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
西涼古稱涼州念链,涼州在中國的西部,主要位于甘肅省积糯,故稱西涼掂墓、西州。意為“地處西方看成,常寒涼也”君编。西漢漢武帝劉徹把其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在西漢以前有月氏川慌、匈奴占領吃嘿,其名為姑臧,后來被漢武帝設為武威郡窘游。東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6月唠椭,武威郡隸屬于雍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十月忍饰,重置涼州贪嫂,轄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艾蓝。
澠池
今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力崇,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時置黽池縣赢织,屬三川郡亮靴。此外,秦王還在此地會見過趙王于置,由此發(fā)生了趙王與藺相如在澠池機智地與秦王會見的故事茧吊。西漢黽池亦名彭池,屬弘農(nóng)郡八毯。三國魏始改縣名為澠池搓侄,屬恒農(nóng)郡。
北邙山
北邙山话速,又名北芒讶踪、邙山、北山泊交、平逢山乳讥、太平山柱查、郟山。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云石,東西橫旦數(shù)百里唉工,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汹忠,是秦嶺山脈的余脈酵紫,崤山支脈。
北邙山帝陵分西段(北魏陵區(qū))错维、中段(東周奖地、東漢、后唐陵區(qū))赋焕、東段(西晉参歹、曹魏陵區(qū))和夾河段(東漢、西晉墓群)四區(qū)段隆判,目前已知在此埋葬著6代共24座帝王陵墓犬庇。其中東周時期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侨嘀,曹魏帝陵1座臭挽,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咬腕,五代后唐帝陵1座欢峰。東漢帝陵為漢光武帝原陵、漢安帝恭陵涨共、漢順帝憲陵纽帖、漢沖帝懷陵、漢靈帝文陵举反;曹魏帝陵為魏文帝首陽陵懊直;西晉帝陵為晉宣帝高原陵、晉景帝峻平陵火鼻、晉文帝崇陽陵室囊、晉武帝峻陽陵、晉惠帝太陽陵魁索;北魏帝陵為孝文帝長陵融撞、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蛾默、孝莊帝靜陵懦铺;后唐帝陵為明宗徽陵捉貌。另外后唐閔帝李從厚支鸡、末帝李從珂陵冬念、以及三國時期蜀代末主劉禪、南唐后主李煜牧挣、后蜀末主孟昶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區(qū)內(nèi)急前。
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瀑构、岱岳裆针、東岳、泰岳寺晌,位于山東省中部世吨,隸屬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呻征、“五岳之長”耘婚、“天下第一山”之稱。
渤海
郡名陆赋。漢文帝前元十四年河間哀王薨沐祷,無后,國除攒岛,分為河間赖临、渤海、廣川三郡灾锯。渤壕ふィ郡治浮陽(今河北滄州滄縣舊州鎮(zhèn))。至西漢中后期下轄:浮陽顺饮,中邑色乾,章武,柳國领突,陽信暖璧,高成,定國君旦,童鄉(xiāng)澎办,千童,重合金砍,重平局蚀,高樂,東光恕稠,阜城琅绅,修市,南皮鹅巍,景成千扶,參戶料祠,束州,東平舒澎羞,文安髓绽,安次。相當于今河北省滄州市東部妆绞、天津市東南部顺呕、山東省德州市東北部(樂陵,慶云一帶)括饶、山東省濱州市北部株茶。
河南
郡名,中心地帶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图焰。三國時期屬于曹魏忌卤,稱河南尹,轄有洛陽(舊稱雒陽)楞泼、鞏驰徊、河陰(舊稱平陰)萝玷、成皋咬像、緱氏融虽、新城嫁蛇、偃師危尿、梁儒恋、新鄭蟀俊、谷城迅栅、陸渾时呀、陽城(舊屬潁川郡)张漂、陽翟、滎陽谨娜、京航攒、密、卷趴梢、陽武漠畜、苑陵、中牟坞靶、開封憔狞、原武共22縣。
中牟縣
今河南省鄭州中牟縣彰阴。漢獻帝建安五年( 200 年)瘾敢,曹操袁紹曾大戰(zhàn)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
東郡
郡名。今河南省東北部和山東省西部簇抵。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置庆杜,治濮陽。漢因之正压。
成皋
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滎陽市西18公里汜水鎮(zhèn)虎牢關村西北故成皋城责球。西周為東虢焦履,春秋為鄭國制邑,戰(zhàn)國時期建有成皋城雏逾,該城北面和西面臨黃河嘉裤,南面和東面為深澗,故成皋之名是取山嶺高矗瀕臨黃河之義栖博。西漢屬河南郡屑宠,東漢改為成睪縣,屬河南尹仇让。三國魏復名成皋典奉,屬河南郡。
陽平衛(wèi)國
今河南清豐丧叽。魏卫玖,黃初二年(221年),割魏郡東部置陽平郡(治館陶踊淳,今河北省館陶)假瞬,頓丘縣屬之。魏元帝景元三年(202年)迂尝,陰安縣仍屬冀州刺史部魏郡脱茉;頓丘及衛(wèi)國屬冀州陽平郡。
山陽鉅野
山陽郡垄开,中國古代郡名琴许,西漢始置,郡治昌邑(今山東菏澤市巨野縣東南)溉躲。黃初元年(220年)虚吟,魏受禪,封漢獻帝劉協(xié)為山陽公签财。
鉅野串慰,今山東巨野縣。
河內(nèi)郡
河內(nèi)郡是漢代設立的郡置唱蒸,治野王縣(今河南省沁陽市)邦鲫,范圍為今河南焦作、濟源和新鄉(xiāng)西部所轄地域。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庆捺,司馬懿為河內(nèi)郡的上計掾古今。
濟北
濟北國。秦析齊郡置滔以,治博陽縣(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捉腥。因在濟水之北,故名你画。轄境相當今山東省德州抵碟、茌平以東,東平坏匪、泰安拟逮、萊蕪以北,鄒平适滓、陽信以西及河北省滄州敦迄、海興以南地。東漢和帝在90年以盧縣凭迹、蛇丘罚屋、剛縣置濟北國。劉壽為濟北王嗅绸。歷經(jīng)曹魏沿后、西晉。
北海
治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東南部朽砰。東漢末年割據(jù)勢力中的孔融為北海相尖滚。
廣陵
今揚州市。西漢置瞧柔。西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 120年)改江都國為廣陵國漆弄,領廣陵、江都造锅、高郵撼唾、平安(今寶應縣部分)4縣。治廣陵縣(揚州市區(qū))哥蔚。
北平
今北京倒谷。“北平”一詞糙箍,最早源于戰(zhàn)國時燕國置右北平郡渤愁。西漢時北京屬廣陽國,東漢復為廣陽郡深夯,均與右北平隔著漁陽郡抖格∨灯唬《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李)廣居右北平”。西晉時雹拄,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收奔,轄地不變,這是北平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在行政地區(qū)名中滓玖。
上黨
今山西東南部坪哄。東漢末年,上黨郡治置于壺關势篡。當時的上黨郡轄域相當于今和順翩肌、可榆社縣以南、沁水流域以東的廣大地區(qū)殊霞。
虎牢關
虎牢關摧阅,又稱汜水關汰蓉、成皋關绷蹲、古崤關,洛陽八關之一顾孽,是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祝钢,位于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qū)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zhèn)境內(nèi)。
關西
漢唐時的某一區(qū)域的統(tǒng)稱若厚,“關”指的是函谷關(或潼關)拦英,關西就是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
右北平土垠
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剛縣平剛城(治今內(nèi)蒙古寧城縣西南)测秸。下轄平剛疤估、無終(治今天津市薊縣)、俊靡(治今河北承德市興隆縣東南)霎冯、徐無(治今河北遵化市東)铃拇、夕陽(治今河北唐山市灤縣西南)、昌城(治今河北唐山市豐南區(qū)西北)沈撞、廣城(治今河北滄州市獻縣西南)慷荔、土垠(治今河北唐山豐潤區(qū)東北)等縣。
零陵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實行郡縣制缠俺,設長沙郡显晶,始置零陵縣(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全州縣境內(nèi))。三國壹士,為零陵郡磷雇、泉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qū));分營陽郡躏救,營浦治(治所在今道縣)倦春,皆隸荊州。
遼西令支
今河北遷安。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韓當是遼西令支人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