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jīng)》卷4有一個“舍一得萬報”的故事材蛛。
故事是這樣的:說很久以前在干陀衛(wèi)國,有一位畫師名叫罽那怎抛,他到外地靠繪畫工作維生卑吭,三年總共賺了三十兩黃金之后,便歡歡喜喜地踏上返鄉(xiāng)之路马绝。在歸途之中豆赏,罽那經(jīng)過佛迦羅城,剛好遇到五年才舉辦一次的大法會富稻;當(dāng)他看到隆重莊嚴的法會時掷邦,心里非常高興,便開口請問法師說:“師父椭赋!請問您辦一天的法會需要多少銀兩呢抚岗?”法師回答說:“需要三十兩黃金∧恼”罽那聽了以后宣蔚,心里就想:“我因為過去生沒有種福田,今生才會如此貧困认境,得要每天出賣勞力胚委,才能賺得微薄的錢財供一家溫飽;現(xiàn)在遇到了清凈福田叉信,應(yīng)該好好把握機會培植福德才是亩冬。”于是他就對法師說:“我愿意成為您的弟子硼身,并且希望能有布施的因緣硅急,來圓滿成就這場法會〖阉欤”罽那于是敲起了銅鐘营袜,準備舉行法會供養(yǎng)所有的出家僧眾。在法會圓滿之后讶迁,罽那便滿心歡喜地返回故鄉(xiāng)连茧。
回到久違的家鄉(xiāng)核蘸,進了家門,妻子問他說:“你在外面工作了三年啸驯,應(yīng)該賺了不少銀兩吧客扎!銀子放在哪里呢?”罽那回答說:“我賺得的錢財罚斗,現(xiàn)在已經(jīng)存在一個最可靠的地方徙鱼。”妻子又問:“你所說最可靠的地方在哪里呢针姿?”罽那說:“我存在清凈的僧寶之中袱吆。”罽那歡喜而得意地回答著距淫。
妻子一聽绞绒,這怎么得了!不但惡口責(zé)罵罽那榕暇,并且立刻召集親友蓬衡,把他給捆綁起來押送到衙門去。到了衙門彤枢,罽那的妻子向縣官哭訴著說:“我們母子兩人一向縮衣節(jié)食狰晚,在家里過著貧窮困苦的日子,而我的丈夫卻把賺得的錢財拿去亂花缴啡,毫不在乎家人的生活壁晒;請縣老爺明察,還我一個公道业栅!”于是縣官就問畫師說:“你為什么把賺得的錢財隨便花用秒咐,而不拿回家照顧妻小呢?”罽那回答說:“我覺得人的一生就好像閃電式镐、露水一樣的短暫反镇,剎那生滅、變異無常娘汞;我想到自己今生連穿衣吃飯都有困難,這都是因為過去生不肯修福夕玩、不肯植福的關(guān)系你弦,所以才會遭受這樣的果報。在這次回家的路上燎孟,看到佛迦羅城正在舉辦大法會禽作,僧人們清凈莊嚴的法相,讓我生起了歡喜恭敬供養(yǎng)之心揩页,于是就把三年來所賺得的錢財旷偿,全都布施出去來成就這一場殊勝的法會。”
縣官聽了罽那的一番話萍程,內(nèi)心非常感動幢妄,不但贊嘆罽那的善根和智慧,同時還脫下自己的華服茫负、首飾蕉鸳,連同鞍馬和車子全都送給了罽那,此外還封給他一座村莊作為獎賞忍法。罽那由于一念布施的善心潮尝,成就了一段殊勝的果報;這位有智慧的縣官饿序,也成為眾人稱嘆的對象勉失。由于這樣的因緣,整個村莊的百姓也都紛紛歸依了三寶原探,成為 佛陀的弟子戴质。
各位菩薩!故事說完了踢匣,您認同故事中的主人翁罽那的行為嗎告匠?如果您是罽那的太太,是否會支持自己的丈夫呢离唬?的確后专!要相信布施真的有果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布施為什么會有果報呢输莺?對一般人而言戚哎,這是很難令人相信的事;為了幫助大家能夠確實理解布施和果報之間的關(guān)系嫂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型凳!
菩薩盡未來際之修道,都必須以布施為首要嘱函。如果不能先行了知施因與未來受果之關(guān)聯(lián)甘畅,就無法了知布施與異熟果報間之關(guān)系;無法了知布施與異熟果報間之關(guān)系往弓,諸菩薩當(dāng)然也就無法盡未來際行施而成就佛果了疏唾。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講布施的因果律函似。布施為什么能得來世的大福報槐脏?不布施為什么就不能得到福報呢?我們來看 世尊在《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3中的開示:【善生言:“世尊撇寞!菩薩已受優(yōu)婆塞戒顿天,復(fù)當(dāng)云何供養(yǎng)三寶堂氯?”“善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牌废,二功德田咽白,三貧窮田。報恩田者畔规,所謂父母局扶、師長、和上叁扫。功德田者三妈,從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绣。貧窮田者畴蒲,一切窮苦困厄之人。如來世尊是二種福田:一報恩田对室,二功德田模燥。法亦如是,是二種田掩宜。眾僧三種:一報恩田蔫骂,二功德田,三貧窮田牺汤。以是因緣辽旋,菩薩已受優(yōu)婆塞戒,應(yīng)當(dāng)至心勤供養(yǎng)三寶檐迟〔古撸”】
這段經(jīng)文,主要是在講福田的種類和布施的因果律追迟。善生菩薩請問 佛說:“世尊叭芷洹!菩薩在受了優(yōu)婆塞戒之后敦间,應(yīng)當(dāng)如何來供養(yǎng)三寶呢瓶逃?”
世尊開示說:“善男子!世間的福田總共有三種:第一是報恩田每瞒,第二是功德田金闽,第三是貧窮田〗斯牵”所謂“田”,意思是說:如同田地下種及耕耘之后埠褪,就會出生未來的果實浓利。而“福田”則是被下了善業(yè)種子以后挤庇,未來世會出生可愛的果報,所以未來世能造福于種田的人贷掖。
福田有三種:包括報恩田嫡秕、功德田和貧窮田。所謂“報恩田”苹威,是說這個福田對你有恩昆咽,你應(yīng)當(dāng)要報恩,所以叫作報恩田牙甫。報恩田是指父母掷酗、師長、根本上師窟哺。也就是說泻轰,生養(yǎng)我們的父母是我們應(yīng)當(dāng)要報恩的對象,我們長大如果有能力回報父母時且轨,應(yīng)該以恭敬心來孝養(yǎng)父母浮声,這就是在種福田。除了父母以外旋奢,師長在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上泳挥,曾經(jīng)教導(dǎo)過我們的人,縱使他們無法幫你證悟至朗,但畢竟都是你的師長屉符,對你有恩德而應(yīng)該回報,所以師長也是報恩田爽丹。除非他未悟言悟筑煮,并且害你成就大妄語業(yè);只要沒害到你粤蝎,他所說的雖然只是表相正法或者世間正理真仲,對你還是有啟蒙的恩德,所以我們都應(yīng)該回報他們初澎,因此師長也是報恩田秸应。而“和上”其實就是指“和尚”的意思,在佛世時只有 釋迦牟尼佛可以稱為和上碑宴;佛入滅之后软啼,和上就很多了。
相對于所度的眾生延柠,每一位化主都是和上祸挪。特別是根本上師——幫你證悟的師長——他就是你的和上;不管和上有沒有幫你證悟贞间,只要剃度了你贿条,他也算是你的和上雹仿;幫你得法的上師也是和上,又稱為得法和上整以。這些和上都是報恩田胧辽,因為他們都有恩于你,你如果報恩的話公黑,既是種福田邑商,也是報恩,可說是一舉兩得胺惭痢人断!既然在報恩田中種福田是一舉兩得的事,有智慧的人都應(yīng)該努力去作才是番刊。
第二是功德田含鳞,是說他有功德在身。譬如在佛法中親證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芹务,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觀行者蝉绷,都有功德在身。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經(jīng)獲得枣抱,已經(jīng)能夠了知所取的六塵是緣起性空熔吗,那他就已經(jīng)是功德田了。也就是說佳晶,始從獲得暖桅狠、頂、忍轿秧、世第一法到阿羅漢中跌,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薩道從六住滿心位開始到成佛為止菇篡,都是有功德在身漩符,這些都是功德田。換句話說驱还,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證量嗜暴,從初果開始都算是功德田。
第三是貧窮田议蟆,貧窮田是指沒有能力在世間法上回報你的眾生闷沥。比如你作財施或無畏施,但受施者無法在世間法上回報于你咐容,所以是貧窮田舆逃,也就是指一切貧窮困厄的眾生。
以上簡單說明三種福田的意涵。您心里可能想問:那供養(yǎng)佛和供養(yǎng)眾僧又是屬于哪一種福田呢颖侄?事實上鸟雏,如來世尊是具有兩種福田性質(zhì)的享郊,因為如來于眾生有恩览祖,所以眾生供養(yǎng)如來,是在報恩田中種福田炊琉。又 如來于世出世間法都究竟證知展蒂,所以具足世出世間一切功德,因此 如來世尊同時也是功德田苔咪。從另一方面來說锰悼,三乘菩提法義一樣是具有兩種田的特性,因為三乘菩提正法于眾生有恩团赏,所以我們在護持正法時箕般,就是在報恩田中種福田。三乘菩提同時也具有無量無邊功德舔清,除了能讓我們實證之外丝里,也能讓我們依之而利益無量眾生,所以也是功德田体谒。
因此杯聚,菩薩在弘揚三乘菩提正法,護持三乘菩提正法時抒痒,就是已經(jīng)在功德田與報恩田中種福田了幌绍。
“眾僧”則是具足三種田。因為出家以后修學(xué)佛法來教導(dǎo)眾生故响,于眾生有恩傀广,所以眾僧是報恩田;眾生在僧寶身上種福田彩届,是在報恩田中種福田伪冰。眾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從未得暖法的凡夫僧惨缆,到已得暖法乃至四向糜值、五果,甚至菩薩僧與究竟佛地坯墨,都是在功德田中種福田寂汇。眾僧同時也是貧窮田,但是示現(xiàn)在家相的諸地菩薩僧除外捣染,因為眾僧都不經(jīng)營事業(yè)骄瓣,他們修道所需的一切物資,都由眾生來供應(yīng)耍攘,當(dāng)然不可能賺錢來回報你的供養(yǎng)榕栏,所以說他們同時也是貧窮田畔勤。
因為是“田”,是以能生福的心田作為因緣扒磁,所以在家菩薩既然受了優(yōu)婆塞戒庆揪,就應(yīng)該以至誠心殷勤供養(yǎng)佛、法妨托、僧三寶缸榛。“田”的意思是可以種下福德兰伤,也能在未來世收割福德的果實内颗。譬如你如果想在未來半年之中,擁有許多的糧食敦腔,你就得要種下稻子均澳、高粱、大麥等種子符衔;如果不肯下種找前,而每天只是翹著二郎腿等著收割,那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事柏腻!想要收獲就得先種田纸厉,世間法中如此,出世間法中更是如此五嫂;出世間法中所說的修集資糧颗品,就是種福田的意思。我們在世間法中種福田沃缘,未來世可以得到善的果報躯枢;在出世間法中種福田,未來世就有足夠的福德資糧槐臀,使我們學(xué)法無礙能夠早證菩提锄蹂。所以種福田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不管世出世間法水慨,福田下種了得糜,未來就一定可以得到福德的果報啊晰洒!
前面所說之三種福田朝抖,每一種都可以種;種福田谍珊、得果報的道理治宣,就是因為它是田——能生福德之田地,所以種了以后,在未來世可以得到該有的福德回報侮邀,這就是布施的因果坏怪。譬如今天你種下一顆龍眼的種子,只要因緣成熟绊茧,幾年以后就可以開始收割許多的龍眼铝宵;如是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按傅、數(shù)千年可回收之龍眼不可計數(shù)捉超,遠遠超出你的想象之外。世尊為我們說明有三種田唯绍,意思是在說明這三種田是菩薩修集福德的田地,在福田種下布施的因枝誊,就有了未來世福德的果實况芒。因此,如果有人不布施叶撒,而想要求未來世富裕绝骚、廣有修道資糧,實在是沒有這樣的道理办艄弧压汪!
由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因為布施于福田而出生了世間福德果報古瓤。所以不論這一世自己擁有多少財富止剖,都得要安分才好;只管努力經(jīng)營落君,不要怨天尤人穿香,因為這都是往世的自己修來的。如果修集福德時绎速,是你單獨種下的福田皮获,未來世別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奪取它。譬如未來世纹冤,有人小的時候出生在貧窮的家庭洒宝,而且是老么,但其實他將來是很有福報的萌京;等到他長大成家立業(yè)雁歌,開始賺大錢時,大家卻都已經(jīng)分家了枫夺,所以除非他愿意幫忙将宪,否則任何人怎么也拿不走他的錢財。因此布施的因果是確實存在的,相信這也是很多人都親身體驗過的较坛!
菩薩既然發(fā)愿要修學(xué)佛道印蔗,在三大無量數(shù)劫行道過程之中,想要一直都能輕松愉快的話,就應(yīng)該有世間的福德資糧;然而世間的福德資糧栓撞,并不是憑空而有纳鼎,也不是單靠聰明就能得到。譬如融柬,我們常常看見聰明人和憨厚的人,同樣做一種生意薛躬,聰明人每次經(jīng)營都賠錢;而憨厚的人看起來笨笨傻傻的呆细,但卻每次都陰錯陽差而賺了大錢型宝,這種現(xiàn)象實在太多了!所以福報不是靠小聰明得來的絮爷,而是過去世種了多少福田趴酣,這一世就可以得到多少福報啊坑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