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到這句話:做事要嚴謹,要做到徹底再来,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蒙兰。
也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差不多得了,處事要靈活芒篷,抓住根本最重要搜变。
這兩句話表達的意思相反,到底哪句話才是對的针炉?
其實都對痹雅,只不過是適用的邊界不同。
很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糊识,總想用一個道理去衡量所有的事情绩社,道理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人虛妄的想法赂苗。
比如愉耙,有人問孔子:“仁是什么?”
孔子一會兒說:“夫仁者拌滋,己欲立而欲立人朴沿,己欲達而能達人“苌埃”
一會兒又說:“克己復禮赌渣,仁也〔蹋”
還說過:“能行五者于天下坚芜,為仁矣⌒崩眩”
同一個問題鸿竖,三句話,三個答案铸敏,是孔子善變嗎缚忧?到底什么是“仁”?
只能說杈笔,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闪水。不同的人,孔子會依據(jù)提問者的自身情況給予相應的答案蒙具,對方缺少自律球榆,孔子就告訴對方仁是自我要求峰弹,對方缺少愛心,孔子就告訴對方芜果,仁是愛己達人鞠呈。
所以,出現(xiàn)問題的不是道理本身右钾,而是人的貪念蚁吝,人們總是不加思考地想把一個道理應用于所有場景。
文章開頭提到兩個彼此矛盾的觀點:做事到底是要刨根問底,不放過一個細節(jié)舀射?還是放小抓大窘茁,抓住本質(zhì)?
也是同樣的道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脆烟。
關乎國家利益方面山林,如國家領土,國家榮辱邢羔,必須“錙銖必較”驼抹。
關于自身不重要的事情,抓住本質(zhì)就行拜鹤,沒必要錙銖必較框冀,比如,與家人敏簿、朋友相處明也,教育孩子。
我們很多煩惱是不必要的惯裕,佛家總告訴世人要放下“我執(zhí)”温数,但是總有人認為,執(zhí)著是為了“真相”蜻势,是自己意志品質(zhì)的體現(xiàn)撑刺。
其實,每個人身邊每天發(fā)生千千萬萬件事咙边,如果每一件都窮究其理猜煮,刨根問底,不僅客觀條件不允許败许,自己內(nèi)心也會感到煩悶困苦。
《學經(jīng)》說:
世間之事淑蔚,不窮究其理市殷,以減煩擾困頓。執(zhí)微者必失其著刹衫;強辯者醋寝,必失其明搞挣,好辯者,必失其善音羞。是故囱桨,我們掃屋者不為除其塵以得其靜,明理者不窮究其象不執(zhí)其微嗅绰,此謂之玄同舍肠。
我們不刨根問底,就會少很多煩惱窘面。太注重細節(jié)就容易失去主要的根本翠语。強詞奪理的人會失去明理之心,喜歡辯論的人财边,總為了贏肌括,就會咄咄逼人,會失去內(nèi)心的善良酣难。我們打掃屋子谍夭,如果固執(zhí)地追求一塵不染,內(nèi)心就會煩亂憨募,因為塵土是天地之氣慧库,天地存在高诺,塵土就會存在劲适,奢望外界一塵不染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最后還會弄得內(nèi)心不得清靜惧笛,因此葛菇,打掃屋子不能以清掃得一塵不染為目標甘磨,這樣才會得到身心的清靜,明白事理的人眯停,不會窮究事情的全部济舆,不會窮究每一個細節(jié),抓住本質(zhì)就行了莺债。
人的煩惱滋觉,太多是自找的,太多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齐邦,需要我們刨根問題的事情很少椎侠,我們不能事事認死理,要懂得順其自然措拇,這是放下執(zhí)念我纪,放過自己。
怎么做呢?
其實浅悉,我們只需要在平時趟据,“知言而易行,明其理术健,知所言汹碱,善其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