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寫心理學畢業(yè)論文啊沉帮,對于我一個輔修的人來說锈死,真的是有點頭大贫堰。
首先是應對方式
對“應對”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待牵,當時的代表人物主要是Lazarus和Folkman等研究者其屏,他們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臨床心理咨詢。他們認為“應對”是當個體在面對不利自己的情景時所采取的一種處理過程缨该。并且提出了場合模式偎行。該理論模型認為,應對方式是個體為了在自身認知與場景不符的情況下贰拿,為了達到心理平衡蛤袒,根據(jù)情景變化相應的改變自身認知和行為的過程。王志偉(2015)認為膨更,應對方式是一種個體在面對社會壓力情景時所采取的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妙真。
好,隨便你們怎么說荚守,總之應對就是一種偏向于非積極情況下的行為方式或者處理過程珍德。
那么,特質應對方式是什么呢
葉理叢等(2015)認為特質應對方式是指個體面臨壓力時為減輕其負面影響而作出的認知與行為的努力過程, 分為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矗漾。姚樹橋等(2009)在《臨床心理學中》提到它是個體心理應激過程的重要中介因素,與應激事件性質以及應激結果均有關系锈候。王志偉(2015)則認為特質應對方式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屬性,是個體的人格因素與情景環(huán)境因素經(jīng)過長久的相互影響所形成的敞贡,在不同的應激環(huán)境中具有跨情境泵琳、跨時間的一致性。
特質應對方式作為應對方式的一種嫡锌,自然也是一種行為方式或處理過程,但是在這里具體強調了個體為減輕其負面影響而做出的認知和行為過程琳钉,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势木,并且與應激過程、應激事件及應急結果有關聯(lián)歌懒,甚至可以作為中介因素去研究一下呢啦桌。
好,總結一下:
他倆的區(qū)別在于
1.特質應對方式是應對方式的一種
2.特質應對方式對個體為減輕負面影響更為強調
3.特質應對方式不僅包含行為過程及皂,也包含認知過程
小白一個甫男,英文文獻都看不懂,如有大佬验烧,請移步評論區(qū)指點(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