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中午吃過飯的空隙库正,讀了一會蔣勛的《品味四講》曲楚,突然想到一些亂七八糟的舊事。
在《品味四講》第一講“食之美”中褥符,作者提到了臺灣的一個地名“鹿港”龙誊。雖然兩次去臺灣,但因為都是跟團喷楣,所以并沒有機會去到這個地方趟大。至今無法想像“鹿港”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所在:一個現(xiàn)代都市,還是一個傳統(tǒng)的小鎮(zhèn)铣焊?但無論如何逊朽,都覺得這個名字好美、好有意境曲伊。記得以前在廣州天河城對面叽讳,有一家小餐廳名為“鹿港小鎮(zhèn)”》啬迹可能因為它的名字岛蚤,在我的想像中,臺灣的鹿港也應(yīng)該是個小鎮(zhèn)懈糯。我甚至想像出那是一個環(huán)山繞水的所在涤妒,否則如何稱得起“鹿港”這個名字呢?
“鹿港小鎮(zhèn)”面積不大赚哗。能夠理解她紫,熟悉廣州的人都知道在體育西路硅堆、天河城對面這樣炙手可熱的位置,一點點的空間都意味著寸土寸金贿讹。那家餐廳布置的很有特色渐逃,進門正中是一個類似T臺的通道,所有的餐桌都陳列在通道兩側(cè)围详。通道上還有一些珠簾和輕蔓,增加了一點如夢似幻的感覺祖屏。餐桌也不多助赞,大概就是十幾圍臺的樣子,而且每圍臺也僅能容納六七個人袁勺。店主看樣子是下了決心要在著人頭涌動的商業(yè)街獨辟蹊徑雹食,開出一個不一樣的餐廳。它的食物也極為特殊期丰,與其說是是餐廳群叶,不若說是特色小吃店。十年前钝荡,我曾誤打誤撞進了這家餐廳街立,點了幾份小吃,名字幾乎不記得了埠通,印象中每一樣都很精致赎离,包括那些餐具。
后來離開廣州端辱,雖然數(shù)次去過天河城梁剔,但是始終沒有再進到這家“鹿港小鎮(zhèn)”。最初幾年舞蔽,每次到了那條街荣病,還忍不住看一眼招牌:哦,還在渗柿。潛意識里个盆,我實在是替店主擔心,這樣格格不入的非商業(yè)主流朵栖,在天河城這樣的商業(yè)圈究竟能生存多久砾省。后來時間長了,加之每次都是來去匆匆混槐,幾乎不再記得再去確認一下這家店是否依然存在编兄。
下次再去天河城,應(yīng)該去看看声登。若它還在狠鸳,不妨去坐坐揣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