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缸逃,是我尋訪唐陵的第一天,在文史愛好者圈子里稱之為"走大陵"凌摄。
關(guān)中平原北麓共計有十八座唐代皇陵,葬有包括武則天在內(nèi)的十九位皇帝漓帅。十八座東起渭南的蒲城縣锨亏,西抵咸陽的乾縣痴怨,呈扇形分布在渭水北岸,綿延一百多公里器予。
大部分唐陵都是山陵浪藻,即"因山為陵",不再延襲前代平地起墳乾翔,而是在高山之上開鑿地宮爱葵,因此唐陵比漢陵顯得更加巍峨!
今天要去的四座唐陵都在蒲城境內(nèi)反浓,分別是位于金粟山的玄宗泰陵萌丈、豐山的睿宗橋陵、金幟山的憲宗景陵雷则、堯山的穆宗光陵辆雾。這四座山均屬關(guān)中平原北端的北山山系,與古稱"南山"月劈、"終南山"的秦嶺遙遙相對度迂。
本來今天起個大早,卻不出意料地與周一的早高峰碰撞在一起猜揪,加上導(dǎo)航依舊莽起不開腔惭墓,百度不開腔,高德也不開腔湿右,統(tǒng)統(tǒng)顯示GPS信號弱诅妹,大概手機有問題了,看來昨天錯怪李彥宏了毅人。
幸好本人方向感極強吭狡,東南西北門清,硬生生從車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丈莺,沖上京昆高速划煮,直奔東北方的蒲城縣而去。
一百公里的車程很快就到了缔俄,沿途的風(fēng)景也算尚佳弛秋。高速公路兩側(cè)遍植著高大挺拔的白楊,還有遍野的油桐樹俐载,紫色的桐花映襯著撩人的春光蟹略。
下了高速,時間已經(jīng)十一點多了遏佣。顧不上午餐挖炬,便直奔蒲城縣城以東的泰陵。柏油的縣道雖不寬暢状婶,但倒也平直意敛。路邊出現(xiàn)仿古造型的路燈馅巷,我知道泰陵快到了。
果然草姻,不遠處一個北去小路口邊塑著唐玄宗吹簫钓猬、貴妃伴舞的塑像--泰陵到了--這幾個塑像惡俗之極,大概是專為鄉(xiāng)村寺廟造像的高手所為撩独,紅紅綠綠敞曹,破破爛爛,裂口處還露出了泥胎跌榔。
車可以直接開到泰陵的神道入口處异雁。泰陵屬于待開發(fā)的唐陵,寬闊的神道已鋪上地磚僧须,不過尚未圈起來收門票纲刀。
游客寥寥,既與周一有關(guān)担平,又與位置太過偏遠有關(guān)示绊。
神道前的一通告示嚇住了我,是這樣寫的:"陵區(qū)內(nèi)有監(jiān)控暂论,監(jiān)控直聯(lián)派出所面褐!請游客自重!"--幸好沒有帶洛陽鏟取胎!
神道前是一對華表展哭。華表古稱"謗木",古人對帝王有所諷諫闻蛀,就可以把意見直接寫在謗木匪傍。與今人印象中的華表不同,唐代的華表沒有云紋與龍飾觉痛,也沒有高坐在頂端的獬豸役衡,就是一根樸實剛健的石柱子。
走過神道薪棒,東西兩側(cè)各有天祿一對手蝎、鴕鳥一對、仗馬五對以及翁仲數(shù)對俐芯。泰陵的石刻又小又破舊棵介,讓人懷疑這真是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玄宗皇帝之陵?
細細想想吧史,當(dāng)李隆基駕崩之時邮辽,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大唐帝國急劇由盛轉(zhuǎn)衰。兵荒馬亂中逆巍,能為玄宗皇帝湊夠石人石馬都不錯了,哪來得及追求高大威猛莽使!
泰陵的翁仲幾乎沒有超過兩米的锐极,而且統(tǒng)統(tǒng)都在上世紀的歷次運動中掉了腦袋!
走過神道芳肌,陵山在望灵再。朱雀門的遺址大體完好,門前石獅倒很威嚴亿笤!說實話翎迁,很喜歡唐代石獅,比后世圓滾滾的獅子造型威猛多了(如今日本的石獅還保留有唐獅的造型净薛。)
陵山上有小徑可上汪榔,但日頭實在太毒,于是放棄了登山的念頭肃拜。陵山的半山腰隱約可見墓道口痴腌,不過估計什么都沒有了,早在五代時燃领,軍閥溫韜就把除乾陵外的唐陵偷了個遍士聪!
創(chuàng)造開元盛世的玄宗身后實在凄涼,整個泰陵僅有忠心的老奴高力士一人陪葬猛蔽,如今也只拾颍荒冢一抔。心愛的楊貴妃葬在興平的馬嵬坡曼库,不知葬于高高金粟山上的玄宗的靈魂区岗,是否常常向西南方向遠眺呢?不過現(xiàn)在PM2.5的濃度那么大凉泄,我看他是望不到吧躏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