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大致上會有三次叛逆期钓简。第一次叛逆期是1.5歲到3歲,第二次是青春期汹想,第三次是孩子真正的事業(yè)和婚姻要開始的時候外邓。
為什么我說叛逆是個偽命題呢?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叛逆古掏。所謂叛逆损话,是我們成年人,尤其是做父母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孩子的一個標簽丧枪,或者說是一個評判光涂。
什么叫做叛逆,不就是不聽你的話了嗎拧烦?你就說孩子是叛逆忘闻,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或者做老師的會給孩子扣一頂叛逆的帽子,說那個小孩兒一點兒也不聽話恋博,他實在是太叛逆了齐佳,是一個叛逆的少年!實際上所謂叛逆债沮,不過是要做自己罷了炼吴。
小孩子在一歲半之前,是與母親不分彼此的融合期疫衩。他會認為我就是媽媽硅蹦,媽媽就是我,他覺得他跟媽媽是一體的闷煤,是不分離的童芹。他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等他長到一歲半以后曹傀,會獨立行走了之后辐脖,他的視野擴大了,他慢慢的發(fā)現他餓的時候媽媽不餓皆愉,他疼的時候媽媽也不一定疼嗜价。
小孩子在這個時候才發(fā)現,媽媽跟我是兩回事幕庐。于是他開始透過控制大小便呀久锥,故意的做一些違抗的相反的動作呀,來判斷我跟你(媽媽)异剥,應該是不一樣的瑟由,我有我自己的感受。
相信很多親自帶過孩子的父母親都有這樣的體驗冤寿,當你把孩子尿尿的時候歹苦,他就堅決地不肯尿《搅可當你很沮喪的說殴瘦,看來這孩子是不尿了,我把他放回床上吧号杠。往往你剛把他放下他就尿了蚪腋,還很得意丰歌。
孩子就是看能不能控制住大小便,我自己的事能不能聽我的屉凯,而不是聽你的立帖。還有的時候,家里要吃飯了悠砚,比如說過年的時候我們大家庭大家都聚在一起晓勇,歡天喜地的要過年了,招呼大家說上桌來吃飯吧哩簿。這時孩子就端個小尿盆兒過來宵蕉,把飯桌旁邊一放酝静,說我要拉粑粑节榜。故意和大家做相反的事,來證明咱們不一樣别智。
這樣的事情多了宗苍,父母們就會覺得這小孩怎么這么討厭呢?孩子怎么故意跟我們對著干呢薄榛?實際上孩子是在判斷我是不是跟你們不一樣讳窟,你們吃的時候我能不能拉?他是在判斷我跟你們之間的不同敞恋,因而找到那種自我的存在感窥突,找到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感覺孔祸。
但是一歲半的小孩的叛逆,太容易被鎮(zhèn)壓了,所以很通常情況下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很難叛逆出什么樣子來的凳谦,絕大多數都被鎮(zhèn)壓了。絕大多數媽媽都是為了自己省事兒啊江兢,比如說孩子堅決地要自己穿鞋实檀,但是無論他怎么穿都是反的,就特別奇怪衬横,你給他反著放他反著穿裹粤,你給他正著放吧,他也反著穿蜂林。
父母著急啊遥诉,還要上班呢!一著急你就替她穿了噪叙,他再嚷嚷也沒用的矮锈,那你就給他穿好了,拖出門去构眯。所以通常第一次叛逆愕难,都以父母贏為結局。
但是到了青春期,那可就不一定了猫缭,青春期的叛逆往往與孩子贏為結局葱弟。在青春期的斗爭中,如果孩子贏了猜丹,父母輸了芝加,其實孩子也就輸了。
孩子輸掉的是什么射窒?孩子就有可能輸掉一整段的人生藏杖。因此在親子教育戰(zhàn)爭中,沒有贏家脉顿,都是輸家蝌麸。只要戰(zhàn)爭發(fā)生了,一定是雙輸的結果艾疟。
所以我們如何來讓孩子不叛逆呢来吩?
父母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蔽莱。
這個過程其實真的是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弟疆,自己把自己看清楚,同時呢盗冷,也把孩子看清楚怠苔,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仪糖,然后我們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柑司,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同時父母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乓诽,才能夠知道孩子的一些想法帜羊。真正看到孩子了,孩子的行為鸠天,你才能觀察的到讼育。
如果孩子的時候心理健康狀況出問題了,要積極的干預稠集。第一奶段,要像關注孩子的身體一樣,關愛他的心靈剥纷。
第二痹籍,關注自我的成長。只有我們自己成長了晦鞋,才能夠用成長來帶動孩子的成長蹲缠。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個標簽了事了棺克,一起來學習為人父母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