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網上的一個五分多鐘的短視頻姊途,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涉瘾。
視頻中的女士話語溫柔而堅定,神采飛揚捷兰、充滿自信立叛,絲毫看不出已過花甲之年。
她叫陳美齡贡茅,香港人秘蛇。曾紅遍兩岸三地乃至日本,事業(yè)發(fā)展巔峰時期卻聽從父親建議暫時退出演藝圈顶考,遠赴加拿大求學赁还。
從多倫多大學畢業(yè)后,她重新進入娛樂界驹沿。在事業(yè)正值第二頂峰之際嫁人生子艘策,邊帶娃邊工作,之后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去讀斯坦福的博士渊季,更是把三個兒子都全部送進了斯坦福朋蔫!
作為社會兒童心理學學士和教育學博士,陳美齡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却汉。
她認為做功課也是玩斑举,玩的時候也是學習,不能完全分開玩和學習病涨。
如果天氣剛好下雨的話富玷,她就會和孩子一起出去玩。在公園的水里面,她和孩子一起放葉子赎懦,看誰的葉子跑得最快雀鹃,通過游戲的過程讓孩子也得到了學習。
其實励两,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黎茎,只有在玩中才能真正挖掘自己的潛力,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擅長的当悔。
在孩子向她提問時傅瞻,她絕對不會忽略孩子的提問。
在她炒菜時兒子向她提出“天空為什么是藍的”這樣需要好好思考盲憎、然后恰當回答的問題嗅骄,陳美齡當即選擇了關掉火暫停炒菜,和他一起研究這個問題饼疙。
這樣既沒有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溺森,還激發(fā)了孩子的求知欲。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塞德茲曾經說過:“人如同陶瓷器一樣窑眯,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屏积。幼兒時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給予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么樣的雛形磅甩〈读郑”
給予孩子提出的問題足夠尊重,贊同孩子提問題這種行為卷要,合理的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铛铁,找到答案。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却妨,長大后會更加樂觀自信饵逐,更容易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 2
重慶有一位高學歷爸爸彪标,別出心裁把8歲的孩子當博士帶倍权。
這位爸爸名叫周慶,是一名博士生導師捞烟。
突發(fā)奇來的靈感薄声,他給兒子和兒子的三個小伙伴辦了一場為期5天的“培訓”,用帶博士的方式帶孩子們玩了一圈题画。
他帶著四個娃默辨,一步步從選題、查資料苍息、日常調研缩幸、論文壹置、PPT、思維導圖等做起表谊,模擬博士研究的日常钞护。
他還和孩子們一起觀看紀錄片,教他們在一些官網和論文網站上查閱資料爆办。
他還給孩子們列了一些小目標:讓孩子在陌生人面前進行演講难咕,自行設計問題采訪10位游客,將30個概念組織成一幅圖畫距辆,并寫出符合大學標準的論文等余佃。
孩子們紛紛表示,這種新奇又充滿挑戰(zhàn)性的學習方式跨算,和平時很不一樣爆土,卻收獲滿滿。
看了這個新聞漂彤,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雾消,如此“高大上”的教育方式灾搏,沒有博士的高學歷挫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其實狂窑,周慶的教育方式并沒有讓孩子參與到多么高深的學術專業(yè)研究媳板,而是“授人以漁”。
讓孩子在興趣和快樂的引導下自我認知泉哈,激發(fā)出內在的求知欲蛉幸,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有的父母對學習的概念始終停留在教室丛晦、課本和作業(yè)上奕纫,認為只有在那里才能獲得知識。
其實不然烫沙,對于孩子匹层,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們來說锌蓄,在玩耍中更能學到知識升筏,并且培養(yǎng)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瘸爽。
與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一起讀繪本講故事剪决,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灵汪;一起做游戲檀训,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识虚。
一起聽音樂跳段舞,享受自在放松的心情担锤;一起涂鴉畫畫蔚晨,感受色彩的魅力;或者是講解大自然的知識肛循,了解生命的奇妙铭腕。
讓孩子保持無盡的興趣和好奇心多糠,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永遠比學到可以量化的知識更為重要夹孔。
3
曾有媒體報道,一對15歲的孿生姐妹因父母管教方式不當只怎,竟將劇毒鼠藥拌進稀飯中怜俐,最終將親生父母雙雙毒死家中身堡。
兩個孩子從小被寄養(yǎng)在姨姑家學習拍鲤,到小學三年級時才跟父母同住。
當孩子回到父母身邊之后擅这,爸爸媽媽并沒有適時地去彌補對孩子曾經缺失的愛景鼠,還總是以家長自居的威嚴高高在上的對待孩子。
媽媽是個家庭主婦莲蜘,除了孩子的飲食起居,就是成天打麻將逐哈,平時和孩子幾乎沒有交流问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禀梳,以為只要嚴格就會有用肠骆。
為了讓孩子考好成績,他們不讓孩子看電視蚀腿、不讓孩子出去玩莉钙,還請了家教周末為她們補課。自己卻在鄰居家打麻將磁玉,不到做飯時間不回家,孩子們一直都覺得很壓抑席赂。
考試成績只要不理想就會被媽媽數落“把她的臉都丟光了”时迫,爸爸也會對她們進行體罰。在兩個孩子心智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别垮,逆反心理嚴重扎谎,于是萌發(fā)了殺死父母的念頭。
據資料顯示胧奔,80%的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有關预吆,尤其是父母教育方式不當的占相當的比例。無數的實踐證明岩遗,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未來發(fā)展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凤瘦。
在親子關系中,父母千萬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梆靖,而應該成為“引導者”,和孩子互動返吻。
指導者,顧名思義街佑,就是不斷的給孩子下指令捍靠,要他做這做那,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標準行事希俩,久而久之纲辽,孩子對父母肯定會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
引導者則以開放式的態(tài)度拖吼,聆聽孩子的心聲,體會孩子的需要篙议,鼓勵孩子表達出內心的感受怠硼,并且以平等的態(tài)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這樣的親子互動香璃,才會更緊密、更溫馨姻乓。
4
有關調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眯牧。甚至有人在知乎上提問:“你見過那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法?”
一個答主說剪个,他的一個學長提到了他小時候和父親在一起時候遇到乞丐的情景旱易。
一般的父母可能會趁機小聲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腿堤,不然就會像他們一樣如暖,沒有工作只能乞討為生了『兄粒”
而他的父親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要好好學習,以后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樱衷,不用落魄至此酒唉。”
另一位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侄榴,上小學的時候她的媽媽帶她去吃牛排网沾。這時,樓下出現了一對風塵仆仆的母子辉哥,母親從包里拿出來面餅,兒子啃著剛買的雞蛋灌餅恒水。
媽媽說你看樓下的阿姨浑度,很辛苦吧鸦概。她說是啊,你不會又想說我們老師說的不好好學習就要干體力活受苦先慷,想買什么都沒錢的那一套吧咨察。
媽媽說:很多時候貧窮并不是因為懶惰造成的,或許別人沒有和你一樣好的教育條件摄狱,又或許沒有好的機遇无午,所以不要輕易指責別人的生活祝谚。
你們老師說好好學習是有意義的,將來你不但可以自己吃牛排次泽,還可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席爽,更多的人吃上牛排。
面對生活中的隨意一個場景玖像,父母的回答上升到教育孩子學會愛人齐饮、學會無私、學會奉獻沈矿,明白學習的意義羹膳,才是讓人真正驚艷的教育。
家庭教育家舒天丹說:“教育孩子如養(yǎng)花就珠,精心澆水醒颖、施肥、呵護泞歉,方能成功。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養(yǎng)好花榛丢,不懂就要向別人請教挺庞,學習養(yǎng)花的經驗與藝術∫从悖”
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也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認知戏挡,以一種正面的、陽光的啄巧、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去影響孩子掌栅。
有朝一日他們心智成熟時,只要沿著這種陽光的心態(tài)澄耍,帶著健全的心智晌缘,就能自信滿滿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