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到黃帝告訴我們說養(yǎng)生要養(yǎng)真元刻撒,其實養(yǎng)生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修身”耿导!
《禮記》中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声怔,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所以對于君子而言舱呻,要想有所成就醋火,最重要的便是修養(yǎng)自己的品性德行。只有將自我的品性德行修養(yǎng)到了極致箱吕,才能以德度人芥驳,以己服人。
所以翻開古書古訓殖氏,里面有各種各樣出名的或者是不出名的古人們撰寫的如何修身修己的文章晚树,這些文章伴隨著年月流傳至今,也讓他們名傳了后世雅采。
只是這“修身”一說爵憎,實在是很寬泛。有的人修德婚瓜,有的人修自身品性宝鼓,有的人修待人處事之道,也有的人修養(yǎng)自己的身體巴刻,避世之外愚铡。
在學醫(yī)之初,我的師傅經(jīng)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習醫(yī)先習德”胡陪。師傅將他的德行與醫(yī)術一點點滲透到我們平日的交談與治病的過程當中沥寥。所以及至今日,不管我們的醫(yī)術如何柠座,我們心中也都牢牢的記著“習醫(yī)先習德”邑雅。
那么,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到底何為自身之德呢妈经?
我的理解是“嚴于律己淮野,寬以待人,不爭不搶吹泡,不攀不比骤星,不妄議是非”。
我們總是能在充斥于我們耳目的文章之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說爆哑,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太過浮躁洞难。所以慢慢地,我們也就相信了泪漂,我們相信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環(huán)境當中廊营,我們也相信我們身邊的人都是十足的“看客”歪泳。在彼此的交往之中都多留存了好幾份并不真誠的心思,十足地詮釋了何為“面和心不合”露筒。也許這些言論看在你的眼里略顯刺目呐伞,不過也著實是說出了實情而已。
因為現(xiàn)在有很多的人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慎式,這份忙碌不止是忙著工作生活伶氢,也忙著觥籌交錯;不止是忙著賺錢養(yǎng)家瘪吏,也忙著東長西短癣防。所以在越來越多的忙碌之中,不止是心疲乏了掌眠,就連自以為年輕不過的身體也跟著疲乏了蕾盯。
在《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有這樣一段話: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蓝丙,避之有時级遭,恬惔虛無,真氣從之渺尘,精神內守挫鸽,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鸥跟,心安而不懼丢郊,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医咨,各從其欲枫匾,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拟淮,任其服婿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惩歉,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俏蛮,淫邪不能惑其心撑蚌,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搏屑,故合于道争涌。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辣恋。
這段話想要告訴后人的就是亮垫,法道清凈模软,精神內持。若能做到不管外界紛擾饮潦,不跟外人攀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好看燃异,也不攀比吃的食物是不是美味;不因為不如別人而不開心继蜡,也能從自己的生活之中找到已存在的樂趣回俐。
《老子》當中有這么一句話:“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稀并,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仅颇。”所以碘举,并不是我們擁有了多少東西會讓我們快樂忘瓦,而是心里為了一些事情知足那才是真的知足。
所以在我看來引颈,這便是修身最先應該修的地方耕皮,知足而常樂,只有心里歡喜了线欲,身體才不會出問題明场。因為怒喜思悲恐都和我們的身體有著關聯(lián),這其中尤其是怒思悲(也就是沒事兒總生氣李丰、沒事兒想太多苦锨,沒事兒總傷春悲秋)對我們身體的損傷最為嚴重了。
文/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