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批注】
游褒禪山記
宋代: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缔杉,【絢兮批注:交代褒禪山也叫華山忍坷,因為下文作者稱褒禪山都是稱華山穆桂,開篇做出交代掌猛,這樣讀者讀到華山就不會感到突卣嫡悖】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眉睹,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废膘。今所謂慧空禪院者竹海,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丐黄,所謂華山洞者斋配,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灌闺,有碑仆道艰争,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桂对。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甩卓,蓋音謬也。【絢兮批注:仆道之碑接校,敘寫“其文漫滅猛频,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蛛勉,并從而考究今人讀音之謬鹿寻,為下面針對后人對古籍以訛傳訛的現象發(fā)表議論,做鋪墊】
【絢兮批注:第一自然段诽凌,交代褒禪山命名的由來及褒禪山的地址】
其下平曠毡熏,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侣诵,所謂前洞也痢法。【絢兮批注:介紹前洞,平坦空曠杜顺,游覽的人多】由山以上五六里财搁,有穴窈然,入之甚寒躬络,問其深尖奔,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穷当。【絢兮批注:介紹后洞提茁,幽暗、寒冷馁菜、深邃茴扁,沒有人能窮盡】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汪疮,其進愈難峭火,而其見愈奇毁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卖丸,火且盡蜓洪。”遂與之俱出坯苹。【絢兮批注:介紹自己的游后洞經過隆檀,越深越難進入地地方風景越奇特,但因為有人懈怠粹湃,大家還是出來了】蓋余所至恐仑,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为鳄,來而記之者已少裳仆。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孤钦。方是時歧斟,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偏形。既其出静袖,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俊扭,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队橙。【絢兮批注:議論反思為什么大家沒有極盡游玩的樂趣,有力氣萨惑,外物的準備也充足捐康,但卻沒有游玩得盡興,大家就怪那個提出要出來的人庸蔼,而我也很后悔跟著他們一起出來了】
【絢兮批注:第二自然段解总,作者敘述游華山洞的經過和沒有盡興游玩的遺憾,為下文的議論做鋪墊】
于是余有嘆焉姐仅。【絢兮批注:因為自己和朋友們去褒禪山游玩花枫,但沒有玩到盡興,于是萍嬉,詩人有了感慨乌昔,這一段就是王安石針對這次游玩發(fā)表的感慨】古人之觀于天地隙疚、山川壤追、草木、蟲魚供屉、鳥獸行冰,往往有得溺蕉,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絢兮批注:古人與大自然接觸悼做,往往會觸景生情疯特,進而深入思考,得到自己的心得】夫夷以近肛走,則游者眾漓雅;險以遠,則至者少朽色。【絢兮批注:平坦又距離近的地方容易到達邻吞,所以去那里的人就多;而那些險峻又路途遙遠的地方葫男,去的人少抱冷,但想要看到別樣的風景你必須不走尋常路】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稚液郑浅V^旺遮,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盈咳,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耿眉。有志矣,不隨以止也鱼响,然力不足者跷敬,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热押,而又不隨以怠西傀,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桶癣。【絢兮批注:要欣賞到別樣的風景要具備四個條件拥褂,志向,力氣牙寞,不隨別人懈怠饺鹃,還要有外物的幫助】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间雀,而在己為有悔悔详;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惹挟,其孰能譏之乎茄螃?此余之所得也!【絢兮批注:當你有能力做某事卻沒有去做连锯,別人會譏笑你归苍,你自己也會后悔用狱;你已經盡力了但沒有達到目的,你自己可以無悔拼弃,被人也不會譏笑你夏伊,這就是作者游褒禪山的心得】
【絢兮批注:第三自然段作者因為自己沒有盡情游玩,而發(fā)出感慨吻氧,發(fā)表議論】
余于仆碑溺忧,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盯孙,何可勝道也哉砸狞!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絢兮批注:因為古書不存镀梭,缺少證據刀森,后來的人就以訛傳訛,由此作者感嘆报账,求學的人一定要深入思考研底,謹慎地選取,不能盲目相信別人的話透罢,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
【絢兮批注:第四自然段榜晦,作者針對第一自然段關于仆碑,發(fā)表議論】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羽圃,長樂王回深父乾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朽寞。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识窿,臨川王某記。
【絢兮批注:第五自然段脑融,交代此次游褒禪山的四位同行者的籍貫喻频、姓名和時間】
【譯文】
褒禪山也被稱作華山。唐代的和尚慧褒開始在這個地方筑舍定居肘迎。他死后也葬在這里甥温。因為這個緣故,這之后后人就把這里命名作“褒禪”〖瞬迹現在所說的慧空禪院姻蚓,就是慧褒墓旁的小屋。距離慧空禪院向東走五里匣沼,被稱作華山洞狰挡,因為它在華山的南面而這樣給它命名。距離華山洞一百多步,有石碑倒在地上圆兵,石碑上的碑文已經模糊了,只有從它殘存的字還可以辨認出“花山”的名稱∈嗷撸現在所說的“華”是“華實”的“華”字殉农,大概是由于讀音錯誤。
褒禪山往下平坦空曠局荚,有泉水從旁邊涌出超凳,在洞壁上題詩文留念的人很多,這就是所說的前洞耀态。從山往上五六里轮傍,有洞穴深遠幽暗的樣子,進入更加寒冷首装,問它的深度创夜,那么就是喜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盡頭,這就是所謂的后洞仙逻。我和四個人拿著火把進去驰吓,進入地越深,就越困難系奉,而看到的景色也越奇特檬贰。有懈怠了想要出去的人說:“不出去的話,我們的火把就要用盡了缺亮∥痰樱”于是大家就和他一起出來了。大概我們所到的地方萌踱,比起那些愛好游玩的人來說葵礼,還不到十分之一,然而我們環(huán)視左右并鸵,來到那里寫下詩文留念的人已經很少章咧。大概進去得再深一點,那么到那里的人有更加少了能真。正當這個時候赁严,我的力量還可以進入,火還足夠可以照明粉铐。已經出洞疼约,就有人責怪那些想要出來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隨著他們出來了蝙泼,不能極盡游玩的樂趣程剥。
在這時,我有了感嘆。古代的人觀賞天地织鲸、山川舔腾、草木、蟲魚搂擦、鳥獸稳诚,往往會有心得,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廣泛瀑踢。平坦而且距離又近的地方扳还,那么游玩的人就多;險峻又路途遙遠的地方橱夭,那么去到那里的人就少氨距。然而,世界上稀奇瑰偉棘劣、珍貴奇特俏让、不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些危險又距離遙遠的地方茬暇,但是舆驶,到那里的人就很少了。因此而钞,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達那里的沙廉。有志向,不隨從別人而停止不前臼节,但是能力又不夠的人撬陵,也不能到達那里。有了志向和能力网缝,在加上不跟隨著別人懈怠巨税,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粉臊,但沒有外物幫助草添,也不能到達。然而扼仲,如果力量足夠可以達到远寸,但你卻沒有到達,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屠凶,而你自己也會感到后悔驰后。盡了自己的能力,但沒有到達矗愧,那么就可以沒有什么后悔了灶芝,難道還有誰能譏笑你嗎?這是我這次游褒禪山的心得體會。
我對于倒下來的石碑夜涕,又由此感嘆古書的不能保存犯犁,后世弄錯了它流傳了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那里能說得完女器。這就是學習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且謹慎地采取的原因酸役。
同游褒禪山的四個人分別是:廬陵的蕭君圭,長樂的王回晓避,還有我的弟弟王安國和王安上簇捍。至和元年七月的某一天只壳,臨川王某記俏拱。
【文本解讀】
褒禪山,舊名華山吼句,在安徽含山東北锅必。山巒起伏,有泉有洞惕艳,風景秀美搞隐。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四月王安石從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上辭職,在回家探親途中與他的兩位朋友和兩個胞弟同游褒禪山远搪,同年七月以追記形式寫下此文劣纲。這是一篇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的散文,與一般游記不同谁鳍,文章的重點不是記游褒禪山的經過而是針對游褒禪山發(fā)表的議論癞季。
文章結構嚴謹,前后照應倘潜,渾然一體绷柒。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四段照應涮因,第二段和第三段照應废睦,最后一段是游記的固定格式交代同行人的籍貫名字和游玩的時間。
開篇交代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养泡,因為后文凡是說到褒禪山都用華山這個名稱嗜湃,這樣做個交代,使得后文提到華山澜掩,不會顯得突兀净蚤,讓讀者明白,華山就是褒禪山输硝。作者標題叫“游褒禪山記”今瀑,為何卻要在后文中全部都用華山來稱褒禪山呢?我認為作者有自己的意圖,因為只有稱它為華山時橘荠,才能引出“華陽洞”這個名稱屿附,才能引出后文中關于那個仆倒在地上的石碑,上面模模糊糊還能辨認的“花山”哥童,其實華山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花山”挺份,只是因為大家以訛傳訛,以為“花山”就是華實的華贮懈,因此大家就都叫它華山了匀泊。由此,作者發(fā)出了第四自然段的感嘆朵你,“余于仆碑各聘,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抡医,何可勝道也哉躲因!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缮担”求學的人不能人云亦云大脉,對什么問題都要深入地思考并且謹慎地采取。求學的人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水孩。這是王安石在這篇文章中要得到的兩條結論之一镰矿。
為何作者在第一段敘寫了事實,要到第四段才發(fā)表議論俘种,而不緊接著第一段秤标,在第二段發(fā)表議論,得出“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結論安疗。我以為抛杨,作者這樣的行為安排是很好的,因為第二段是緊接著第一段在講游玩的經過荐类,按照游蹤的順序來寫怖现,作者先是到了慧空禪院,再到了距離它東面五里的華山洞玉罐,既然已經到了華山洞屈嗤,當然要先講游華山洞的經過,作者一行五人吊输,先游玩了前洞饶号,然后再去了后洞。后洞沒有走多深就出來了季蚂。這樣整個游褒禪山的行程就結束了茫船。但遺憾的是琅束,后洞沒有游到盡興,因此算谈,作者思考了為何后洞涩禀,大家都沒有玩到盡興。得出了第三段的結論然眼。好的風景常常在險遠的地方艾船,但不是人人都能欣賞到那里的風景的,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高每,志屿岂、力、外物鲸匿,當然還有不跟著別人而懈怠爷怀。只有你盡力了,如果沒有達到目標晒骇,你也不會后悔霉撵,別人也沒什么好嘲笑的磺浙,而如果你沒有盡力洪囤,不但被人會嘲笑你,你自己也會后悔的撕氧。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另一條結論瘤缩。
因為第一段和第二段都在講游玩的行蹤,而第三段又是緊接著第二段發(fā)表的議論伦泥,所以剥啤,關于第一段敘寫的議論,只能放在了第四段不脯。這樣文章也達到了一一照應府怯,有敘有議。結構并不覺松散防楷,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牺丙,缺一不可,也不可隨意調換段落的位置复局。
林云銘在《古文析義》中提到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冲簿,這樣評價:“末以山名誤字推及古書.作無窮之感,俱在學問上立論亿昏,寓意最深峦剔。”如此角钩,第三段是緊貼著游玩沒看到更好的風景就出來了吝沫,發(fā)表的議論呻澜,得到要欣賞到好的風景必須具備的幾個條件,而第四段是就做學問的人應該有的態(tài)度提出的要求惨险,這兩段是逐層深入的易迹,所以切不可把第四段的議論提前。
王安石在他的另一首詩《登飛來峰》中寫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平道,只緣身在最高層睹欲。”與此篇中的“而世之奇?zhèn)ヒ晃荨⒐骞志酱浅V^,常在于險遠冀墨,而人之所罕至焉闸衫,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會當凌絕頂”诽嘉,才能“一覽眾山小”蔚出,王安石不但在政治上力求改革,實行新政虫腋,振興國家骄酗,為了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屈不饒,他有志與力悦冀,但最后失去了外物的幫助趋翻,支持他變法的宋神宗去世,變法失敗盒蟆,但他也不失為一個改革家踏烙。王安石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是對自己嚴格要求,繆鉞在《詩詞散論》中如此評價王安石“王安石少以意氣自許历等,故語惟其所向讨惩,不復涵蓄。后為郡牧判官寒屯,從宋次道盡假唐人詩集荐捻,博觀而約取,晚年盡深婉不迫之趣浩螺⊙セ迹”王安石對學問精思慎取,到晚年依然勇猛精進要出,這種做學問的態(tài)度值得每一個學人學習鸳君。
2018/1/7
PS:簡書大學堂無戒90天挑戰(zhàn)訓練營打卡第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