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織河]
繼余華的《活著》、《兄弟》拴泌、《許三觀賣血記》這是看他的第四本書魏身。
1.
先摘錄一些喜歡的文段——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蚪腐〖牵”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回季,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家制。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泡一,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颤殴。”
“當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時鼻忠,就會珍惜自己選擇過去的權利涵但。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可以重新選擇粥烁,可以將那些毫無關聯(lián)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贤笆,從而獲得了全新的過去√肿瑁”
“回想中的往事已被抽去了當初的情緒芥永,只剩下了外殼。 ”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钝吮,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埋涧“辶桑”
“回首往事或者懷念故鄉(xiāng),其實只是在現(xiàn)實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鎮(zhèn)靜棘催【⑾遥”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感到她其實并不可怕醇坝,她只是沉浸在我當時年齡還無法理解的自我與孤獨之中邑跪,她站在生與死的界線上,同時被兩者拋棄呼猪』”
“我們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實上我們生活在時間里宋距。田野轴踱、街道、河流谚赎、房屋是我們置身時間之中的伙伴淫僻。時間將我們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變著我們的摸樣壶唤■椋”
“我是在那個時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沒了我的弟弟视粮,是因為它需要別的生命來補充自己的生命细办。在遠處哭喊的女人和悲痛的男人,同樣也需要別的生命來補充自己的生命蕾殴。他們從菜地里割下歡欣成長的蔬菜,或者將一頭豬宰殺岛啸。吞食了另外生命的人钓觉,也會像此刻的河水一樣若無其事〖岵龋”
2.
余華的《在細雨中的呼喊》《許三觀賣血記》《活著》這三部小說荡灾,分別給讀者展示了人的童年,中年和老年瞬铸。
《在細雨中呼喊》是一本關于記憶的書批幌。它的結構來自于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已知時間的感受嗓节,也就是記憶中的時間荧缘。這本書試圖表達人們在面對過去時,比面對未來更有信心拦宣。因為未來充滿了冒險截粗,充滿了不可戰(zhàn)勝的神秘信姓,只有當這些結束以后,驚奇和恐懼也就轉化成了幽默和甜蜜绸罗。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慈绱藷釔刍貞浀睦碛梢馔疲缤鲃拥暮铀诓煌褡宓牟煌Z言里永久而寬廣地蕩漾著珊蟀,支撐著我們的生活和閱讀菊值。
大概是因為之前看過余華的小說給了我太多沉重陰翳的印象,人的生命總是失去得那么容易育灸,而生活卻總是那么艱難俊性。余華的小說時代背景又是那樣一個困頓潦倒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質疑和攻擊那么明顯描扯,在本就寂寥無情的世道上更添一道傷疤定页。
《在細雨中的呼喊》中的男孩孫光林是故事的主角,以他為主線向上寫了三代人的生活绽诚。
孫廣才是孫光林的父親典徊,在生活的洪流中被打造成了徹頭徹尾的無賴,和寡婦睡覺恩够,拿家里的東西給寡婦卒落,破壞自己兒子的婚姻,逼父親孫有元死蜂桶,卻又后悔至極儡毕,在自己妻子死去的墳前痛哭流涕又在父親死后承認自己的不孝順。
孫光林的祖父孫有元可以說一生過得極其漫長扑媚,年輕時候的較為精彩和敢想敢做的性格和老年腿腳不便和孫子勾心斗角混家里的飯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腰湾。
弟弟孫光明在救小孩的時候被河水吞噬。哥哥孫光平從小時候抄起刀不怕死的和別人打架疆股,是村里的英雄费坊,到最后以極其平庸的方式渡過這一生。
書中筆墨較多的是孫光林和他的友情旬痹,包括在孫蕩的國慶和劉小青附井,還有在南門的蘇宇等。他們的友情時代特征很明顯两残,但其中的道理和現(xiàn)在基本無不同永毅。幼年的友情極其容易構成,又極其容易破碎人弓。
這本書整體上都在描寫人性的攻擊性和有意無意的惡沼死,處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顯得又可悲又無可奈何。在你感嘆人性之惡時票从,那些僅剩的暖意又突然給予你巨大的能量漫雕,整本書看似在勾勒一張生靈涂炭的畫卷滨嘱,卻好似又在上面題字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浸间。
文學老師在上理論課的時候反復說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太雨。大概就是把好看的東西毀滅人們才能更加認識到那些美好的。
最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是“因為當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時魁蒜,就會珍惜自己選擇過去的權利囊扳。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可以重新選擇兜看,可以將那些毫無關聯(lián)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锥咸,從而獲得了全新的過去∠敢疲”
因而這些記憶碎片紛至沓來搏予,給我們展現(xiàn)了孫光林敏感脆弱又寂寞的童年,這種感覺就如同在細雨中的呼喊弧轧。
大概每個人都有過那樣脆弱的一面吧雪侥,像是茫茫原野上細雨蒙蒙只有自己一個人呼喊著,卻沒有人回應精绎,孤獨感襲遍全是每個毛孔速缨,能感受到的都是冰冷的顫栗。
3.
《活著》里所說“沒有什么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代乃,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旬牲。”
別放棄搁吓,時間會推著我們走原茅,跟著生活流。
也就像我初中一位老師臨別贈言所說擎浴,無論你取得了什么员咽,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