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掣迨危看到很多人特別愛抱怨,抱怨老板看不到自己的才華露泊,不給自己升職加薪喉镰;抱怨伴侶不夠體貼,總是忽略他的感受惭笑÷履罚總之,這些人覺得出了問題不關我的事沉噩,都是別人的錯捺宗。最近,公眾號“紫藤親子育兒”發(fā)了篇文章川蒙,說這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蚜厉,叫“受害者心態(tài)”。
我們這里說的受害者畜眨,不是說處在家庭暴力昼牛,或者面對巨大災難的那種受害者,而是一種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機制康聂。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呢贰健,會認為自己很可憐,一直被不公平地對待恬汁,好像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對一樣伶椿。而他自己也不會采取任何行動來改善這個狀況,每天只會抱怨氓侧,甚至會利用這個方式脊另,來獲得別人短暫的同情和照顧。
那受害者心態(tài)是怎么形成的呢甘苍?這種心態(tài)一般是在幼年時候形成的尝蠕。比如說烘豌,小孩子摔倒后會哇哇大哭载庭,然后媽媽會趕緊跑過去把他抱起來,溫柔地安慰廊佩,好啦好啦囚聚,寶寶不疼。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們就知道标锄,受傷之后可以獲得額外的關愛顽铸,只要我一受傷,媽媽就會做點什么來補償我料皇。在幼兒園里也是一樣谓松,有人傷害了我們星压,老師就會讓那小朋友道歉。小時候的這類事情讓我們覺得鬼譬,只要是遇到不公平待遇娜膘,就一定會有人來同情我們、幫助我們优质。但成年之后竣贪,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負責,不會有一個像媽媽和老師這樣的權威角色來替我們打抱不平了巩螃。如果長大成人之后演怎,還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就會慢慢演變成受害者心態(tài)避乏。
有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會怎么考慮問題呢爷耀?他們思考會套用三個法則。
第一個叫推卸責任拍皮,保住面子畏纲。比如,考試沒考好春缕,有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就會對父母說盗胀,不是我不好好學,是老師講的不好锄贼。工作任務沒完成票灰,老板問起來,他會說宅荤,不是我的問題屑迂,是客戶太變態(tài)了》爰總之都是別人的原因惹盼,和我沒關系。剛開始這些情況可能是真實的惫确,但后來故事會被慢慢夸大手报,到了最后他們自己也開始相信,我的失敗是因為老師不好改化、老板變態(tài)掩蛤。
第二個法則叫安心做壞事。很多人每天工作都不努力陈肛,還能心安理得揍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覺得句旱,這個公司太爛了阳藻,老板有眼無珠晰奖,看不到我的才華,給我開這么少的工資腥泥,把工作做成這樣已經(jīng)不錯了畅涂。美國研究者曾發(fā)現(xiàn),在監(jiān)獄里沒有哪個罪犯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道川,他們每個人都有個完美的受害者故事午衰,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護。
第三個法則叫凄慘故事會冒萄。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種凄慘的經(jīng)歷臊岸,專門比慘。這種故事會不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尊流,整個社會風氣甚至都被影響了帅戒。比如,現(xiàn)在很多選秀節(jié)目崖技,主要內(nèi)容就是比慘逻住,一般的套路就是老婆必須出軌,男友一定不忠迎献,兒子肯定不孝瞎访。這種節(jié)目收視率還挺高。為什么我們愛看別人比慘呢吁恍?因為看這樣的節(jié)目扒秸,人們能找到心理安慰,會覺得原來世界上比我慘的人有那么多啊冀瓦。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同樣的凄慘故事會伴奥,比如女生失戀了,她的閨蜜們就會聚過來陪她喝酒翼闽,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拾徙;再比如你被老板罵了一頓,馬上就會被吸收進公司的受害者小分隊感局,中午吃飯時你們討論的主要話題就是老板有多變態(tài)尼啡。
那么,該怎么改變受害者心態(tài)呢蓝厌?我們不妨先給自己設定一種心態(tài):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玄叠,我都可以全權負責古徒,只要我愿意拓提,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有了這種心態(tài)隧膘,你就不容易覺得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對了代态。心態(tài)的轉變也許不太容易操作寺惫,其實我們可以把自己認為的倒霉事,在腦海里過一遍蹦疑,就像看電影一樣西雀。然后想想自己在這件事當中能不能做的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歉摧,那你就是一個可以掌控自己情緒的人了艇肴。
所以說,有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都是在潛意識里放棄了自己的人叁温,因為他覺得自己無力改變現(xiàn)狀再悼,只能責怪別人。但其實膝但,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沒我們想象中那么大冲九,與其說是智商的差異,不如說是思維模式的差異跟束。我們改變不了世界莺奸,但是能改變對待它的心態(tài)。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紫藤親子育兒”(關系中最傷人的一句話)|網(wǎng)易財經(jīng)(獵豹CEO傅盛:我們需要逃離“受害者的天堂”)音頻稿:一顆得意的荷包蛋講述: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