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翻書之雜想曲
世界復雜,復雜得甚至因其沒有邊界而不能被視為復雜系統(tǒng),然而當中仍有很多規(guī)律可循,例如牛頓力學三大定律:
- 在任何情況下酱虎,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總保持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擂涛。
- 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读串。
-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撒妈,大小相等恢暖,方向相反。
把牛頓定律進行一個變形狰右,就可以看到如下現(xiàn)象:
靜止的物體一旦被賦予作用力杰捂,就會永遠前進,直到受到阻力停止棋蚌。
如果把物體抽象為「人之狀態(tài)」嫁佳,這條規(guī)律也適用,如感情谷暮,一旦開始了蒿往,要使其停止必須施加阻力。
阻力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湿弦,可以是造成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悲劇的家族矛盾瓤漏,又可以是戀愛雙方的性格沖突等,使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理論,我們可以把愛情受阻的壓力劃分為三種類型:個人蔬充、人際與外部社會俯在。
阻力產生混亂,混亂是秩序的對立面娃惯,它的度量在信息領域使用「熵」來描述。
信息肥败、熵趾浅,都是抽象層面很高的詞匯,因為物理世界沒有它們的實質形態(tài)馒稍。關于熵皿哨,熱力學有條著名的第二定律:
熵總是不斷增加直至最大。系統(tǒng)總的熵不斷增加纽谒,直至可能的最大值证膨;除非通過外部做功,否則它自身永遠也不會減少鼓黔。
什么意思呢央勒?簡單來說可以拿這個比喻來理解:你家電冰箱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轉換成電力再驅動冰箱制冷。
有人視熱力學第二定律為「時間之箭」澳化,認為它證明了時間上的不可逆的過程崔步,所以永動機是個偽命題。
熱力學第二定律閃耀著魅力缎谷,我的思想總是不自覺被它吸引井濒,有科學家站在我這邊:
我認為,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界的定律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你的理論被發(fā)現(xiàn)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列林,你就一點希望都沒有瑞你,結局必然是徹底崩塌∠3眨——《物理世界的本性》
回過頭來看親密關系者甲,感情一旦出現(xiàn)混亂,混亂就會不斷增大润梯,必須感情雙方施加作用力才可平息过牙。一個悲傷的事實亚亲,根據(jù)《親密關系》作者米勒·羅蘭的觀察:大多數(shù)時間档桃,瀕臨分手的雙方不會有正式的努力來修復關系闪幽。
說了那么多熱力學第二定律单芜,一定會有人想知道熱力學第一定律是什么冀偶?
熱力學第一定律就是著名的能量守恒臼朗。
宇宙中的總能量守恒豹缀。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藤巢,比如從體內儲存的能量轉化成推車的動能加上消耗的熱能。但是能量既補鞥呢被創(chuàng)生也不能被消滅撵溃。因此說是「守恒的」疚鲤。
這條定律被很多作家加以運用,例如阿西莫夫的《永恒時空》缘挑,例如劉慈恩的三體集歇,例如日本動漫《魔法少女小圓》。
一反魔法少女治愈套路语淘,《魔法少女小圓》走的是致郁路線诲宇,其底層世界觀是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
為了保持宇宙守恒惶翻,超自然神獸來到人類宇宙姑蓝,它發(fā)現(xiàn)人類魔法少女吸收太多負能量會變成萬惡的魔女,在形態(tài)改變的瞬間吕粗,大量能量會被釋放(有些像超新星的爆炸)纺荧,這些能量足以抵消混亂產生的熵,所以集所有因果于一身的主角小圓變身后颅筋,成了無處不在的神宙暇。
真是一部敢想敢演繹的二次元作品啊,這得益于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特征之一——神奇的想象力议泵。
驚嘆想象力神奇有些夸張客给。對于人類思考,認知科學界主張信息計算模型肢簿。認知心理學史蒂芬·平克在《心智探奇》中定義心智是一種計算靶剑,它具有模塊化特點,并受自然選擇影響形成池充。
心智是一套由計算器官組成的系統(tǒng)桩引,它經(jīng)自然選擇的設計來解決我們祖先在茹毛飲血的生活中所面對的那類問題,具體包括:理解和操控物體收夸、動物坑匠、植物以及他人。
信念和意愿都是信息卧惜,體現(xiàn)為符號的組合厘灼。
思考是計算,更貼切的描述是信息儲存提取與運用咽瓷。一個粗略地解釋设凹,認知過程分成三大成分:刺激的檢測、刺激儲存和轉移茅姜、反應發(fā)生闪朱。
感覺與知覺是我們對世界的初始接觸,刺激產生后,大腦會對信息進行概念化表征奋姿,再分布式儲存在大腦中锄开。思考是神經(jīng)元進行鏈接,「大腦活動的內容在于神經(jīng)元之間的聯(lián)結模式和活動模式称诗。聯(lián)結細節(jié)上的微小差異會導致外表相似的幾片腦組織執(zhí)行完全不同的程序萍悴。」
打個比方寓免,你正在閱讀的這篇文章退腥,其實是由幾個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復雜系統(tǒng)-力學三定律-熱力學定律-心智計算理論等,它們以一種模糊的形態(tài)儲存在我大腦再榄,當受到激發(fā)產生聯(lián)結,形成一篇具有內在邏輯的文章享潜。
如何儲存如何調取信息困鸥,外顯出來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如文科思維剑按、理性思維等疾就。不同的學科對思維有不同的訓練,用一個專業(yè)名詞來說艺蝴,就是「認知方式」不同猬腰。
那么人類誕生以來的主流認知方式都有什么呢?陽志平老師在《古典教育與未來教育》中有過歸納猜敢。
- 思想實驗姑荷、符號思考、實驗科學缩擂、計算模擬鼠冕、田野調查、多元認知胯盯。
像認知學科家一樣思考:問題懈费、解決、跨界博脑、模型憎乙,是多元思維,典型人物是芒格叉趣,他被奉為「業(yè)余的專家」泞边。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的作者戴維·珀金斯主張學習有生活價值的知識。在老師教什么與學生學什么的知識選擇上疗杉,需既關注已知又關注未知繁堡,因為知識用進廢退。「用進廢退」是達爾文自然選擇的慣用語椭蹄,「知識用進廢退」的說法有理論依據(jù)嗎闻牡?也許可以借用認知科學知識來解釋:
大腦不會在單個神經(jīng)元儲存記憶,甚至也可能不會在某個局部儲存記憶绳矩,但是它一定會將記憶儲存與一整群分布于大腦多個部位的神經(jīng)元中罩润。如果兩個神經(jīng)元被同時激活,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就會增強翼馆;反之割以,如果其中一個被激活,另一個被抑制应媚,聯(lián)系就會減弱严沥。
那么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我們該怎樣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呢?
一個建議:以五大元學科構建多元思維知識體系中姜,這是向智者學習得出的結論消玄。那么五大元學科又是什么呢?
- 計算機科學丢胚、網(wǎng)絡科學翩瓜、認知科學、數(shù)學携龟、詩學兔跌。[摘自陽志平《古典教育與未來教育》]
戴維·珀金斯在《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中說:
我們需要以一種全新的視覺來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峡蟋,也關注未知坟桅;需要一種更具有「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由此來反應我們對將來可能發(fā)生什么事的推測蕊蝗,并且借以強調能夠應對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的靈活知識桦卒。
在這個充滿變數(shù)和不確定的時代,學習具體的知識匿又,有時候倒不如學會一種能力方灾,學會擁抱不確定性。最后碌更,用七字作結吧:
習慣比目標重要裕偿。
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