獻帝年代直至曹魏明帝曹睿登基后的公元227年蜜徽,近四十年時間里祝懂,五銖錢實際退出了流通領域,而市場變成了易貨貿易拘鞋,糧嫂易、帛成硬通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