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紅老師轉(zhuǎn)發(fā)的一篇長微信《中國教育沉思》,大概意思是說户侥,一個中國母親接待一位美國小朋友,從幾天的接觸中峦嗤,深深感受到中美教育的差異蕊唐,從而得出結(jié)論:再過幾年中國的寶寶只配給美國的寶寶打工。
也許這位母親是被中美教育的差異深深的震撼到了烁设,也許她的初衷是想提醒現(xiàn)今的為人父母者要關(guān)注小孩的教育替梨。但是她的想法和說法,讓人感覺未免有點貶低中國小孩装黑,沒有看到好的方面副瀑。
1.差距是存在的,但趨勢是好的
那位美國小孩“狠狠的”讓這位母親吃了六次驚曹体。
*吃早餐的時候表達感謝
*吃完飯主動提出幫忙收拾
*學校常常安排游學
*美國父母鍛煉小孩的野外生存能力
*小孩具有動物保護意識
*做事的時候深思熟慮
可以看出來,這位美國小孩確實很棒硝烂。我也理解文化間的差異箕别、教育上的差異勢必帶來小孩與小孩之間思維和為人處事上的不同。
不過是不是真的如這位母親說的那么駭人聽聞?這一點我卻不太認同串稀。
就好像除抛,常常在地鐵上給小朋友讓座,他們都會開心的說“謝謝叔叔”母截,這不就是感恩嗎到忽?常常看到很多的兒童志愿者在馬路口做交通指揮清寇、到海邊撿垃圾喘漏,這不也是鍛煉他們的助人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嗎?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华烟,會一手操辦自己的事情翩迈,這不就是獨立自主嗎?
我承認差距的存在盔夜,但我看到的是差距正在漸漸的縮小负饲。
2.反思我們的教育
當然,我一直都同意一個觀點喂链,我們是應(yīng)該反思我們的教育的返十。但是這里的我們,不僅是學校和老師椭微,更多的是家庭和父母洞坑。我們總是喜歡抨擊應(yīng)試教育,好像自己家小孩沒培養(yǎng)好就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赏表,好像跟我們半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检诗。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常常說瓢剿,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逢慌。怎么理解這句話呢?是說父母像老師那樣间狂,教他怎么學習攻泼、怎么為人處事嗎?僅僅這樣是不夠的鉴象。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忙菠,不是去告訴他應(yīng)該怎么做、成為什么樣的人纺弊,而是要做給他看應(yīng)該向父母這樣做牛欢、成為這種人。
比較諷刺的是淆游,做父母的我們傍睹,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隔盛。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學會獨立,可是小的時候有多少次我們不是追著小朋友喂飯的拾稳?我們希望孩子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吮炕,那請問在家里面父母之間有多少說過“謝謝”?我們希望孩子不要整天玩電腦访得,而我們呢龙亲?一坐下來就拿起手機玩?zhèn)€不停。
我們希望小孩活成他自己的樣子悍抑,而事實上最終我們的小孩會帶著我們的影子鳄炉。
所以,不要只會看見別人家孩子的好传趾,不要再去抱怨教育體制的弊端迎膜,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我們自己,其次是做好父母這個角色浆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