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每周末一次的畫畫班上续誉,有兩個媽媽每次都要坐在孩子邊上陪著畫畫,盡管老師經(jīng)常強調(diào)不需要父母陪伴學習饰躲。但這兩位經(jīng)常一臉愁容嘹裂,硬著頭皮陪完整個學時躬翁。
“孩子膽小,我不陪就哭盒发∧ⅲ”一個媽媽說奢浑。
“我家這個也是雀彼,為什么其他孩子都能自己上課不擔小敏感?”另一個媽媽跟著一同感慨袜刷。
兩個媽媽說完便不約而同的用嫌棄的眼神看看自己的孩子著蟹。
根據(jù)我的觀察梢莽,他們的孩子內(nèi)斂昏名、心思細膩、觀察力強洪鸭,但是不善表達,容易害怕退縮颂斜∥执可畫出來畫經(jīng)常能給人帶來更多驚喜梅肤。
我的孩子雖然不是偏要我陪著上課姨蝴,但是每次課程的前半場都基本是坐著不動,只會默默的看著別人畫畫授帕,老師跟他說話也是不好意思理會跛十。直到畫畫課快要結束秕硝,他才像突然開竅般远豺,迅速畫出一幅作品。
這里惊来,先將這類膽小謹慎唁盏、敏感的孩子歸類為“高敏感”人群检眯。
而那些容易適應環(huán)境锰瘸、開朗活潑、善于表達的孩子則歸為“低敏感”人群舞萄。
而有意思的是:
“低敏感”父母是永遠無法理解“高敏感”孩子的行為模式:
這孩子為什么這么敏感易怒?
為什么膽子這么谐怕荨甘晤?
為什么很難和別人打成一片饲做?
父母無法走近孩子的世界…
同時盆均,“高敏感”孩子也無法理解“低敏感”父母對他們的回應:
你們?yōu)槭裁床焕斫馕业母惺埽?br>我需要關心和擁抱你們感覺不到嗎泪姨?
你們?yōu)槭裁纯倧娖任易鑫也幌矚g的事情?
孩子無法和父母親近……
1
哈佛發(fā)展心理學家杰羅姆·卡根(Jerome Kagan)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奏候。
她追蹤研究了462個嬰兒,當他們遇到陌生小伙伴時唇敞,“低敏感”型寶寶很快就能跟新朋友打成一片,而“高敏感”型寶寶則會一退再退咒彤,最后縮在角落里疆柔,看著其他人游戲。
那些4個月時會被新玩具嚇哭的“高敏感”型寶寶镶柱,兩歲時依然會害怕新玩具機器人與穿著奇裝異服的陌生人旷档。四歲時,面對一個陌生成人歇拆,他們不會被逗笑鞋屈,不會主動提問,甚至基本不說話厂庇。
“高敏感”型寶寶更容易焦慮,小時候他們?nèi)菀缀π呤淅簟?nèi)向权旷、不喜歡展現(xiàn)自己。他們會在考試前嘔吐贯溅,在集體春游前輾轉(zhuǎn)難眠拄氯。長大后躲查,他們里有些人慢慢學會了更準確地評估風險,更有效地安撫自己译柏,然而在遇到新刺激時镣煮,他們就是比其他人心跳更快,血壓更高鄙麦,呼吸更淺典唇,瞳孔更擴張,指尖更冰冷黔衡,壓力激素水平更高……
2
我的孩子是“高敏感”蚓聘。
而我本人過去屬于“高敏感”孩子,但現(xiàn)在好像逐漸變成了“低敏感”媽媽盟劫。
所以夜牡,我有時還是無法理解和接納他的行為模式。
例如:
他去幼兒園侣签,每天早上都會在小組門口扭捏一會兒不愿意進去塘装,盡管他已經(jīng)去了一年。
我?guī)バ碌呐d趣班試課影所,基本都是哭喊著在門口不愿意進去蹦肴。
見到別人不愿意打招呼,有時會躲在我身后猴娩。
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阴幌?
為什么不能像別人家孩子那樣笑瞇瞇的隨父母參加各項活動?
他為什么想法這么多卷中?這么敏感矛双?這么害羞?
我知道你想說什么:
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貌蟆豫,要做一個愛心滿滿的媽媽议忽!
道理都明白,并且我也能感同身受孩子的想法十减。
但在這個世界栈幸,好像“高敏感”孩子并不吃香。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帮辟,
我害羞膽小速址,沒有朋友,經(jīng)常遭受排擠织阅。
我對周遭的一切都很敏感壳繁,會經(jīng)常感到壓力大,感覺渾身不自在。
只有當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才會覺得舒服且幸福闹炉。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我的影響蒿赢,我會放大好幾倍,因為我敏感且情感需求比較多渣触,可是羡棵,他們經(jīng)常會認為我是“小心眼”,對我很無奈嗅钻。
所以皂冰,長大以后,我盡量學習如何做一個“低敏感”的人养篓,強迫自己不敏感秃流、開朗活潑、熱情大方柳弄。
長久以來舶胀,我拒絕接受真正的自己,
一個“高敏感”的自己碧注。
3
于是嚣伐,我潛意識里也無法接受孩子的真實樣貌。
盡管我會強迫自己去理解去包容萍丐,但是對孩子的“高敏感”行為轩端,我的第一反應總是將我真實的嘴臉暴露無遺。
我的焦躁情緒讓孩子感受到了:他的媽媽不能完全接納他逝变。
只有他放棄自己成為媽媽想要的樣子時基茵,媽媽才會開心。
于是壳影,他也開始學習壓制自己的情感需求而討好我耿导。
作為一個高敏感媽媽,我能感受到他的克制态贤、他的討好、他的無奈醋火。
有一天悠汽,我忽然意識到,自己的不成熟芥驳,正迫使孩子偏離追求真我的陽光大道柿冲。
4
最近看到幾句話:
找到自己,是每個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務兆旬。
自我認同假抄,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
喜歡自己是自我進步的方法,也是趨于健康成熟的標志之一宿饱。
這些話我曾看過千千萬萬遍熏瞄,可從未在腦中真正的停留。
直到開始思考自己為何不能全然接受孩子的特點谬以,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强饮。
原來,我一直在用自認為絕對正確的評價體系來束縛自己为黎。
原來邮丰,我一直在壓制自己的“高敏感”去博取大多數(shù)人的歡心。
原來铭乾,我沒有找到自己剪廉,我沒有建立自我認同,我沒有喜歡“高敏感”的自己炕檩。
5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羅伯·懷特在《進步的生活:性格自然成長的研究》一書中一度:“人必須調(diào)適好自己斗蒋,以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各種壓力∨跏椋”他還說:“這種觀點吹泡,使人們誤以為:理想的人,都能成功地調(diào)整自己去適應狹隘的生活模式经瓷,單調(diào)的例行公事爆哑、強制性規(guī)定以及達成角色任務的種種壓力,能為一切行動和努力讓步舆吮。這樣的結果反而使人失去了目標揭朝,放棄了開發(fā)自己寶貴的創(chuàng)造能力……總之,僅僅為了適應外界的壓力色冀,而失去了自我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與發(fā)展自我的能力潭袱。”
卡耐基說:“我們的行為往往會受社會和經(jīng)濟群體的影響锋恬。比如屯换,我們的衣、食与学、住彤悔、行或思考的方式,往往與周圍的人十分接近索守。而一旦我們的個性跟周圍環(huán)境顯得格格不入時晕窑,我們便常常會變得神經(jīng)過敏或不快樂,會感到失落和茫然卵佛,甚至會發(fā)展到討厭自己杨赤〕ㄕ”
同理,當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時疾牲,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看上去不那么可愛優(yōu)秀植捎,不那么人見人愛時。我們也會悶悶不樂说敏,并將這種失望的情緒帶給孩子鸥跟,讓孩子否定自己。
孩子于是用父母和外界的要求和期盼定來束縛自己盔沫,讓自己“討他人喜愛”医咨。
6
而卡根的實驗結果卻表明:““高敏感”孩子有許多優(yōu)勢”:
“高敏感”的孩子盡管嬰兒期不好照顧,但他在青春期可能會更少叛逆——因為離經(jīng)叛道會引發(fā)他的焦慮架诞。他們的成績也往往更好拟淮。那些會讓家長緊張不已的事情,比如吸毒谴忧、魯莽駕駛或者無保護性行為很泊,他們都不太會去做。
那些被溫和鼓勵沾谓、耐心養(yǎng)育的“高敏感”孩子委造,可以長成更細心、更有耐性的大人均驶。他們沉穩(wěn)昏兆,不張揚,喜歡獨處妇穴,習于反躬內(nèi)省爬虱,他們會被內(nèi)在的不安驅(qū)使著成為作家、藝術家腾它、科學家或程序員跑筝。
7
內(nèi)心的焦慮和不安讓我再次確定自己屬于“高敏感”人群,原來這些不安一直以來都在驅(qū)使自己去尋找自我瞒滴,原來我一直在學習如何與自己的焦慮共處曲梗。
我也是慢慢才意識到:我們只有接納“與眾不同”的自己,才能接納我們“獨一無二”的孩子妓忍。
只有當我們學會“討自己喜愛”時稀并,我們才能接納自己、積極自信单默、情緒平和、并接納他人忘瓦。
可是如何才能喜歡自己搁廓?
第一步:
快快樂樂地接受真實的自己引颈。
無論我們是“高敏感”還是“低敏感”,都是獨一無二的境蜕、都是有自己獨特優(yōu)勢的蝙场。
學會覺察自己(和孩子)的不安情緒,并坦然接受粱年。
第二步:
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義售滤,懂得每個人都只能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的必要性。
學會在獨處中找到自我台诗,盡可能多的了解自己完箩、欣賞自己。
第三步:
學會拋棄固有觀念拉队,不去過多在乎外界的評價和批判弊知,大膽嘗試和探索,不斷通過實踐去了解真正的自己粱快。
同樣秩彤,鼓勵孩子去嘗試不同的事務,不約束不限制事哭,讓孩子從行動中思索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漫雷。
只有做真實的自己,人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自我潛力鳍咱,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降盹。
8
曾經(jīng),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媽媽流炕,我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么不是人見人愛的“低敏感”孩子澎现?
現(xiàn)在,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媽媽每辟,我試著學習讓自己的第一反應變成:我的孩子是在表達自己的固有特點剑辫,無論外界怎么看,他就是他渠欺,他是一個獨特的閃閃發(fā)光的個體妹蔽。他必會在“高敏感”的世界里自得其樂,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挠将。
同時胳岂,我也要學會接納“高敏感”的自己诊沪。
告訴自己和孩子巾遭,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磅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欣舵,欣賞獨特的自己尚氛,包容自己的缺點规脸。
想對同為“高敏感”的你和孩子們說:
自信滿滿的面對真實的自己预麸,盡情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滔驶,從容自若的修正缺點,不讓世俗的“完美”標準阻礙對自己的欣賞和喜愛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