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天,談起寫作模仿和抄襲的話題店展。
抄襲在寫作圈從古扯到今按厘,細(xì)心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即便是名家焕议,她的文字和書名跟能找到出處,有的是直接化用的詩詞弧关,不知這算不算抄襲盅安。
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世囊,看誰抄的好别瞭。這句話是對寫作者的鄙視,同時也說明了株憾,寫作要靠素材蝙寨,單憑個人創(chuàng)造詞匯、編故事嗤瞎,才思會很快枯竭墙歪。
聰明人都善于從名家文章中找靈感,有時書中的一個詞贝奇、一段話虹菲、一件事,會帶來很多靈感掉瞳,這些靈感可以寫好幾篇文章毕源。
但寫這些文章時,難免會跟曾看過的聽過的觀點(diǎn)相似陕习,這就牽扯到了抄襲脑豹。
這幾年,無論自媒體平臺還是紙媒作者衡查,經(jīng)炒衿郏“罵戰(zhàn)”,文雅一點(diǎn)的拌牲,點(diǎn)到為止俱饿。粗暴的,直接在群里點(diǎn)名指責(zé)塌忽。
前不久拍埠,兩位頭條大V彼此交鋒,戰(zhàn)場從頭條轉(zhuǎn)到微信群土居。他們都是開寫作班的枣购,連兩邊的學(xué)員也來助陣嬉探。
我在頭條關(guān)注了其中一個作者,看到她這么不斯文棉圈,好感全無涩堤。
他們在寫文時,都查了資料分瘾,同時用了百度百科的解說胎围,也同時借鑒了另外一位作者的觀點(diǎn),因為其中一個先發(fā)表得了青云獎德召,不依不撓白魂,寫文聲討。
對方也不敢示弱上岗,寫文回敬福荸。她說:“百度百科的解說,你能用肴掷,我為什么不能用敬锐?它是專門為你開的嗎?”
最后結(jié)果不得而知捆等,對錯且不評論,但碰到這樣的事续室,當(dāng)事人一定會傷神栋烤。
我也曾遇到過較真的人。
比如有人發(fā)文說別人用她拍的照片挺狰,還順走了她的文字明郭。又比如說,有人說青云抄襲丰泊、洗稿……
這種事情層出不窮薯定。
這是人之常情,當(dāng)自己辛苦寫的作品被人用了瞳购,不可能還大度地給點(diǎn)贊话侄。
這就是為什么朋友圈我堅持用自己拍的照片,發(fā)自己寫的文字学赛,如果引用名人名言年堆,我會加引號或者標(biāo)明出處。
經(jīng)常轉(zhuǎn)發(fā)別人的文字盏浇,對一個作者來說其實(shí)不好变丧,如果有人較真,那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绢掰,這是其一痒蓬。再說童擎,時間長了,別人覺得你不會原創(chuàng)攻晒,只會引用顾复。
這些糾紛雖然我沒參與其中,但給我提了醒:盡量不要過多閱讀別人的文章炎辨,不然文風(fēng)會偏向她/他捕透。
寫文初期,少不了模仿碴萧,這和畫畫乙嘀,書法、音樂等一樣破喻,屬于臨摹階段虎谢。但一個優(yōu)秀作者,不會一直模仿別人曹质,也不會依賴素材婴噩。
每個人都是獨(dú)一無二的,別人寫的雖然好羽德,但我覺得几莽,文字還是要有自己的風(fēng)格和獨(dú)特氣息,讓別人一讀宅静,就知道是你寫的章蚣,里面有個性化的東西。
名家雖然有很多人喜歡姨夹,但如果你寫專屬自己的文字纤垂,說不定也有人喜歡呢是不是?
前不久磷账,我在頭條開了專欄峭沦,分享了一些寫作經(jīng)驗,里面有找素材的方法逃糟。曾有朋友看了之后問我:如果是在考場上吼鱼,不能搜集素材怎么辦?
我說绰咽,這就是考驗作者功底的時候了蛉抓。這對我沒什么影響,不用素材和金句剃诅,最多就是少了一點(diǎn)精彩巷送,不會影響我太多。在讀書時矛辕,作文60分笑跛,我一般得55以上付魔,有幾次還得了滿分。
素材就是懶省事的方法飞蹂,寫到一定程度几苍,肯定在素材的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陈哑。
寫文其實(shí)和吃飯一樣妻坝,抄襲、洗稿相當(dāng)于吃別人剩飯惊窖。
但如果讀的書多了刽宪,不知不覺會化用詩詞歌賦,這算不算抄襲呢界酒?我個人認(rèn)為不算圣拄,前提是“合理化用”。
那些詩人毁欣、作家庇谆,如李白、杜甫凭疮、蕭紅……他們不會從墳?zāi)估锱莱鰜怼熬S權(quán)”饭耳。
其實(shí)自古以來,化用詩詞就很普遍执解,哪怕是名家寞肖,也會用前人的話,從別人的作品里找靈感材鹦。
比如納蘭容若逝淹,他有很多詞是化用前人的詩句耕姊。他的經(jīng)典悼亡詞《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桶唐,其中有句:
“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茉兰,一片傷心畫不成尤泽。”
這句“一片傷心畫不成”化用了唐朝詩人高蟾的《金陵晚望》:
“世間無限丹青手规脸,一片傷心畫不成坯约。”
他用前人的詩句莫鸭,寫出了新意闹丐,為自己的詞增色不少,且流傳千古被因,比原作還有名卿拴,且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衫仑。
又比如蘇軾,他寫的《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堕花,其中有一句“微雨如酥文狱,草色遙看近卻無”,
化用了唐代韓愈的詩:
“天街小雨潤如酥缘挽,草色遙看近卻無瞄崇。”
如果按現(xiàn)在的觀點(diǎn)壕曼,蘇軾的詩就是抄襲苏研。但那時沒有抄襲一說,再說用的又是前人的詩句窝稿,就這樣流傳下來了楣富。
宋代李清照,更是用詞高手伴榔,用經(jīng)典于有形纹蝴。比如她的《臨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踪少√涟玻”
她讀了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愛不釋手援奢,也模仿了一首兼犯,在開頭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她直接用了原句集漾,但仍不失為一首好詞切黔,意境優(yōu)美,深情生動具篇。
最近讀李清照的詞纬霞,發(fā)現(xiàn)她很多詩詞都有借鑒的影子,但用的比原來更妙驱显,寫出了新意诗芜。
我在想,在古代埃疫,生活簡單伏恐,沒有娛樂,文人無聊時無非就是看書栓霜、下棋翠桦、聽雨、喝茶等胳蛮。讀書可以擴(kuò)充詞匯量销凑,更新觀點(diǎn)庫愁铺,而且那時書籍少,一本書讀上千百遍都有可能闻鉴,爛記于心更不在話下茵乱。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孟岛∑拷撸”就是這個道理,那他們化用古詩詞也并不奇怪了渠羞。
中國古典文化是瑰寶斤贰,人人都可以學(xué),都可以用次询。寫作時盡量避免和別人雷同荧恍,如果想出彩就學(xué)蘇軾、納蘭容若這些大文豪吧屯吊,化用古詩詞送巡。
(文中我不一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盒卸,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