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劉大鈞先生之〈讀易見天心〉》
《易經(jīng)》是天人之學城舞。過去古人有一句話叫“讀易見天心”弟胀,他們認為讀《易經(jīng)》就能明曉天道,了解宇宙人生變化之妙责语。
為什么人們認為《易經(jīng)》比較神秘贴硫、比較玄妙椿每?因為《易經(jīng)》之學有兩部分,一個是經(jīng)學部分英遭,一個是術(shù)數(shù)部分间护。經(jīng)學部分就是對于經(jīng)文的訓釋研究,對于哲學思想的解讀闡發(fā)挖诸,對易學之學理的認知汁尺,這一部分是比較難的;之所以《易經(jīng)》被稱為“天書”多律,就是因為它的文字太古老了痴突。在古時候容易理解搂蜓,但現(xiàn)在時代語境不一樣以后,一些內(nèi)容就難以理解了苞也。
現(xiàn)在許多人一提《易經(jīng)》就會想到算卦洛勉,但《易經(jīng)》在過去其實是科舉考試的必考內(nèi)容∪绯伲考試要寫文章,起承轉(zhuǎn)合攻走,闡述經(jīng)文大意殷勘,與算卦沒有關(guān)系。秦代焚書坑儒的時候昔搂,燒了許多的書玲销,但是《周易》因為是卜筮之書而沒被燒。卜筮俗稱算卦摘符,是易學在古代的重要文化功能贤斜,屬于《易經(jīng)》“術(shù)”的部分。
至于易學的走向肯定是“生生之謂易”逛裤。古人說《易經(jīng)》大道生生瘩绒,就是“生產(chǎn)”的“生”,兩個字重復起來就是說不斷地生成變化带族。
“讀易見天心”锁荔,天道就是“生生”之道。春夏秋冬不斷變化蝙砌,然后隨著四季的變化阳堕,萬物從成長到收獲、儲藏择克,再到來年重新生長恬总。《易經(jīng)》從頭到尾體現(xiàn)的都是一種生生的觀念肚邢,它的最偉大之處就是以生生不息來解釋宇宙與人世壹堰,永遠變化、沒有窮盡道偷。所以六十四卦到最后一卦是“未濟卦”缀旁,變化還沒有結(jié)束,還要變下去勺鸦,不斷地創(chuàng)生創(chuàng)新并巍,保持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這是它的價值换途。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治學必須以德為首懊渡。古人講究“品學兼優(yōu)”刽射,把“品”放在前頭,“德才兼?zhèn)洹卑选暗隆狈旁谇邦^剃执,所以說“品德”永遠應(yīng)該在前面誓禁。《易經(jīng)》很重要的一句話叫“進德修業(yè)肾档、崇德廣業(yè)”摹恰。 這是一個很高尚的行為,不進德就不能修其業(yè)怒见,不崇德就不能廣其業(yè)俗慈。如果想著用不道德的手段成就一番事業(yè),就絕對不可能成功遣耍。
什么是“德”闺阱?不顯才為德,這是說不要處處彰顯自己舵变,要謙和酣溃、不顯。有德的人不顯纪隙,不顯才是美德赊豌。先是進德修業(yè),進而是崇德廣業(yè)瘫拣∫谛酰“進”就是前進的進,先有進德才能修業(yè)麸拄。尤其是學經(jīng)學派昧,德行不好怎么能做研究呢。
講到治學拢切,應(yīng)該是“學以聚之”蒂萎,是指為了學習聚到一塊』匆“問以辯之”五慈,你對我提問題、我給你提問題主穗,咱們互相辯駁泻拦、問難『雒剑“寬以居之”争拐,要用非常寬闊的胸懷,和人相處晦雨、和人打交道架曹。然后是“仁以行之”隘冲。孔子《論語》中問“仁”的話最多绑雄,就是要以符合仁義道德的標準來行事展辞,不要做不仁不義的事情。這句話真正說明了古人治學提的是“先德后學”万牺。
“君子學以聚之罗珍,問以辯之,寬以居之脚粟,仁以行之靡砌。”這就是《易經(jīng)》對于治學的一種見解和認識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