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跟老婆一起在小區(qū)里散步,忽然看見前面馬路邊一位老奶奶箕坐于地袍辞,邊上一位師傅好像要扶她起來的樣子鞋仍。老婆認識那位老奶奶,很快上前扶起她搅吁,幸好老奶奶只是上臺階不小心摔了一跤威创,身體并無大礙,老婆慢慢攙扶著送她回家……事后老婆告訴我她跟老奶奶很熟谎懦,跟老奶奶的兒子也是多年的老同學肚豺。自打出生以來,她就在廠區(qū)長大上學參加工作之類界拦,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人們都很熟悉吸申,對大家也都充滿了認同與歸屬感,所以在小區(qū)里遇到啥事都會自然而然主動伸手幫忙。
而我卻不是這樣截碴,一直以來我感覺自己對啥啥都沒有歸屬感梳侨,對父母沒有歸屬感,對自己的小家沒有歸屬感隐岛,對公司沒有歸屬感猫妙,對社會及他人更談不上有什么歸屬感。很長時間以來聚凹,我就感覺自己像孤魂野鬼一樣飄蕩在這世上割坠,反正有我沒我一個樣,沒人在意我妒牙,我也盡量做到不在意別人彼哼,免得得不到他人的人際回饋或情感撫慰而傷心失望。
其實只要稍微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湘今,我所說的“我沒有歸屬感”這句話的更準確表達應該是敢朱,“他人沒有給予我歸屬感。我希望他人來給我關心摩瞎、給我安慰拴签、從而賜予我或者給我營造出心靈歸屬感,讓我感覺到安心和踏實旗们◎玖ǎ”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對他人上渴、對環(huán)境岸梨、對社會等缺乏歸屬感,其本質都是一種被動思維模式在作祟稠氮。他無意識地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曹阔,認為自己缺乏歸屬感或沒有歸屬感是別人的問題、是環(huán)境和社會的問題隔披,這種被動思維模式極易引發(fā)內心習得性無助感和人生失控感赃份。
日本心理學家水島廣子在《我們都是一樣的孤獨 接納自我,給心找個立足之處》一書中指出奢米,“所謂的歸屬感芥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能否真正與周圍他人建立關聯(lián),同時真正接納原原本本的自己恃慧,這關系到一個人的尊嚴。所謂自我接納渺蒿,就是要面對真實的自己和‘素顏’的內心痢士,‘現(xiàn)階段的我就是這個樣子,雖然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這是我在經歷了各種事情之后形成的狀態(tài)怠蹂,這個狀態(tài)是最真實的’……所謂的歸屬感缺失善延,其實反映出一個人在自我接納上存在問題。如果做不到自我接納城侧,一個人無論身處何地易遣,都會感覺自己其實不屬于這里,或者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嫌佑。如果一個人懷疑自己不受歡迎豆茫,其實也就失去了歸屬感∥菀。”
事實上揩魂,一個人的歸屬感與他的自我接納程度成正比∨谖拢或者說火脉,“歸屬感”幾乎就約等于“自我接納”,兩者根本就是同義詞柒啤【牍遥“自我接納”,是找到“歸屬感”的關鍵担巩。
一個能夠做到充分自我接納方援、包容認可自身優(yōu)缺點及性情稟賦的人,他的內心會始終保持平和自信兵睛,他充分理解肯骇、覺察和悅納自己,面對外部環(huán)境動態(tài)變化挑戰(zhàn)及他人的臧否評判時祖很,他內心始終會保持如如不動笛丙,不受環(huán)境及他人左右而輕易否定自己、苛責自己假颇、甚至抹殺自己胚鸯,這樣的人面對任何人生境遇都會擁有內心平和寧靜與心靈歸屬感吧。
最近熱播臺劇《想見你》中的高中女生陳韻如笨鸡,則是一個深深感覺到自身缺乏歸屬感的一個可憐人姜钳。她覺得自己在家里缺乏歸屬感,父母都喜歡弟弟形耗,而不喜歡她哥桥;她覺得自己在學校缺乏歸屬感,同學們都不喜歡跟性格內向激涤、行為孤僻的她打交道拟糕;她感覺在戀愛中更是缺乏歸屬感,她喜歡的李子維卻不喜歡她,而她不喜歡的莫俊杰卻上桿子追求她送滞。
陳韻如小小年紀之所以對人生幾乎一切都缺乏歸屬感侠草,認為“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顆星”,覺得自己是死是活都沒人在意她犁嗅,本質上是因為她對自己缺乏自我接納边涕。可能是由于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給予她足夠的關心和愛意褂微,反而有意無意不斷疏遠她功蜓、忽視她、責備她蕊梧,導致她把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無意識內化為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自我評價)霞赫,她因此也就習得了無意識自我蔑視、自我苛責肥矢、自我抹殺的心理惡習端衰,從而造成了內心深處深深的自卑感、厭世感和對一切都缺乏歸屬感的心理狀態(tài)甘改。所有這一切不良感受的根源旅东,其實都源于她無法接納那個脆弱缺愛、靦腆內向的真實自我十艾。
而劇中象征著她另一重理想個性的“黃雨萱”抵代,自然而然自我認同、自我悅納忘嫉,在學校荤牍、在家里灑脫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生活風格,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對庆冕、哪里需要自卑收斂之類康吵。最終她的充分自我悅納、灑脫自信的氣度和性格访递,反而贏得了家人晦嵌、同學和戀人的深深喜愛,也讓她在生活拷姿、學習惭载、戀愛中如魚得水、活得愉快舒暢响巢。她應該會深深感覺到自己是受己認可描滔、受他人歡迎和喜愛,對周圍環(huán)境和家人踪古、朋友等也是擁有深深歸屬感的吧含长。
自我接納是一個人擁有歸屬感的心理根基靶衍,在此基礎上,幫助他人獲得歸屬感茎芋,自己也會更加擁有歸屬感。比如部門新來一位年輕同事蜈出,剛到一個新環(huán)境田弥,他可能對工作崗位和其他同事都不太熟,容易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铡原,這種心理當然很正常偷厦。此時如果你能夠在平時工作中,善意指點及幫助他更好燕刻、更快地適應新環(huán)境只泼,不僅會令這位職場新人對部門和團隊更加擁有歸屬感,也會令你自己對團隊和組織也更加擁有歸屬感卵洗。正如日本心理學家水島廣子所言请唱,“給人歸屬、自有歸屬”过蹂,你幫助別人建立歸屬感十绑,自己也會更加擁有歸屬感。
除了幫助身邊的人酷勺,有時為看不見的對象提供“歸屬感”本橙,自己也會感覺更加安心。比如為需要幫扶救助的人們捐款脆诉,獻出一份綿薄之力甚亭;再比如為這次疫情重災地區(qū)捐款捐物等。這些舉手之勞肯定會讓你感受一點自我價值存在感和社會歸屬感击胜,從而意識到自己并非一無是處亏狰,自己也是可以為他人和社會貢獻力量之人。當然正所謂過猶不及潜的,幫助別人也不要不顧一切犧牲自己骚揍,在保持內心平和的前提下給予他人歸屬感,是比較恰當?shù)淖龇ā?/p>
最后要明白啰挪,想要建立或獲得歸屬感都需要一個過程信不,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嘗試自我接納建立“自我歸屬感”亡呵、幫助他人建立“利他歸屬感”抽活,奉獻家庭、公司及社會而建立“家庭歸屬感锰什、組織歸屬感下硕、社會歸屬感”等等丁逝,都需要一定時間、都需要一個過程梭姓。允許自己以自我特有節(jié)奏和生活方式慢慢成長霜幼,慢慢學會自我接納、自我認可罪既,建立自我歸屬感(即使現(xiàn)在的自己還是處于缺乏歸屬的狀態(tài)之中,依然要學會接受這樣的自己)铡恕;并在此基礎上利他奉獻琢感、獻出愛心探熔、創(chuàng)造價值诀艰,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涡驮、組織責任感捉捅、社會責任感等等,從而慢慢建立對家庭无牵、對組織以及對社會的歸屬感。
正如日本心理學家水島廣子在《我們都是一樣的孤獨》一書中所言茎毁,“所謂缺乏歸屬感克懊,正是由于感受不到自己與其他人之間的關聯(lián)∑咧”通過自我接納谭溉、通過聯(lián)結他人、通過奉獻社會橡卤,在自己和自己之間扮念、在自己和他人以及自己與社會之間建立有機緊密聯(lián)系,你就會擁有渴望已久的心靈歸屬感與深深的內心平和寧靜喜悅吧碧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