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飛毯,原來是地圖
我見
要初識一個異國禀苦,最簡單的方式應該是郵票鈔票地圖了,郵票與鈔票都印刷精美遂鹊,色彩悅目振乏,告訴你該國有什么特色,但是得靠通信或旅游才能得到稿辙。而地圖則到處都有,雖然色彩不那么鮮艷气忠,物象不那么具體邻储,卻能用近乎抽象的符號來標示一國的自然與人工,告訴你許多現(xiàn)況旧噪,至于該國的景色和民情吨娜,則要靠你的想象去捕捉,符號愈抽象淘钟,則想象的天地越廣闊宦赠。地圖的功用雖在知性,卻最能激發(fā)想象的感性米母。
我思:
初次到達一個陌生的城市勾扭,地區(qū),
對我來說地圖都是最方便快速認識它的方法铁瞒。
特別是對我這樣一個方向感很差的女生來說妙色。
第1次用地圖認識一個城市,是上大學那一年慧耍。
當年是我人生第1次一個人跨越1000多公里到達呼和浩特的學校身辨,校內環(huán)境熟識的很快丐谋,但是對于學校之外這一座陌生城市的認識太少。
想到的辦法煌珊,就是一份呼和浩特的地圖号俐。
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記了那份地圖是在什么地方買的。
但那份地圖卻把我自己放大定庵,把這座城市縮小吏饿,不但使我認清了東西南北4個方向,北靠的大青山原來就是洗贰,敕勒川陰山下找岖,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那做山敛滋。
也首次意識到回民和漢民不僅僅是分別居住在不同的轄屬區(qū)许布,能夠和平友好相處,還要有對彼此的文化尊重和接受绎晃。
用一張地圖認識一座城市的方法是從那之后我一直在用的蜜唾。畢業(yè)后第1份工作是在北京。
偌大的北京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庶艾,是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袁余,而我是其中的一粒沙。
我的工作是要每天穿梭在南三環(huán)到南六環(huán)咱揍,一周還要有幾次回到位于東城的公司開會颖榜。
地圖識城的辦法再一次幫了我,后來就是每次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煤裙,都先看地圖掩完。
現(xiàn)在更便捷,手機上的各種導航在手硼砰,無論走到哪里且蓬,都不再有陌生感,像有個地道的本地朋友题翰,陪伴著了解周圍的一切恶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