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個小男孩贮配,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樣。
他總是生病圆存,只能看著其他男孩隨心所欲的出去玩。
小男孩有一個愿望,就是和其他孩子一樣陌兑,玩得一身都是泥巴,但他的父母不允許他這么做,他們告訴小男孩,「要想不生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房里碑隆。」
有次小男孩偷偷跑出去,他和附近的孩子玩在一起独泞,可是中間他犯了哮喘,把其他孩子都嚇壞了。
他自己也嚇壞了羽资,更給了父母一個讓他好好待在房間中的理由费奸。
小男孩此后再也不提要出去看看的事情微服,對他來說,外面的天空是窗子外頭的一片風(fēng)景,那片風(fēng)景屬于任何人焚廊,只是不屬于他的雙腳。
夜晚,小男孩默默落淚。
月亮透過忘了關(guān)上的窗子看見了,派了小仙子過來問小男孩為什么哭泣宛徊。
小男孩告訴仙子斜做,他有腳,卻不能行霸旗,不能去探索這個世界贷帮,他為此哭泣,哭泣自己可能一輩子都要待在狹小的房間诱告。
仙子告訴小男孩撵枢,這只是一場惡夢,只要他咳嗽幾聲精居,就會從惡夢中醒來锄禽。
小男孩咳嗽兩聲,仙子不見了靴姿。
小男孩后來長大沃但,逐漸不像童年那時虛弱。
每當(dāng)他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佛吓,他就會咳嗽兩聲宵晚。
有人問他是不是感冒了恨旱,他說不是,他只是想從惡夢中醒來坝疼。
后來他和一位女子墜入愛河,結(jié)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谆沃。他的孩子身體比起同齡人不大好钝凶,悶悶不樂的望著窗外,就像當(dāng)年的他唁影。
于是他把當(dāng)年仙子告訴他的方法耕陷,傳給自己的孩子。
◎心理
咨詢師黃錦敦在著作《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中談到一個敘事治療的概念据沈,叫做「故事的豐厚」哟沫,他是這么形容的:
我們身處在生命故事的旅程里,旅程中有好多座窗同時存在锌介,每座窗透著明亮的光線和美麗的色調(diào)嗜诀。……但這些窗里的美景孔祸,若只眼望即過隆敢,沒有好好停留,會只有驚喜而缺少細節(jié)的美麗崔慧。若我們能細細品味窗后景致拂蝎,更能認識窗里的獨特美好。訪問就是停留惶室,訪問就是探訪窗后的美景温自。
我們說眼睛是「靈魂之窗」,表達眼睛是所有感官中皇钞,最重要的一種感官悼泌。因為眼睛這項感官,某種程度上建構(gòu)了我們世界的全部鹅士。我們得以認識外在事務(wù)券躁、通過眼睛和他人進行交流,并通過眼睛學(xué)習(xí)知識掉盅。
“seeing”便因此除了眼睛看見也拜,也有「理解」的意義。好比我們說我們了解一個人趾痘,我們說:“I see you.”
但這個看見不只是看見對方長什么樣子慢哈,高矮胖瘦,而是指我們能洞見對方的內(nèi)在本質(zhì)永票,對方的靈魂卵贱。
因此當(dāng)我們再談我們認識了一個人滥沫,當(dāng)中也包含我們對這個人的感情。
因為靈魂與靈魂的對話键俱,不可能是完全沒有情感的兰绣,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和精神動力治療(Psychodynamic)编振,盡管前者看似更偏重理性的作用缀辩,后者更偏重情感的力量,但實際上它們都不否定感性與理性的力量踪央,以及他們在我們的內(nèi)在翻攪臀玄,使我們痛苦不堪。
如果我們特別偏重其中一方畅蹂,情感或理性健无,都可能使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安慰與救贖。
好比在開頭的故事里液斜,小男孩的父母為了保護孩子別生病累贤,限制他的行動。這是基于愛孩子的心理旗唁,但過分理性的處理方式畦浓,孩子反而在感情面得不到安慰。
當(dāng)我們試著用寫作療愈自己检疫,我們也不要忘了自己要療愈的是哪一面讶请。有時我們過分鉆研寫作的方法,也許真的寫出一篇篇邏輯清晰屎媳、頭頭是道的文章夺溢,但卻得不到我們真正想要的。因為那些文章沒有真正安慰到「看不見的自己」烛谊。
如果要進一步安慰看不見的自己风响,我們需要對「自己」有個基本認識。
這里我們需要回溯到人性的定義丹禀,回到希臘三哲的人性論状勤。
柏拉圖認為人的內(nèi)在之所以存在矛盾與沖突,他比喻:就像阿波羅拉著的雙頭馬車双泪,一匹馬是情感持搜,一匹馬是理性。兩者的步調(diào)和方向往往不一致焙矛,使得駕車的人無法完全控制他們葫盼,深受其擾。
但這個駕車的人村斟,凌駕于兩匹馬之上贫导,亦即凌駕于情感與理性之上抛猫,就是「意志」。
是意志決定我們要聽理性或情感的聲音孩灯,聽從天使或惡魔的指引闺金,是意志的每個選擇決定我們是什么樣的人。
但這并不意味著峰档,我們只要聽從理性的聲音掖看,我們做的就必定正確。很多時候面哥,是情感使我們更像人,而不是動物毅待。
好比人為他人犧牲尚卫,譬如母親不惜犧牲生命也要保護孩子,或是像泰勒莎修女冒著風(fēng)險去照顧痲瘋病人尸红,這些不理性的舉動吱涉,但卻令人感動。
所以當(dāng)我們談內(nèi)心的「看見」外里,背后的理解不只是理解一個道理怎爵,而是理解我們之所以做一件事是為了什么。
理解我們的決定背后盅蝗,彰顯我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鳖链。
然而,某些人把他們心的眼睛遮蔽起來墩莫,使得他們有眼無珠的活著芙委。他們貌似看見一切,卻錯過了一切狂秦。
好比有時我們懦弱灌侣,但那不意味著我們不配當(dāng)個人,可是我們是否能意識到自以懦弱之外裂问,還有哪些屬于我們的特質(zhì)侧啼。我們能否接納我們?nèi)诵灾械牟煌昝溃€是我們用某個他人的形象堪簿,某個偶像的典型痊乾,拿來框架自己的價值。
這類人的眼睛只有他人戴甩,卻沒有自己符喝。他對自己的潛能一點也不好奇,就像已經(jīng)蓋棺論定的死人甜孤。
我們是否「看見」我們自己的好协饲,并且忍不住要拿出來炫耀的時候畏腕,同時不至于對我們的缺點與弱點視而不見。就像某些長輩茉稠,他們拿家里表現(xiàn)不如他們心意的孩子描馅,視為自己的恥辱,以至于對外總是夸耀那些表現(xiàn)符合他們所想的孩子而线。
當(dāng)他們夸耀某些孩子铭污,同時正在傷害其他孩子的心。當(dāng)我們對自己內(nèi)在的某些部份膀篮,刻意的加以隱瞞嘹狞,我們也在傷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將會感覺自己是糟糕的誓竿,不值得被愛的磅网。但實際上,我們很可能只是將普遍的人性弱點過份放大筷屡。
相反地涧偷,我想起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爸爸為了保護孩子不要被集中營的恐怖毙死,傷害了心靈燎潮,他謊稱他們是在進行一個游戲,所有的勞役都只是游戲的一部分扼倘。
有時候确封,我們太想扮演一個對別人有益的對象,但我們的好意再菊,卻因為過分功利的考量隅肥,反而拉遠了我們與那個人的距離。
在開篇的故事中袄简,仙子幫助小男孩化解一個人的寂寞腥放,靠的是說故事。
但故事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绿语?
關(guān)鍵就在于秃症,如《美麗人生》電影中的父親,他通過孩子的笑容來確認吕粹,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對孩子有益种柑。而不是通過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獎狀數(shù)量匹耕、幾歲成家這些客觀標(biāo)準(zhǔn)聚请。畢竟這樣的「好意」,到底是對自己好,還是對孩子好呢驶赏?
這個道理炸卑,也能推及伴侶、朋友等關(guān)系煤傍,包括對待我們自己盖文。
實則,我們身處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之中蚯姆,我們探訪我們自己五续,就像在探訪一座美麗的花園,一座一望無際的森林龄恋,那里充滿秘密疙驾,也充美驚喜。但很多時候我們「選擇性」的去看自己的內(nèi)在郭毕,以至于我們錯過真正認識自己的機會荆萤。
往往治愈自己的機會,其實就在我們對自我內(nèi)在的種種錯過之中铣卡。
◎方法
當(dāng)我們停留在自己的生命之窗,仔細駐足偏竟,我們才有辦法累積足夠的材料煮落,去使我們的故事豐厚。
當(dāng)敘事治療說要用新的故事踊谋,取代舊的故事蝉仇,或者更廣泛的說寫故事,指的并不是我們刻意的想象出故事殖蚕。
而是我們通過舊有的故事轿衔,賦予出新的意義,當(dāng)中有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睦疫,并非無中生有害驹。
舊有的故事,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就像土壤蛤育,我們對土壤的認知越清晰宛官,土壤就越是肥沃。當(dāng)我們把新的故事瓦糕,書寫的種子種下去底洗,才有可能培育出豐厚的故事。
要使故事豐厚咕娄,我們需要重拾對自我的好奇心亥揖,通過以下幾個方式,或許能作為誘發(fā)好奇心的開端:
1. 為自己找一面鏡子
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端詳過自己的長相圣勒,身體的每一處费变。臺灣最好的女子中學(xué)摧扇,北一女中有門美術(shù)課,老師會要求學(xué)生素描一張自己的陰部胡控。明明是跟自己相處一輩子的器官扳剿,我們卻一無所知。此刻昼激,或許是好好看看自己的機會庇绽。
2. 翻開舊相簿
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從相片中反思我們在拍攝那張相片的時刻橙困,我們處于什么樣的人生狀態(tài)瞧掺。
3. 做一個「你眼中的我」問卷
我們可以給自己設(shè)計一份問卷,去了解其他人眼中的我們凡傅,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辟狈。相信我,當(dāng)你試著這么做夏跷,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哼转,你可能沒有自己想象的那個糟糕,當(dāng)然也可能會聽到一些別人眼中對我們的負面評價槽华。這當(dāng)中可能有誤解壹蔓,卻也可能點出我的盲點,或是我們錯過的生命故事猫态。
◎結(jié)語
亞里士多德:
哲學(xué)起源于人們的驚奇佣蓉,進而展開對萬物原因原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