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翁一夢
夢想成為一只野鶴或一朵閑云
快十二點,美團送外賣的小哥推門進來快骗,我說這么晚了還送外賣娜庇,好辛苦啊塔次。他笑著回一句,不然你們吃什么名秀,我們吃什么励负?
一時間我竟無言以對。接著他補一句匕得,想吃什么可以隨時點啊继榆。然后穿著亮黃色的雨衣轉(zhuǎn)身走進低溫天氣的雨夜里。
最近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辛苦啊汁掠。
五點半起床上早班的人略吨,下班回來撐著傘依舊被大雨淋濕的人,快遞在電動車上碼成山搖搖晃晃在街道里穿行的人考阱,霧霾天學(xué)校停課公司放假仍然在灰蒙蒙的臟空氣里奔波的人翠忠,都好辛苦啊。
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太平凡了羔砾,這一生负间,是要努力去經(jīng)歷去和這個世界硬碰硬。哪怕沒有人會懂姜凄,為了獲得某種更高程度的自由政溃,我們或多或少地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1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态秧,我感受到的一部分上海董虱,是一個外表看起來特別高冷拒人千里但其實飽經(jīng)變故內(nèi)里寬厚的嚴(yán)肅(又多金…的)大叔,大多數(shù)人都能在這里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落申鱼,并且愤诱,似乎有一種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生長的角落——的這種上進。
人民廣場地鐵站捐友,20個進出站口淫半,一松手就走散在人堆里。來來往往各色各樣的眉眼皮膚匣砖,耳邊除了能分辨的部分語言種類科吭,其他真的來自五湖四海。
人來人往猴鲫,匯集聚攏对人,又分散流向各處。人有時候像水流拂共,高山奔涌而來的瀑布牺弄,淺草邊沉靜的池塘,沙漠腹地的一汪清泉宜狐,或者一條無限奔流的江河……聚時有形势告,散時有狀蛇捌,怎么樣都是一個自己。
上善若水咱台,水利萬物而不爭豁陆,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吵护『幸簦《道德經(jīng)》里講。
都是水馅而,遇見什么樣的容器祥诽,便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社會化大環(huán)境里瓮恭,起決定作用的這個容器都是自己的心雄坪。
2
開始想要做公號,是為了練習(xí)用一種別的方式表達自己屯蹦。因為笨嘴拙舌维哈,遇到喜歡的人和喜歡的朋友,總是不知道怎樣讓別人也了解——可能我們會有一些共同點登澜,可能你也會想跟我交個朋友——的這種了解阔挠。
現(xiàn)在做得不好,很多時候不會被看到脑蠕,也沒關(guān)系购撼。信息化和個人主義泛濫時代,沒什么人太有時間去在這個蕪雜的世界里采集一些非必要信息谴仙,慢慢來迂求。就像這樣——“很多人我欣賞、喜歡晃跺、保有位置揩局,相信有朝一日總能對談,就是我喜愛與尊重的方式掀虎×瓒ⅲ”
之前提過曾經(jīng)想要重走玄奘之路和張騫出西域路線的想法,去年十月初在微博上關(guān)注到了一個叫@唐夏無塵的女孩子涩盾。
如今十气,唐夏的#重走玄奘之路#走到第82天励背,已經(jīng)到了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春霍。朋友圈里她每天發(fā)的照片都不一樣,有時候是冰天雪地里和圓臉北疆小孩子們的自拍叶眉,有時候是中亞低矮的小房子址儒,清真寺和宮殿芹枷,交錯的電線,以及干凈的馬路一直延伸到很遠莲趣。昨天在吐槽烏茲別克的馕餅鸳慈、咸酸奶蘸蘿卜,后悔沒有帶上國民女神陶華碧老干媽喧伞。
離開塔什干乘火車到撒馬爾罕
三月份她就要到印度了走芋。正趕上小鵬的背包十年《鵬程》攝制組三月中旬在印度進行行者招募計劃,13年她因為小鵬出發(fā)潘鲫,中間走了很多路翁逞,一直沒停下腳步。就是很相信溉仑,讓人有一樣歸屬感的東西挖函,或早或遲,都會把人引到同樣的地方去浊竟。
3
當(dāng)代中國的個人主義泛濫現(xiàn)象怨喘,早已延伸到各個圈子各個角落,各種各樣的標(biāo)簽在拼命凸顯每個人的特別振定。微信公號就主打【再小的個體必怜,也有自己的品牌】,來啊互相關(guān)注啊后频。
與美國文學(xué)課上老師講的美國個人主義不同的是棚赔,貫穿在美國文學(xué)作品里的個人主義,是有別于他人思想的獨到見解徘郭,努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勇氣靠益,是個人意志的表現(xiàn)形式。而我們的individualism 好像有點跑偏了残揉,更傾向于一種無關(guān)道德判斷意義的——自我胧后。
每個人都渴望被特別關(guān)注和區(qū)別對待。好像最初抱环,我們一直在為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猛頭前進壳快。而在前進大路上,可以看到浩浩蕩蕩的一群人镇草,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眶痰,可是從遠處望過去,所有人都沒有區(qū)別梯啤,無一例外竖伯,我們都一樣,沒什么東西值得特殊對待和個人崇拜。
不能說歌唱的不對七婴,“我就是我祟偷,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打厘,也沒有與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修肠,哲學(xué)上普遍與特殊的矛盾對立放在這里再適合不過了。話說回來户盯,哪怕“要跟別人不一樣”的這種一樣讓我們?nèi)绱讼嗨魄妒坏貌怀姓J,正是這種一樣讓我們在漫長的時光里慢慢變得不一樣了莽鸭。
4
《世界聽我說》半決賽那一場艰管,香港大學(xué)對戰(zhàn)香港聯(lián)合隊,辯題是【踏入社會以后蒋川,學(xué)會適應(yīng)和保持個性哪一個更重要】牲芋,最后導(dǎo)師點評環(huán)節(jié)引出來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和“上善若水”。
道家的出世之心和儒家的入世之意碰撞出一個辯論的殊途同歸捺球。
張澤群老師引經(jīng)據(jù)典的一段——“上善若水缸浦,我們要做一個水一樣的人,處于江河的水還是處于沼澤的水氮兵,我們自己無法決定裂逐。滄浪之水清的時候坎背,你可以洗你的帽子泛啸,滄浪之水濁的時候你就洗洗腳。關(guān)鍵是你以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强经,對待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人生南片,走好自己的路掺涛。”
再怎么入世疼进,適應(yīng)和改變的是我們的外化表現(xiàn)薪缆,可能是舉手投足、說話言辭伞广、為人處世拣帽,但人和其他生物適應(yīng)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的內(nèi)在是在適應(yīng)中不斷地優(yōu)化和提升嚼锄。歸根結(jié)底减拭,最深處的精神內(nèi)核,那個叫價值觀的東西区丑,都是對自我有要求的人在任何環(huán)境都不動聲色默默堅守的拧粪。
最后摘錄反方三辯黃冠宇的部分總結(jié)陳詞修陡,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之所向的人間樂土。有什么想聊聊的既们,敬請后臺轟炸我。
“每個人其實都是一顆種子正什,這顆種子內(nèi)核叫做你的個性啥纸。可這顆種子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fā)芽婴氮,就能長成參天大樹斯棒,它是需要澆灌的,這個澆灌就是你和這個社會不斷互動的過程主经。這個社會化的過程是漫長的荣暮,甚至是痛苦的,在這個過程中罩驻,你茁壯地成長穗酥,在這個適應(yīng)的過程中,你成為最后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惠遏,走成你想要的樣子砾跃。哪里是樂土,如果適應(yīng)了节吮,此處即是樂土抽高。”
http://mp.weixin.qq.com/s/_9cSM6AxUgs5yoJ0ZeuhfQ
微信:一夢喂馬
微博:@翁一夢
閱讀 223 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