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乾隆唐縣志
卷數(shù):全書共十卷
作者:黃文蓮修 吳泰來等纂
版本: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本
格式:PDF影印本
大小:68.4MB
頁碼:307頁
河南省南陽市地方志华匾,唐縣志(清乾隆版)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載映琳,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刊本。主修黃文蓮瘦真,字芳亭刊头,一字星槎黍瞧,江蘇上褐罹。縣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舉人印颤,原為泌陽縣知縣您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五月,從泌陽縣調(diào)署唐縣知縣年局。
主纂?yún)翘﹣砑士矗种駧Z,長洲人矢否,內(nèi)閣中書舍人仲闽,曾任大梁書院山長。
唐縣之名僵朗,始于明初赖欣,1914年1月改名沘源縣屑彻,后又改名為唐河縣。唐縣有志始于明代顶吮。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社牲,知縣李鐸,以唐志久殘悴了,為修輯之奏搏恤,經(jīng)李鐸,曲天樞手編成書湃交;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年)熟空,知縣李興運又修;康熙六年(1667年)搞莺,知縣田介主持修志痛阻,而考訂編次,皆曲耀辰之功 腮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阱当,由知縣平鄗鼎主修,由李璜主纂糜工,成書八卷付刊弊添。乾隆八年(1743年)縣令楊煐曾聘孝廉李杜增修邑志,未成捌木,楊公調(diào)任去油坝,李杜留下了手錄一冊。乾隆五十一年刨裆,黃文蓮調(diào)署唐縣澈圈,奉上司面諭,擬對縣志重加修葺帆啃,爰有老友大梁書院山長吳竹嶼先生丁年家居瞬女,遂聘為纂修,與之“遙口相商努潘,矮箋互答”诽偷,“征詞考義,弄墨燃脂”疯坤,終成“一邦文獻”报慕,并于乾隆五十二年付印。
全志共十卷:地輿志压怠、建置志眠冈、賦役志、職官志菌瘫、宦績志蜗顽、選舉志各一卷玄柠,人物志、藝文志各兩卷诫舅。卷首列黃文蓮的重修唐縣志序羽利、唐縣志圖(四幅)、目錄刊懈,歷修新修唐縣志姓氏这弧,凡例(十條)、舊序虚汛、跋匾浪、檄文五篇。
該志是在康熙志的基礎上卷哩,援據(jù)李杜手稿蛋辈,重加修輯的。全志用八綱六十目網(wǎng)羅一縣之歷史将谊,對歷代尤其是康熙三十五年以后的社會生活冷溶,人物治行、山川風土等方面的情況尊浓,分門排纂逞频,按籍鉤稽,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可作參考的資料栋齿。在卷一“地輿志”的“災祥”一欄里苗胀,記載了歷代水旱、蝗瓦堵、地震等自然災害和農(nóng)作物的收成情況基协,對明朝劉六劉七起義、對崇禎七年本縣陳蛟起義亦有記載菇用;在卷三澜驮,“賦役志”里,對今昔戶口刨疼、田賦泉唁,均照賦役全書重加厘訂,還列有前知縣的招撫逃亡條議揩慕,分析了農(nóng)民逃亡的原因;在卷五 “宦跡志”李懋傳中記有他率軍攻蔡州反將吳元濟之事扮休,在王深澤迎卤、譚圣言、藺起龍傳中記有李自成起義軍事玷坠,在李芝蜗搔、田介等人的傳中劲藐,英、王璞記有關于時政和國計民生者樟凄;在卷七“人物志”的“鄉(xiāng)賢”一欄里收錄有朱序聘芜、曹文恒、韓應琦等人的傳記缝龄,其中多涉有軍國大事汰现。在“武功”欄里的清朝王可太、王一柱(父子)傳中叔壤,有關于明末農(nóng)民起義情事瞎饲。在“流寓”欄的王郡傳中,記述了雍炼绘、乾年間這位重要將領的征戰(zhàn)之功嗅战;在卷九“藝文志”里,收錄了明朝的焦希程俺亮、李長春驮捍、董其昌和清朝的曲耀辰、田介脚曾、宋梅厌漂、黃文蓮、李興運斟珊、韓應琦苇倡、周汝逵、曹文衡囤踩、平鄗鼎等人的有關時政旨椒,國計民生、文化教育堵漱、地理風景等方面的文章综慎。其中田介的“名宦祠記”、“秋香亭記”勤庐、“清德堂記”示惊,曹文衡的“務清蠲災疏”等文中,多有關于諷刺“時政之流弊”和同情“百姓之顛連”及民間疾苦的文字愉镰。還有周汝逵的“積谷考”米罚、“所兵考”、“鹽政考”丈探、“礦稅考”录择,備述沿革,提供了翔實的經(jīng)濟,軍事資料隘竭。再如黃文蓮的詩“尋淮源作”塘秦、“石柱山賦”和田介的“初過唐城”“寒泉寺”,亦都堪稱佳作动看。從該志的體例來看尊剔,也有值得稱道之處。全志八綱六十目菱皆,分合頗為得宜须误。以卷一“地輿志”為例,用分野搔预,沿革霹期、疆域、山川拯田、古跡历造、里甲、集鎮(zhèn)船庇、風俗吭产、物產(chǎn)、災祥十個細目鸭轮,描述了一縣之地理和自然風貌臣淤,給人以總體之感。再如“藝文志”窃爷,用碑記邑蒋、序、考按厘、跋医吊、奏疏、傳逮京、祭文约巷、墓志江耀、詩、賦十目船惨,綱羅全縣之詩文反粥,更是別具一格萍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