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面試還是日常開發(fā)涉及到動畫方面的時候,我們總能用到 CALayer,那么 CALayer 和 UIView 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呢?
一,CALayer 和 UIView 的關(guān)系
1, 我們知道 UIView 可以響應(yīng)用戶的事件, 而 CALayer 不可以
這是因為 UIView 繼承于 UIResponder,所以可以響應(yīng)用戶事件,而 CALayer 繼承于 NSObject,無法響應(yīng)事件,
2, UIView 之所以能顯示出來是因為它內(nèi)部的一個 '層'(即 CALayer 對象), 通過 UIView 的 layer 屬性可以訪問到這個層,當(dāng) UIView 需要顯示到屏幕上時,會調(diào)用 drawrect: 方法進行繪圖,并且會將所有內(nèi)容繪制到自己的層上, 繪圖完畢后,系統(tǒng)會將層拷貝到屏幕上,這樣就完成了 UIView 的顯示.
3,坐標(biāo)位置的關(guān)系對比
UIView中有 frame,bounds,center
CALayer 中有 frame,bounds,position,anchorPoint
在這些屬性中frame 和 bounds 都相同
但是 CALayer 中多了特有的position 和anchorPoint(錨點)
先來了解一下 position 和 anchorPoint 的概念
比如說在一個桌子上有一張白紙,在白紙上有一個圖釘(??),
position是相對于桌面來說的,錨點是相對于白紙來說的,轉(zhuǎn)化到 iOS 中來就是,有一個 layer 和 superLayer , position是相對于 superLayer來說的, 錨點是相對于layer來說的,
總結(jié)一下就是:
1, frame.origin 原點是指子視圖的左上角相對于父視圖的左上角的坐標(biāo)
2, anchorPoint 是一個點,指的是錨點相對于它本身的 layer 所在的位置,范圍是 (01,01),比如說錨點是(0,0)指左上角,(1,1)指右下角, 默認是 (0.5,0.5),錨點其實指的是一個比例
3, position,指的是錨點相對于 superlayer 的位置,
接下來說一下anchorPoint娩怎、position、frame之間的關(guān)系
如果知道 layer 的 frame 和 錨點,那么 layer 的 position 可以有以下公式計算得到:
position.x = frame.origin.x + anchorPoint.x * bounds.size.width;
position.y = frame.origin.y + anchorPoint.y * bounds.size.height;
下面再來看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單方面修改layer的position位置缚态,會對anchorPoint有什么影響呢狂窑?修改anchorPoint又如何影響position呢空镜?
根據(jù)代碼測試粹庞,兩者互不影響咳焚,受影響的只會是frame.origin,也就是layer坐標(biāo)原點相對superLayer會有所改變庞溜。換句話說革半,frame.origin由position和anchorPoint共同決定,上面的公式可以變換成下面這樣的:
frame.origin.x = position.x - anchorPoint.x * bounds.size.width流码;
frame.origin.y = position.y - anchorPoint.y * bounds.size.height又官;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修改anchorPoint會移動layer,因為position不受影響旅掂,只能是frame.origin做相應(yīng)的改變赏胚,因而會移動layer。
二,CALayer 和 UIView 的選擇
如果需要響應(yīng)用戶的交互,那么就選擇 UIView,
如果不需要交互,使用 CALayer 會性能更好一些,
總結(jié)
一,anchorPoint是圖層在旋轉(zhuǎn)時的固定點(就好比圖釘例子)
二,單方面修改anchorPoint或者position并不會對彼此產(chǎn)生影響,修改其中一個值,受影響的只會是frame.origin.
三,anchorPoint和position共同決定了frame
frame.origin.x = position.x - anchorPoint.x bounds.size.width商虐;
frame.origin.y = position.y - anchorPoint.y bounds.size.h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