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就是想要原本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肠槽。
天主教里面的七宗罪滓鸠,貪婪就是其中的一個卦绣;如果仔細看看剩下的六個,就會發(fā)現它們全都源自于貪婪:
傲慢:是因為假裝(或者假裝到相信)自己擁有其實并不屬于自己的種種高高在上的權利。
嫉妒:是因為想要自己尚不具備的東西缩擂,卻發(fā)現別人已經有了鼠冕。
憤怒:是因為自己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那能力卻沒有胯盯。
怠惰:是因為明明要用勞動去交換懈费,卻想張口就來、伸手即得博脑。
暴食:現在這一條其實不算什么罪憎乙,除非吃的不是自己的東西。古時候算罪叉趣,是因為那時候物質真的很困乏泞边,所以“使勁多吃的那一部分”,其實是“從別人那里搶來的”疗杉,或者說阵谚,“不暴食的話,可能有機會讓別人不餓死”乡数。
色欲:是因為“對方不配合的時候就不是屬于自己的”椭蹄,然而依然想要——對方自愿配合,就算不上什么罪了净赴。
在投資領域里绳矩,“貪婪”像一個魔鬼,有著無數的化身玖翅,無所不在翼馆,幾乎“所向披靡”。如果你哪一次被“貪婪”擺了一道金度,別驚訝应媚,因為這實在太正常了——被擺了一道,竟然還沒死猜极,就應該非常慶幸中姜;被擺了一道,還沒死跟伏,然后竟然還醒悟了丢胚,那就是不幸中的萬幸。
請注意上一段第一句話里的限定語“在投資領域里”受扳。當我們認真探討某個話題的時候携龟,我們應該首先確定一個邊界——這世界很少有“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或者原則,大多數道理勘高,都有適用范圍峡蟋。不要輕易混淆了邊界坟桅,否則任何討論都會以混亂告終。
最可怕的情況是這樣的:很多人的貪婪蕊蝗,來自于無知仅乓。當人們想要一個并不屬于他們的東西的時候,那就是貪婪匿又》皆郑可是,當他們那么做的時候碌更,很可能他們并不知道那么做是貪婪裕偿,很可能他們并不知道那東西原本并不屬于他們,他們理所當然地以為他們“原本就應該”擁有那東西痛单。
例如嘿棘,借錢不愿意給利息,就是一種貪婪旭绒。歷史上鸟妙,猶太人因為更早更堅定地明白金錢與時間的關系,他們不僅收利息挥吵,還收復利重父。可因此忽匈,他們長期被所有其他種族的人憎恨房午,動不動就要“滅掉猶太人”,并且不止一次地付諸行動丹允。
首先郭厌,利息就應該屬于放貸者;其次雕蔽,金錢在時間流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利息折柠,理論上來講,這世界就沒有“沒有利息的錢”批狐,哪怕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可能是“負利息”扇售。所以,“不愿意支付利息”嚣艇,即“想要實際上屬于別人的錢”——這是不是極度貪婪缘眶?
然而,冷靜地看待歷史現象髓废,我們就會發(fā)現,這種“貪婪”來自于無知该抒,很多的時候并非“故意”慌洪,甚至整個社會都無知顶燕,乃至于很多人就算是蠢,也是學出來的傻冈爹,教出來的笨涌攻,而不是天生如此。
利息如此频伤,投資回報率也是如此恳谎。2011年到2015年期間,中國境內的民間借貸互聯(lián)網化——也就是P2P憋肖,非骋蛲矗火爆。當有平臺給出年化25%收益的時候岸更,實際上說明已經危機遍地了鸵膏。因為這幾年,大銀行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大約都是1.75%左右怎炊。
我們知道一個基本的原理:資本金額越大谭企,獲取同樣收益率的難度越高。用100元去賺取10元评肆,應該是易如反掌债查;如果用100億去賺10個億,與前者之間的難度差異就是天壤之別了瓜挽。銀行的資本量級太大盹廷,能給出的利息就低,因為銀行也要把錢借出去才能賺取“利差”秸抚。
民間小額短期借貸的利率一直不低速和,但如果利率達到15%以上,就已經開始存在很高的系統(tǒng)風險剥汤。若是達到25%以上颠放,基本上兩年內(即8 個季度周期)必然崩盤。
為什么25%以上就基本上會在兩年之內必然崩盤呢吭敢?民間借貸一出現高利率的時候碰凶,就會產生“資金集結效應”。而大量的資金集結起來之后鹿驼,需要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欲低,即“真的可以用錢賺錢的方法”⌒笪可問題在于砾莱,到哪里去找能夠支撐那么大資金且能夠做到年化符合收益率高達25%以上的項目呢?要知道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GDP)平均下來才是個位數的百分點凄鼻。
可是腊瑟,國內頻繁出現各種“民間借貸重災區(qū)”聚假,許多年來,連年不斷闰非,這說明膘格,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15%以上的投資回報率“很可能原本就不屬于自己”,無知無畏财松。
無知無畏的結局通常都不好瘪贱,很“遭罪”牙寞。所以很多的時候庆亡,貪婪真的并不一定是“犯罪”毡们,因為常常并非故意拖云。貪婪最終肯定是“遭罪”归苍,因為無知之下貪婪的人都很被動摊求,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兒隙轻,就已經不得不承受那惡果了庞钢。
看看全球范圍內頂級投資者的戰(zhàn)績:
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访锻,截至2007年的43年里褪尝,復合年化增長率為21.1%;
西蒙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期犬,“大獎章”基金河哑,自1988年成立以來,連續(xù)30年龟虎,平均復合年化回報率高達34%璃谨;
格林布雷:哥譚基金,在1985年到2005年這20年間鲤妥,復合年化回報率達到了40%……
這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佳吞,那么一個“及格水準”大概應該是什么樣的呢?巴菲特給出的“參考標準”絕對是中肯的:我必須確保買到的是在長期至少獲得15%復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棉安。
這還是在對行業(yè)對企業(yè)有深刻研究與認知的前提下——這一點很重要底扳,有知有畏,才能有滋有味贡耽。大神格林布雷的一個類比特別精彩衷模,值得牢記:買股票但不知道究竟買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過一個炸藥工廠蒲赂,你可能活下來阱冶,但是你仍然是個傻子。
15%滥嘴,這是個要記住的數字木蹬。不過,還要回過頭來認真注意措辭:復合年化回報率(或“收益率”)若皱。一旦我們討論“復合年化回報率”届囚,我們討論的不是一年有梆,不是兩年,是好多年意系,一般是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饺汹。
確實有一部分冷靜的投資者蛔添,是關注價值的,然而兜辞,與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所認為的不同迎瞧,“價值”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長期”應該排第一位逸吵,然后再就加上“價值”凶硅,即“長期價值”——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什么是“誘惑”扫皱?誘惑就是有價值足绅,或者看起來有價值,但不是“長期價值”韩脑。
換言之氢妈,一切不屬于“長期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算作是“誘惑”段多。請牢牢記资琢俊:你要追求的是“至少長期年化復合增長15%的目標”。以上的句子里所隱含的限定是“在投資領域之中”进苍。
絕大多數人終生都只是“短期投資者”加缘,他們又不強求自己關注長期,理直氣壯地接受各種“誘惑”觉啊,所以拣宏,他們所關注的是“另外一個世界”。很難想象股票市場里的短期投資者們不關注K線圖還能關注什么呢柄延?也很難想象他們不去四處打探消息——自己沒有分析能力卻又想要分析結果蚀浆,這就是貪婪∷寻桑可除了貪婪之外市俊,他們還能做什么呢?更難想象他們穿過火藥廠(他們其實并不只知道自己手里拿著的是火把)滤奈,之后發(fā)現自己竟然還活著摆昧。而后他們竟然不會沾沾自喜,竟然會“自然而然”地終生不再拿著火把穿過另外一個火藥廠蜒程。
每個人進入股票市場之后绅你,都會看一段時間K線圖伺帘,因為:剛開始啥都不懂,實在沒什么別的可看的忌锯;那K線圖很刺激人性伪嫁,總是可以讓你感覺“所見即所得”。
看著那歷史波段偶垮,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新手腦子里沒有閃過這個念頭:“我要是在這里(高點)賣掉张咳,然后在這里(低點)再買回來,哇似舵,一定多賺很多脚猾!”
這是徹頭徹尾的幻覺,因為那只是市場歷史數據記錄砚哗,而不是幻想者未來可能的實際經歷龙助。等有一天,自己真的身在其中就知道了蛛芥,從自己身臨其境的視角望過去提鸟,每時每刻的價格,都既看起來像最高點常空,又看起來像最低點沽一;并且,一旦開始關注K線漓糙,基本上很難思考長期铣缠。
那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貪婪”了呢?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又被“誘惑”了呢昆禽?后者看起來簡單點蝗蛙,因為“先去看那價值是否足夠長期”就好像可以開始判斷了;前者實際上很難醉鳖,雖然說起來很簡單捡硅。
很多的“貪婪”實際上來自于無知。既然如此盗棵,我們好像就有了辦法:擺脫無知——每天進步一點點壮韭,每天更有知一點點。
“無知的貪婪”之所以可怕纹因,是因為“在當時當刻”喷屋,自己是沒辦法知道的,甚至即便別人告訴自己了瞭恰,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當時當刻并不理解而繼續(xù)保留那“無知的貪婪”屯曹。
其實,每次我們回頭看到自己的貪婪的時候,我們就多了一點“對付貪婪的經驗”恶耽;每當我們看到別人貪婪的時候密任,也會多一點點“對付貪婪的經驗”。尤其是當我們看到別人因為貪婪付出代價的時候偷俭,我們更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浪讳。因為我們事實上應該感謝那些在我們犯錯之前犯錯的人們,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后果”社搅,乃至于讓我們明白不應該那么做驻债。
巴菲特的師父,格雷厄姆有個極度精彩的類比:股票市場短期是個投票機形葬,長期是個稱重機。
股票市場既然短期來看只不過是投票機暮的,那就讓別人投票就好了笙以,反正投票者絡繹不絕,根本就用不著我自己去投票冻辩,更用不著去反復投票猖腕;若股票市場長期來看是稱重機,那稱重這事兒也不用我干了恨闪,我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兒倘感,去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到以后最重的那個“胖子”。找胖子很簡單啊咙咽,就看誰“越吃越多”唄老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