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情緒化膛檀,大概就是考教資前后這段時間吧侠驯。記得有一次因為筆試在即超棺,我情緒大崩盤以致跟景立頗為慘烈地進行了一番爭論。景立稱我當時的狀態(tài)為“扭計”(就是鬧脾氣)對此搀继,我為著當晚對景立“扭計”鄭重道歉窘面。但,我依然堅持我當晚所堅持的觀點不變叽躯。這是我認為很有必要說明的财边。
我們當時最大的分歧點在于“該不該為明天憂慮”。其實這是來自于《圣經(jīng)》中的一段經(jīng)文点骑。原文是:“不要為明天憂慮酣难,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黑滴。過去我也曾用這句話安慰身邊無數(shù)人憨募,我也會說嘛,因為《圣經(jīng)》告訴我們嘛袁辈,鳥不勞作菜谣,天父養(yǎng)活它們。人比飛鳥貴重晚缩,又何必為未來擔憂呢尾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活在當下荞彼。
乍看之下冈敛,多么美好的一段話呀!可是細想之下好像不是這么回事鸣皂。
首先抓谴,我們往往有一種思維定勢——習慣性把“憂慮”定性為一種極度不好的情緒狀態(tài)暮蹂。中文里對“憂慮”的釋義為“憂愁思慮;憂愁擔心”齐邦;在《圣經(jīng)》的英文譯本當中椎侠,這段經(jīng)文寫作:『Therefore do not be anxious? for tomorrow, for tomorrow will be anxious for itself; sufficient for the day is its own evil.』
我特意查了“anxious ”的英語釋義,詞典上寫的是:“If you're anxious, you are nervous or worried about something maybe is possible misfortune or danger, and you feel intensely deirous or eager.? ”【如果你焦慮措拇,你會為了潛在的危險或不幸而緊張擔憂,同時你極度渴求或渴望慎宾∝は牛】
無論“焦慮”還是“憂慮”,在我們看來都是不好的字眼趟据,甚至還跟精神病扯上了關系券犁。誠然,焦慮癥一向是精神疾病中不可忽視的一種病癥汹碱。但心理學研究早已表明:過高過低的焦慮都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粘衬,而中度焦慮更有助于激發(fā)潛能,乃至促進個體學習動力咳促,對個體成長具有促進作用稚新。所以我們應該強調(diào):極端的焦慮不好,但中度的焦慮是有利的跪腹,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說法褂删,那叫“危機意識”。
再者冲茸,誰對未來沒有一點小期待屯阀?誰沒有對未知的生活心懷一絲忐忑與恐懼?《圣經(jīng)》說轴术,飛鳥不勞作难衰,青草不收獲,老天爺照樣養(yǎng)過它們呀逗栽!可這世間有哪只鳥兒沒有為著這茍蠅蒼孫的短短一生四處奔波覓食盖袭?哪棵野草沒有為著或許終將枯萎的一生拼命往下扎根往上生長?它們并非如《圣經(jīng)》所說的那樣一生無為卻總有老天爺賞飯吃祭陷!它們依然為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而憂慮苍凛,它們一生都在為此依然奔波勞碌,傷筋動骨兵志。
所以醇蝴,套用《圣經(jīng)》的邏輯來說,人作為萬物之靈想罕,比飛鳥野草貴重許多悠栓。既然如此霉涨,難道我們不該為自己的衣食住行有所擔憂,同時有所渴求嗎惭适?我們否定無作為的憂慮笙瑟,杜絕極端的焦慮,但我們怎么可以全盤否定“憂慮”癞志,并剝奪其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意義往枷?
所以《圣經(jīng)》中的這段話的說法太過于片面。它實質(zhì)上是以一種“滿門抄斬千刀剮”的方式宣告天下:昨天化風而去凄杯,明天遙不可期错洁;我們只需用一顆感恩的心,擁抱今天幸福的生活戒突!——好一碗毫無營養(yǎng)屯碴,陳腔濫調(diào)的速溶雞湯!
再者膊存,《圣經(jīng)》里的這段話忽視了時間的連續(xù)性导而,即將時間割裂成了一個個獨立存在的單元組塊。
“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隔崎,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這句話的實質(zhì)是什么今艺?實際上你可以理解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車間,每天都有不同的部件要組裝仍稀,今天的任務指標組裝完了洼滚,明天又會有新的組裝任務,每天的任務都不同技潘,且每天的任務都不相關聯(lián)遥巴。
但試問人生真的這么簡單嗎?時間真的就可以被區(qū)分得這么精細仿佛前一秒與后一秒都呈現(xiàn)出一種彼此不相關性嗎享幽?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與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铲掐。有些問題是沒辦法一天就處理完的;有些憂慮的事情也是沒辦法一天就消除的值桩,它會持續(xù)存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里摆霉,并成為這段時期里的一個主基調(diào)。打個比方奔坟,為什么我們會看到填高考志愿的時候會給你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去考慮和選擇携栋?就是因為知道,選志愿這件讓人憂慮又蛋疼的事情咳秉,我們這些弱質(zhì)芊芊的凡夫俗子是不可能一天之內(nèi)就搞定完事兒的嘛婉支!它總需要時間去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敢說“一天的難處一天擔就夠了澜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嗎向挖?大家心里都清楚蝌以,你這所謂“明天”根本就不是《圣經(jīng)》所告訴你的所謂簡單的“ tomorrow ”,而是“for a long time”了何之。
所以《圣經(jīng)》在這里誤導讀者自動忽略了這種普遍的情況跟畅。從而使世人割裂地,片面地看待時間溶推,看待人生徊件。于是才會出現(xiàn)社會上盛行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一套價值觀悼潭;人們才會忘記何謂“好天收好落雨柴”庇忌,何謂“未雨綢繆”
最后回歸到“該不該為明天憂慮”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應該”舰褪。我們會為明天憂慮意味著我們承認生活往往不盡如人意,世界存在它的陰暗面疏橄。為明天憂慮往往不能使我們活得太輕松占拍,卻能讓我們活得更舒服,做人更有風度捎迫。我們憂慮不能與未來的伴侶好好相處晃酒,因此我們會審視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窄绒。同時慎重擇偶贝次;我們憂慮旅途不順,所以我們才會制定計劃A以外的計劃B彰导,計劃C乃至D蛔翅。失去憂慮會讓我們的期望值無止境無上限地飆升。不難發(fā)現(xiàn)位谋,身邊那些最容易一蹶不振的人大部分是樂觀的人山析。“一蹶不振”是他們對人生過高的期望在突遭現(xiàn)實打擊重創(chuàng)下的產(chǎn)物掏父。
因此笋轨,有時候面對人生殘酷如許,憂慮不失為治愈良方赊淑。只是要把控得住爵政。我是說,要適度陶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