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可能是個神奇的地方。魯西南的一個小縣城脯燃,在富而強、大而美的山東極其不起眼蒙保,但它的魅力之一是辕棚,潛移默化地給家鄉(xiāng)人烙印上那么多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執(zhí)念。
就拿中秋佳節(jié)來說吧追他,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舉行一個小小的圓月儀式坟募,就是把月餅還有一些瓜果擺在月光下,讓“月姥娘”先享用一番邑狸,然后再將這些東西分而食之懈糯。瓜果的選取多以圓形的為主,代表著滾滾到來的團圓和福氣单雾。
早些年赚哗,住樓房的人家少,住小平房通常有屬于自家的院子硅堆,院子里擺上一張小方桌屿储,就是祭拜“月姥娘”絕佳的地盤了。一家人圍著桌子賞月吃月餅渐逃,歡笑聲灑遍小院的每一處角落够掠,老人家教小孩子咿咿呀呀哼著歌謠——“月姥娘,明晃晃茄菊,打開后門洗衣裳疯潭。洗得白,晾得白面殖,琉璃布衫琉璃人”(音譯)竖哩。
種上一兩棵葡萄樹、石榴樹之類多是小院的標配脊僚,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石榴成熟的時候相叁,最大最紅的石榴一般是要留到圓月儀式前才摘下的。頑皮的孩童等不及“月姥娘”用餐完畢辽幌,一旦饞蟲作祟增淹,便自顧自嚷嚷著讓大人剝石榴了。晶瑩剔透的石榴籽捧在小手舶衬,鮮嫩的石榴汁水掛滿嘴角埠通,眨巴著大眼睛透過葡萄藤蔓的間隙望向月亮,試圖尋找那位優(yōu)雅美麗“琉璃人”般的“月姥娘”逛犹。
后來呢端辱?大家住進了樓房梁剔,沒有了能熱熱鬧鬧賞月的小院,卻偏執(zhí)地堅持在自家陽臺上完成一年一度的圓月舞蔽,條件再簡陋也要讓“月姥娘”嘗嘗今年買的新式月餅荣病,哪怕是陰雨天也不能省略這樣的儀式感。
再后來呢渗柿?熊孩子們長大了个盆,奔著比小縣城更好的生活在異鄉(xiāng)拼搏,選擇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朵栖。祖輩四位老人也不全在世了颊亮,或是化作漫天繁星中的一顆了吧,在天上跟著明晃晃的“月姥娘”一起照亮孩子們加班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陨溅。長大的熊孩子們在外地過中秋终惑,也還是要偏執(zhí)地完成圓月儀式的,奈何即使儀式過后门扇,這月餅也遠沒有小時候有滋有味了雹有。不知道“月姥娘”是不是也有同感,反正家里的老媽是深有感觸的臼寄,她給我發(fā)了條微信“圓完月了霸奕,我把月餅切成了四半,咱們?nèi)颐咳艘话爰挥形页粤艘话胫仕В粋€人吃沒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