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者的壟斷夢(原創(chuàng))
風清揚現在不為假貨的事頭疼了挨务。
風清揚以前經常為假貨的事頭疼。
某國的貿易談判代表曾經三天兩頭就平臺A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吠裆,雖然對方也不是完全公道涂炎,但上了這個名單在生意場上畢竟不光彩,特別是對于要致力于“買全球赂蕴,賣全球”的平臺A而言柳弄。
平臺上有假貨是事實,不用爭論概说。需要爭論的是怎么辦碧注?要不要解決?誰來解決糖赔?如何解決萍丐?
風清揚以前的“執(zhí)念”是,平臺只是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易的場所放典,賣什么東西逝变、什么價格成交,買賣雙方自己談奋构,和平臺無關壳影。
平臺就收個傭金,或者賣廣告弥臼。
“只收場地費”的做法對于鎮(zhèn)上趕大集式的平臺還可以宴咧,但當平臺A的攤子越鋪越大、商品種類越來越多的時候径缅,就講不通了掺栅。
樸素直白的道理:誰獲益,誰負責纳猪。平臺既然從假貨的交易中得了好處氧卧,那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再深層次一點的道理:只靠抖機靈氏堤、鉆空子沙绝,生意做不大。
“假貨”的印象一旦有了丽猬,就很難去掉宿饱。
平臺A為此費了很大力氣熏瞄,分身成TM和TB兩個平臺脚祟,前者B2C,嚴格把控進場的商家和商品强饮,力圖扭轉自己的形象由桌;后者C2C,個人小賣家愉快玩耍的地方。
再難也得改行您,因為不改不行了铭乾。
競爭對手平臺J的看家本領正是自營業(yè)務的“無假貨、信譽高娃循、物流快炕檩、售后好”,精準打擊平臺A的軟肋捌斧。
現實永遠能讓人驚掉下巴笛质。正當我們都認為電商行業(yè)已經渡過了依靠低價吸引流量的野蠻初級階段的時候,平臺P出現了捞蚂。用戶數量不到4年就超過了平臺J妇押、不到6年和平臺A持平,真是互聯(lián)網界的又一個“奇跡”姓迅。
假貨依然在敲霍,就算在管理很嚴格的平臺J和平臺TM上,還是存在丁存。
假貨在互聯(lián)網上飛得更高
制假售假者的想法單純且專一:賺錢肩杈。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晚餐和早餐也沒有柱嫌。
高風險一定對應高收益锋恬,否則這事沒人干;但高收益對應的不一定是高風險编丘,還可能是傻子与学。
雖然每年的“315”都辦成了春晚的感覺,可假貨依然很多嘉抓。這個尷尬的事實說明索守,造假的收益很大,而風險和成本沒那么大抑片,造假依然是門好生意卵佛。
互聯(lián)網平臺打破了線下市場的地理界限,消除了營業(yè)時間敞斋、營業(yè)空間的概念截汪,擴大了市場范圍。
假貨的市場范圍也在同步擴大植捎。
和北上廣深曹相比衙解,廣闊的十八線小鎮(zhèn)本來就是假貨的天堂,現在借上互聯(lián)網的東風焰枢,呵呵蚓峦,造假者做夢都要笑醒舌剂。
線下年代,賣個假貨總得找個店面擺出來吧暑椰,成天提心吊膽地怕被查霍转,實物證據不好藏。現在好了一汽,平臺上的店鋪頁面可以“啪”地一鍵關掉避消,商品可以從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發(fā)貨,反正不在我身邊召夹,發(fā)貨人也不是我的名字沾谓,想用來當證據用得費不少功夫做證明題。
更重要的是戳鹅,消費者在線上看不到摸不著均驶,買之前識別真假的難度大大增加。
至于買了之后才發(fā)現是假貨枫虏,那是如何維權的問題了妇穴。
造假的算盤
算個帳,搬出數字來隶债。
假設你是造假者腾它,一件假貨的成本是10元,賣110元死讹,比真貨便宜些瞒滴。
一共賣了100件,凈賺10000元赞警。
如果有1個消費者發(fā)現這是假貨妓忍,啊愧旦!怎么辦世剖?!
莫慌笤虫,小場面∨蕴保現成的預案念一下:
“親,實在是不好意思哈琼蚯!我們租用的倉庫是公共的呢酬凳,里面還有很多其他品牌的貨。發(fā)貨的小姐姐那天剛失戀遭庶,一邊哭一邊干活宁仔,心情極度復雜,不小心給親發(fā)錯貨了哎~罚拟!”
“發(fā)錯貨的小姐姐已經吼過了台诗,現在后悔得不要不要的,眼淚Prada Prada地往地下Dior赐俗。我們馬上給您全額退款拉队,東西您也不用退回來,想用就接著用阻逮,不想用就砸了扔了解氣粱快!親,這樣處理您滿意不叔扼?”
錢一分沒花事哭,東西還白送,一般的消費者會覺得這賣家挺好啊瓜富,良心镑⒃邸!一感動加沖動接著又在他家店里下了單買別的那也說不定与柑。
問題解決了谤辜,你現在凈賺9890元。
那如果遇到了懂法律价捧、十分較真的消費者怎么辦丑念?
也不用慌,預案No.2:“假一賠三”直接寄四雙结蟋。
東西不要了脯倚,再賠他330元。
這樣總可以了吧嵌屎?不可以也只能這樣了推正。如果對方還不答應,你可以一臉平靜地跟他說:
“去投訴吧宝惰,去起訴吧舔稀,愛咋咋滴……”
你這個造假者的底氣來自于,按照目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掌测,就算消費者勝訴了也就是三倍賠償(食品類是十倍)内贮,到頭了」《刑法》中也有對“假冒偽劣”對規(guī)定夜郁,可以坐牢,但似乎嚇不住人粘勒,假貨依然到處都是竞端。
問題解決了,你現在凈賺9670元庙睡。
你一共賣了100件假貨事富,能有多少消費者識破技俐,并回來找你要賠償呢?
就算10%统台,夠多了吧雕擂?
每人全額退款110元,你還賺8900元贱勃。
再極端一點井赌,你最近十分倒霉,遇到的這10個消費者都是要較真到底的“杠頭”:
每人三倍賠償330元贵扰,你還賺6700元仇穗。
別忘了,你的本金才1000元戚绕,6.7倍利潤纹坐,這生意可以。
這是一個極端化的例子舞丛,在令人抓狂的世界中恰画,不極端一點都分不清黑白。
現實中能有多少消費者識別出假貨瓷马,并且來找你索賠拴还?
遠遠不到10%。
概率告訴我們欧聘,只要還是像現在假貨不愁賣片林,一旦被發(fā)現最多就是賠點錢,造假就是門包賺不賠的好生意怀骤,沒啥風險的好生意费封。
互聯(lián)網擴大了假貨的銷售范圍,隱藏了假貨的痕跡蒋伦;增加了造假的收益弓摘,降低了造假的風險。
或許誰也不想這樣痕届,但最后就這樣了韧献。
這不是互聯(lián)網的錯,錯的是造假售假的人研叫。
那怎么對付假貨锤窑?
打假,誰的肩膀能依靠
誰來管管假貨的事叭侣渊啰?
看到“管”這個字,我們立馬會想到“有關部門”,比如绘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隧膏。
但不要指望他們能把假貨解決掉,他們解決不了嚷那。
不要誤會胞枕,我不是說他們不好好工作,每天就在辦公室里喝茶聊天玩手機车酣。恰恰相反,從我自己和他們接觸的體會看索绪,這個部門的人工作算很能拼的了湖员。
但是,他們再玩命干也解決不了假貨的問題瑞驱,因為人數太少娘摔,和造假售假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對比一下警察的數量唤反,大概就可以理解了凳寺。
你1個人,對人家10000個人彤侍;你在明處肠缨,人家在暗處。
這仗怎么打盏阶?
除了監(jiān)管部門晒奕,還能靠誰?
還可以有兩個選擇:平臺名斟,和消費者自己脑慧。
平臺此時會露出蜜汁微笑:
“好的呢,堅決支持打假……”
說得很好啊砰盐,也只是說得很好闷袒。
平臺沒有真正去打假的動力,假貨和真品一樣能帶來流量岩梳,增加交易囊骤,平臺為什么要打?
《電子商務法》規(guī)定冀值,當有商家售假時淘捡,只要平臺說自己事前不知情(肯定不知情,呵呵)池摧、及時提供了商家的信息焦除,平臺就沒啥責任。
所以作彤,平臺是不可能自己去打假的膘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乌逐。
花了真錢,買到假貨的消費者環(huán)顧四周创葡,現在只剩下自己了浙踢。
消費者可以去平臺投訴径簿。
消費者可以去12315投訴控漠。
消費者可以去法院起訴。
如果你真去了册舞,過程和結果會讓你懷疑人生骚露。
不要問我是怎么知道的蹬挤,前兩個我自己親身體驗過:
我買到了一件明顯的假貨,平臺投訴棘幸、12315投訴焰扳,從帝都轉到魔都误续,最后的結果是不屬于他們的管轄地范圍吨悍,over。
如果我要繼續(xù)投訴蹋嵌,我需要自己先去偵查搞清這個隨便找個地址注冊了網店的商家到底在真實世界中的確切地址育瓜,然后再去投訴。
造假都線上了栽烂,監(jiān)管還躺在線下爆雹。
去法院起訴這事我沒干過,聽說得找個律師愕鼓,可他們很貴钙态,而且我自己時間的機會成本也不便宜。
但是有人干過:
這位消費者自己就是律師磺送,最終勝訴驻子,獲得的賠償是15天的VIP權益,價值8.22元估灿。
滑稽崇呵,這維權實屬滑稽。
對了馅袁,三大視頻平臺現在已經停止了“超前點播”域慷,如果上面的文章起到了一點點作用,那我很開心。
監(jiān)管部門忙不過來犹褒,平臺在認真地假打抵窒,消費者自己維權的成本又遠大于收益。
面對淡定的假貨我們就沒招了叠骑?
“以彼之道李皇,還施彼身”
造假的動力是賺錢,打假的動力也可以是賺錢宙枷。
職業(yè)打假掉房,這其實是今天的主角。
普通消費者維權的成本過高慰丛,這是假貨猖獗的重要原因卓囚。
所以就有了職業(yè)打假的空間,3倍和10倍的賠償額璧帝,就是作為一種職業(yè)的潛在收入捍岳。
在上面的例子中富寿,如果要求索賠的比例提高到30%睬隶,造假者的利潤就只剩下100元了。
這生意沒法做了页徐,假貨的生意沒法做了苏潜,喜大普奔的大好事。
可是变勇,這好事現在最大的障礙恤左,卻是法律。
除了食品類外搀绣,目前的法院對于職業(yè)打假并不支持飞袋,“王海們”除了要取證、要應對造假者的威脅恐嚇打擊報復外链患,還得和法律作斗爭巧鸭,并且往往是輸多贏少。
這很魔幻麻捻,令人窒息纲仍。
不支持職業(yè)打假的理由大致有這樣幾條:
這是敲詐勒索行為,不能鼓勵贸毕;
會擾亂市場秩序郑叠;
職業(yè)打假者不是消費者,不能受“消法”的保護明棍。
我們一條條看乡革。
第一條,職業(yè)打假是敲詐勒索。這是在公開嘲笑警察叔叔署拟!消費維權和敲詐勒索兩種行為不好區(qū)別么婉宰?
花錢買到了違法的假貨,要求按法律規(guī)定賠償推穷,卻成了敲詐勒索心包,這邏輯讓人懷疑我們的義務教育。
第二條馒铃,擾亂市場秩序蟹腾。如果擾亂的是假貨的市場秩序,我舉雙手贊成区宇。
假貨的市場秩序不僅要搞亂娃殖,而且要搞壞搞糟,搞得他們干不成议谷。
第三條炉爆,職業(yè)打假者不是消費者。他們給了兩個理由:職業(yè)打假者買東西不是自己用的卧晓;買的數量太多芬首。
我眼前一黑:怎么算“自己用”?
有人買了鞋從來不穿逼裆,有人買了茶從來不喝郁稍,就那么放著。這叫不叫“自己用”胜宇?自己花錢買的東西耀怜,不是自己用還能是什么?
數量太多桐愉,這個就更加“呵呵”了财破,買1件是消費者,買100件就不是消費者了从诲?
那買2件和99件的是不是消費者左痢?
買49件和51件的是不是消費者?
總得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吧盏求,而這個分界線不管怎么定都只能是尷尬抖锥,這樣的分界線和假貨一樣,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碎罚。
這么“孔乙己”般地糾結“消費者”的界定有意義么磅废?
有意義的應該是如何消滅假貨,而不是消滅職業(yè)打假人荆烈。
職業(yè)打假能夠極大地減少假貨的收益拯勉,職業(yè)打假人自己承擔了所有的風險竟趾,而所有消費者都能夠從假貨的減少中受益,這樣妥妥的正外部性滿滿宫峦、除了造假者之外所有人都受益的活動岔帽,法律居然不支持。
難怪不久前青島中院的一個支持職業(yè)打假的判決引起了轟動导绷,正常的事反倒不正常了犀勒。
看看某國如何對付假貨的:
個人第一次造假售假:罰款最高200萬美元,或者坐牢最長10年妥曲,或者both贾费;第二次再犯,就是500萬美元和20年牢獄檐盟。
公司造假褂萧,最高罰款50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
法律的作用應該在于威懾葵萎,讓大家都不敢違法导犹,而不是陷入“違法-處罰-再違法-再處罰”的循環(huán)。
懲罰如果不能減少和杜絕違法行為羡忘,那就成了給違法行為定價谎痢,花錢買許可了。
假貨已經插上了互聯(lián)網的翅膀在天上飛呀飛壳坪,我們還在地下爬啊爬舶得。
競爭者的壟斷夢(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