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那些事兒

大多數(shù)人在小孩子的時候,總是同身邊的小動物們玩的很好陕贮,比如我的妹妹在小時候就時常捉癩蛤蟆來嚇我堕油,為什么妹妹不怕呢?因為她是小孩子飘蚯,為什么我會怕呢馍迄?大概是因為我是姐姐,媽媽告訴我不要去碰癩蛤蟆局骤,因為它表面上凸起的痘痘里全是毒液攀圈,手碰了之后,就會中毒峦甩,滿臉長出像癩蛤蟆似的痘痘赘来。并且媽媽還給我舉了例子现喳,隔壁老王臉上的痘。我覺得好丑犬辰,好可怕嗦篱,從此以后我見著癩蛤蟆便像見著吃人的怪獸一般,驚恐幌缝。妹妹卻沒被媽媽嚇唬過灸促,所以天不怕地不怕,自然也沒有長痘痘涵卵,于是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媽媽騙我的事實浴栽。

我懼怕癩蛤蟆。然而對于小昆蟲轿偎,我卻是不害怕的典鸡,小時候我愛粘著媽媽,每天放學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坏晦,媽媽通常都在地里摘茶葉萝玷。我便去到地里,如果那天幼兒園老師昆婿,教了新歌新舞球碉,我便在地邊,又唱又跳的比劃起來仓蛆。如果那天沒有什么可表演的汁尺,我就開始了,我的探尋之旅多律。找蝸牛,找螞蚱狼荞,找放屁蟲,找蟬帮碰。蝸牛最好玩的是它的觸角,一碰它的觸角它就縮回殼里殉挽,你耐心的等待一分鐘,它就又會探出它的觸角斯碌,但是在經(jīng)過五六次的觸碰后一死,就很難可以等到它再次上當了傻唾。它會老實的待在殼里承耿,這時我便會感到勝利的喜悅,似乎自己征服了蝸牛加袋,雖然手法不高明,完全是靠武力欺負它抱既。喜悅的同時,又漸感無趣了防泵,只好再找一只蝸牛。再征服了另一只蝸牛以后择克,便徹底對蝸牛失去了興趣恬总。

我開始找螞蚱,螞蚱跳的很高肚邢,要抓到可不是那么容易壹堰,所以每每我抓到一只時,首先做的事便是把它的腿卸下來骡湖,這樣就彈跳不起來了贱纠,也不怕它跑遠。為什么小小年紀响蕴,就如此狠心谆焊,我也不知道。到現(xiàn)在浦夷,我遇到討厭的蚊子時辖试,也是這樣,把它活捉后劈狐,大卸八塊以解心頭之狠罐孝。腿,手肥缔,翅膀莲兢,還有不可以漏掉的嘴。分尸后扔在地上续膳,心里好受多了改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彌補被咬的痛,和被吸的血坟岔。

抓蟬是和爸爸學的谒兄,初夏的時候,地里總會有吵鬧的蟬聲炮车,像是地里吵架的農(nóng)民舵变,聲音大的出奇酣溃。新鮮的蟬,叫聲又大又尖纪隙,如果你碰巧沒有閑情逸致赊豌,或者很閑情逸致,都會想把它弄掉绵咱。爸爸或許是出于這種心情才抓蟬碘饼,我卻完全是為了好玩兒。蟬好抓也不好抓悲伶,好抓是因為很多時候艾恼,蟬叫的太投入,太忘情了麸锉,以至于都落到人手中了钠绍,才反應(yīng)過來。不好抓是因為花沉,蟬都有翅膀柳爽,往往人們伸手,或跳起來也遠不及樹上的蟬碱屁,反應(yīng)快的磷脯,即使你爬上樹抓,也休想碰到它娩脾,你還沒靠近它赵誓,它就扇著翅膀飛走了。要說是因為蟬聲煩人抓蟬柿赊,可真不是個明智的決定,因為蟬真是固執(zhí)绑雄,在被抓到之后它不會服軟更不會服硬,反而越戰(zhàn)越勇,叫聲越來越大罗珍,常常昨天抓的蟬會一直叫覆旱,不分晝夜的叫,叫到第二天清晨扣唱,再也叫不出聲為止。蟬真是一個清高的動物炼彪。

有一天抓了一只蟬帶回家,晚上本來想放了拷橘,結(jié)果因為翅膀被捏壞了喜爷,飛不起來了,只好將它放在花盆里术幔。第二天清晨發(fā)現(xiàn)它仍然在那里湃密,沒有死也沒有叫,我想它或許是餓了揍障。我問爸爸俩由,蟬吃什么長大,爸爸說喝露水兜畸,于是我想不就是喝水嗎碘梢,我立即去廚房接了一碗水出來,撒在葉子上肛鹏,誰知蟬并不吃恩沛。難道是因為這不是天然露水嗎?我又去地里摘了一片帶有露水的葉子芒珠,并把蟬移到了搅裙,葉子上裹芝,誰知它還是沒有吃嫂易。不到第三天清晨存炮,它離開了,心里劃過一絲異樣的感受宫盔。從此以后享完,我不再抓蟬。蟬是有靈性的生物彼绷,后來在語文課文里了解到茴迁,每一只蟬都只過一個夏天,夏天過去堕义,它們的生命也將凋零,然而為這一個夏天洒擦,它們竟在地里潛伏十七年整怕膛。夏末,我去地里玩耍掸茅,常常會看到樹上已經(jīng)干透的,黃色的透明的蟬殼倦蚪,堅硬又脆弱地死死地抓在樹枝上〔蒙或許是它們想用最后的力氣慕购,在樹上離去茬底。不遠掉落土里,不愿再次回到潛伏十幾年的黑暗中殿如。它們給人類最后的禮物便是他們的軀體最爬,可以入藥。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烤送,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糠悯,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试和,老刑警劉巖纫普,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8,036評論 6 506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溉箕,居然都是意外死亡悦昵,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3,046評論 3 39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寡痰,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棋凳,“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贞滨。” “怎么了勺良?”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4,411評論 0 35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骄噪,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事甜,道長滔韵,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622評論 1 29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囱皿,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嘱腥。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橱脸,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661評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添诉。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栏赴。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靖秩。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521評論 1 304
  • 那天花颗,我揣著相機與錄音惠拭,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葡公,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条霜。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宰睡,決...
    沈念sama閱讀 40,288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拆内,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宠默!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搀矫,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200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瓤球,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卦羡,沒想到半個月后噪馏,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欠肾,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644評論 1 31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刺桃,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837評論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虏肾,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欢搜。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39,953評論 1 348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粘都,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刷袍,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5,673評論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堆生,位于F島的核電站雷酪,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蔗怠。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吩跋,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281評論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怠惶。 院中可真熱鬧轧粟,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通惫。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889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延旧,卻和暖如春槽地,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芦瘾,已是汗流浹背近弟。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3,011評論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祷愉,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谣辞。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8,119評論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沪摄,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纱烘。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4,901評論 2 35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今天來說一說小時候?qū)δ切├ハx做過的事,回憶起來覺得自己小時候真殘(huan)忍(le). 記得小時候哺壶,夏天,到了傍...
    弘九九的小院兒閱讀 1,008評論 0 0
  • 寒谷居之天馬行空的童年 在這個電子信息绷杜、視頻橫流的時代,有多少小孩真正的擁有充滿童真的童年圾结,是否還能帶著一...
    化蝶王淋芳閱讀 736評論 0 0
  • 進入記憶的隧道疫稿,我將抵達記事兒起的那頭,重播關(guān)于我與動物們相處的點滴遗座。 螞蟻!螞蟻猛遍!小時候最喜歡就是趴地上看螞蟻号坡,...
    中間樹子閱讀 215評論 0 0
  • 最近在曹楊公園出外業(yè)的時候看見了蟬腌紧、蟬蛻、癩蛤蟆畜隶,不得不說壁肋,這些稀松平常的物種于現(xiàn)在的我而言也很是稀罕。多久沒看到...
    魔羽文林閱讀 453評論 1 0
  • 話說奶奶在內(nèi)鄉(xiāng)老家籽慢,每天和兩個大哥下地干活浸遗,晚上仍然是給婆婆暖被窩兒。鄰居的一位大媽提醒曾祖母說箱亿,“您可不能老占著...
    沐陽燕閱讀 565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