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下半部開篇,就探討先輩與現(xiàn)在對禮樂的態(tài)度的不同榨惠。在商的時候奋早,禮樂教化傾向于忠,相對就野赠橙;周朝的禮樂教化則郁郁乎文化哉耽装,偏于文。周朝的禮樂教化期揪,越到后面越有虛偽的傾向掉奄,所以,孔子傾向于“先進(jìn)”凤薛。禮樂問題姓建,還是要探討本質(zhì)诞仓,所謂,“以仁為本乎”速兔。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墅拭,于吾言無所不說。
11?5 子曰:“孝哉閔子騫涣狗!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谍婉。”
11?6 南容三復(fù)白圭屑柔,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屡萤。
11?4 顏回是仁的代表,探討禮的本是仁掸宛,所以從顏回開始講起死陆;
11?5閔子騫是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之一,孝的代表唧瘾;
11?6南容志向于德的修養(yǎng)措译。舉這三個學(xué)生,說明在實踐與行履上饰序,還是要以個人修養(yǎng)為本领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