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丹思心舞
原作:克里希那穆提
譯者:胡因夢
說明:此書根據主題將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講片斷選取匯編忽匈,原書有很多反復陳述之處。小結將同一主題好幾節(jié)的意思作了概括和簡單詮釋、點評妒牙、延伸孽亲。前8期在小號新的遇見發(fā)布慧妄,現收歸到丹思心舞的《讀書觀影》文集顷牌,并從第9期起由丹思心舞發(fā)布。
思想與記憶
九月八日《不留下經驗的殘渣》這節(jié)講思想和記憶塞淹、經驗的關系窟蓝。
什么是思想?思想是從經驗和記憶里產生的反應饱普。
“當感官接觸到外界而生起立即反應時运挫,就會產生思想,它也可能是從累積的記憶里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套耕,包括種族谁帕、團體、家庭冯袍、傳統(tǒng)或上師所帶來的影響匈挖。因此思想的過程就是從記憶里產生的反應,不是嗎康愤?如果沒有任何記憶儡循,就不會有思想活動了。面對某個經驗而產生的記憶反應會促使思維產生作用征冷≈郏”
什么是記憶?記憶包括兩種形式:技術性信息的累積和過去未完成的經驗殘渣的累積资盅。前者是系統(tǒng)的知識,譬如數學踊赠、物理呵扛、工程方面的知識,后者是無法徹底了解一個經驗時留下的殘渣筐带。
在這節(jié)今穿,克氏又強調了對覺知當下產生阻礙的思想是源于記憶、記憶又源于過去的經驗殘渣伦籍,時間和時間感是引起障礙和沖突的根源蓝晒。
這里我有些疑惑的是,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經驗的完整性都是相對的帖鸦,即使是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和經驗也是在不斷發(fā)展的芝薇,而過去經驗的碎片或者殘渣就毫無意義嗎,是不是也可以觸發(fā)當下的覺知和領悟呢作儿?如果這種觸發(fā)是變化洛二、流動的,而不是形成一種固化的思想和經驗對當下和未來產生限制,應該就是積極的晾嘶、創(chuàng)造性的靈感碎片吧妓雾?就像很多的創(chuàng)新都是在既有的元素上有新的組合和聯(lián)結,而不是完全在空白上建立垒迂。
老舊的意識活動
九月九日《老舊的意識活動》這節(jié)械姻,提到幾點:
1.老舊的意識活動限制了未來:“思想永遠受制于過往的歷史,然后又會投射到未來机断;若是承認了過去楷拳,就必定會承認未來『晾拢”
這個意思是指如果沒有把握好在過去和未來之間銜接的短暫的空當唯竹,即當下,就只會用老舊的意識去理解和定義未來苦丁,復制舊有的圖景浸颓。
2.“集體歷史”與“個人歷史”創(chuàng)造出“個人意識”:“但是根本沒有所謂的過去和未來,而只有意識與無意識所組合成的一種狀態(tài)旺拉,其中包括了集體歷史和個人歷史产上。集體歷史和個人歷史面對當下這一刻的情境而產生了反應,于是就創(chuàng)造出了個人意識蛾狗。因此意識是老舊的晋涣,而它便是我們存在的整個背景〕磷溃”
我們可能了解過集體潛意識谢鹊、個體潛意識,內化在個體中形成了個人對事物的反應模式留凭,在這里佃扼,克氏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這里蔼夜,無論集體還是個體兼耀,都會有既有的有形和無形的、意識和潛意識組合形成的狀態(tài)和反應模式求冷,其形成都是有歷史背景的瘤运,都是基于過去的文化、傳統(tǒng)匠题、經驗和思想拯坟。這就是上述“老舊的意識”的成因。
思想者與思想
這幾節(jié)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思想者其實并沒有真正的思想韭山,往往是用習慣性的似谁、不假思索的反應代替了深入的思考傲绣。因為習慣是已知的、思考和探索的是未知的巩踏,心會抗拒這樣的未知秃诵,而在已知和習慣中求安全感。**
“思想者很怕自己造作出來的東西塞琼,但造作的活動與造作者根本是同一個東西菠净,因此思想者怕就是自己。他即無明與痛苦的肇因彪杉。思想者也許會把自己劃分成各種類別的思想毅往,但思想與思想者本是同一回事。思想者以及想要變得更好的欲望便是沖突與困惑的肇因派近∨饰ǎ”
所有的沖突來源于思想者本身,來源于思想者逃避覺知和思考當下渴丸,而選擇性地套上既有的“思想”標簽侯嘀,“造作”出不假思索的習慣,當這種習慣進一步造作出一些意識和行動谱轨,其實思想者又會陷入對這些造作出的意識和行動的恐懼和內心沖突戒幔。
如果我們理解了思想的來源是集體歷史和個人歷史塑造的個人意識,就能夠理解土童,思想者的“思想”怎樣成為了評判诗茎、干預和控制自己的工具:
“思想者就是思想本身,造作者就是造作本身献汗,而行動者正是行動本身敢订。思想者借由思想而揭露了自己。思想者借由他的行動制造出了自己的不幸罢吃、愚昧和掙扎枢析。”
轉化刃麸,不是改變
如何停止這樣的沖突?不是要用另外的抗拒的力量去制衡司浪、扭轉和改變泊业,而是要不帶知識和經驗的累積,進入“每個當下的理解”啊易,讓“立即的洞見”浮現吁伺,這樣才會讓真正的新的“思想”和覺悟先于“思想者”而出現,讓事情發(fā)生自然的轉化租谈。
延伸和聯(lián)想
光從文字上理解篮奄,克氏的話比較繞捆愁,但是如果我們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就能發(fā)現很多的關系的沖突窟却,其實是來自于個人內在的沖突昼丑,就能理解上面的基本意思。
比如我們常見個人在新的家庭中復制著原生家庭的關系模式夸赫、反應模式菩帝,復制著沖突和痛苦;比如我們常常說要做自己茬腿,又會升起對自己的批評之聲......
今天我接受的一位來訪者就敘述了婆婆在產后如何對自己不好呼奢、欺負自己,自己如何耿耿于懷切平,不斷想討個道歉握础。再往下聊,來訪者找到了自己的這股恨其實來自于母親悴品,母親的婆媳關系和夫妻關系就不好禀综,來訪者從小聽到母親的不少抱怨,說婆家如何欺負自己他匪,自己如何隱忍菇存,卻得不到母親對自己的關照。而她對于母親的感情更加糾結:既有不滿和恨邦蜜,又有同情和愛依鸥,所以把從來沒有向母親表達的恨都投射到了婆婆身上,而且這其中還繼承了母親對她的婆婆的恨悼沈!
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個體如何接受了“集體歷史”(原生家庭關系的歷史)和“個人歷史”(自己過去在原生家庭的體驗和感受)贱迟,形成了思想和“個人意識”(認為婆婆就是欺負自己的、升起的就是恨)絮供,形成了不假思索的習慣衣吠,去應對婆婆的每句話、每件事壤靶,導致了關系的惡化缚俏,自己又并不想是這樣的狀態(tài),想改變贮乳、又放不下這個恨忧换,陷入惡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