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市栗,比如說兒童游樂場的蹺蹺板旁,或者公園的噴泉對面乡括,又或者校園草地邊的樹蔭下肃廓,我常常看到這個紅色的诲泌,有點(diǎn)像英式電話亭的東西盲赊,在德語里面并沒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就姑且叫它們書籍交換亭吧敷扫。
書籍交換亭四面都是玻璃門哀蘑,里面是很多層書架,一般都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厝麧M了各種書籍葵第。玻璃門沒有鎖绘迁,路人都可以打開,遇到感興趣的書籍可以帶走卒密,并沒有歸還的義務(wù)和期限缀台;但與此同時,要是家里有讀過的書籍也可以放到亭子里面來哮奇,讓無論是厚重深刻的歷史資料膛腐,還是風(fēng)趣幽默的小說都能流動起來。
每當(dāng)路過書籍交換亭的時候鼎俘,我也會忍不住駐足片刻哲身,里面以德語書籍為主,偶爾也有英文小說贸伐。外語的日常交流是一回事勘天,但真正要能閱讀理解文學(xué)作品,恐怕還要更上層樓,否則便是如同嚼蠟脯丝,意興索然商膊。
空閑的時候,我也會從書籍交換亭里挑些小說來閱讀巾钉,有丹·布朗的《達(dá)芬奇密碼》(Dan Brown,The Da Vinci Code)翘狱,因為看過電影秘案,所以閱讀的時候輕松不少砰苍,情節(jié)一下就躍然紙上了;還有H.G.威爾斯的《時間機(jī)器》(H.G. Wells,The time machine)阱高,一本寫在1895年的科幻小說赚导,大概是小說中的未來太過于魔幻怪誕,讓我不覺對于時間旅行有了稍許抵觸赤惊,覺得還是要珍惜現(xiàn)世的安好吼旧。
有時,還能收獲意外的驚喜未舟。就曾在書籍交換亭看到本叫《本草》的書,雖然我沒有讀過《本草綱目》,但推測應(yīng)該就是其德譯本北发。書本很厚呻粹,內(nèi)頁圖片考究,文字描述準(zhǔn)確昼扛,所以文化輸出這件事可能正在以很多種形式進(jìn)行著寸齐。
我喜歡書籍交換亭的不確定性,因為不是去刻意尋找一本特定的書抄谐,所以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渺鹦;我也喜歡紙質(zhì)書捧在手里的感覺,把書簽夾到讀過的地方蛹含,看一本書由厚變薄毅厚,好像小時候讀書的快樂時光又回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