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書友會的活動,這一期共讀書目是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墓造。
從題目看是猜不到內(nèi)容寫什么的偷线,并且一開始我以為是本小說。開頭看了幾篇才發(fā)現(xiàn)是散文集推掸。雖然讀書的時候?qū)懼苡洺3懮⑽耐靶贿^自己知道那些是湊數(shù),基本是想到什么寫什么谅畅,完全沒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意思登渣。
木心是很有名的,但我平時還是傾向于看輕松的小說更多毡泻,總覺得散文需要更安靜的時候才好讀胜茧。安靜的時候才能好好思考那些一字一句之下不散的神魂。讀書的時候可能還讀些小小說仇味、微型小說什么的呻顽,工作以后總以忙、累為借口丹墨,讀的就大多是可以不用多想的休閑小說了廊遍。大概我對散文總還有些敬畏,如果不能好好讀贩挣,索性就不必開始了喉前。像讀小說一樣嘩啦一下就過去了的讀法没酣,在我心里是不適合散文的。尤其是諸如木心等大家的作品卵迂。
這次讀倒影裕便,也是因為今年好久都沒有去參加書友會的活動了,好不容易有時間去就咬咬牙報了名见咒。報了名之后偿衰,快快的下載了一本電子版到kindle上,在某個尚算安靜的午后讀起來改览。翻開讀了幾篇下翎,就覺得像回到高中的課堂,不想聽必修課的課本恃疯,反而喜歡看選修讀本里的文章漏设,有種特別的味道。是不用作答于紙端的閱讀理解今妄,讀到什么郑口,想到什么,完全出于當時的閱歷吧盾鳞。倒影里的每一篇散文犬性,幾乎都可以作成高中語文的閱讀理解,只是不要標準答案腾仅,一千個讀者可以讀出一千個木心來乒裆。像我這樣帶著目的去讀,讀到某些句子的時候推励,大概就會產(chǎn)生一種有人要問你“作者當時在想什么鹤耍?想要表達什么意思?”的感慨來了验辞。
木心的文字稿黄,都很簡單而簡潔,其實不去深思也能輕松讀完跌造,但總會有些語句觸動到你杆怕,讓你不得不讓自己再去深究其內(nèi)真意,至于什么真意壳贪,那每個人想到的恐怕都不一樣陵珍。好像每一句都有畫外音,言外意违施,又好像沒有互纯,只是在單純說事情。這樣也挺好的磕蒲。
中庸而趨極的中國人的耐性和猾癖一至于此伟姐。
中庸而趨極收苏,實在是太好太貼切的形容與評價亿卤,若是沒有讀到這篇《九月初九》愤兵,我也實在是想不到居然還能這樣來形容中國人。倡導而踐行著中庸之道排吴,但在某些事情上卻又無限趨于極致的中國人秆乳,有時候用極端都沒法概括。
《童年隨之而去》里的那只碗钻哩,大概也給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屹堰,尤其耗費了人力與時間拿回來的碗最后卻消沉在水里。
現(xiàn)在回想起來街氢,真是可怕的預言扯键,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珊肃,比越窯的盌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荣刑,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伦乔。
那時厉亏,那浮氽的夗,隨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烈和。
這碗爱只,這語言,再配上木心坎坷的一生招刹,怎不讓人惆悵恬试。
木心,值得在更安靜的時間一讀再讀疯暑。木心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