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之致諸弟(2)【1038】2024-9-6
評點:守耕讀之家本色
四月初二日汞扎,曾氏親率陸勇八百跷跪、戰(zhàn)船四十號,在靖港與太平軍打了一場大仗麸俘。靖港是湘江邊的一個碼頭集市辩稽,南距長沙城約一百里。一個多月前从媚,一部分太平軍由林紹璋帶領(lǐng)逞泄,從湖北返回湖南,扎老營于靖港拜效,然后分支攻下寧鄉(xiāng)喷众、湘潭城。四月初一日紧憾,塔齊布到千、彭玉麟率水陸兩軍打湘潭,大獲全勝赴穗,一舉收復湘潭城憔四,但曾氏自任統(tǒng)帥的這場靖港之戰(zhàn),卻以全軍潰敗而結(jié)束般眉。交戰(zhàn)不過一頓飯功夫了赵,先是陸師潰逃,緊接著水師棄船上岸奔逃甸赃。二千水陸湘勇柿汛,幾乎無人堅守陣地,曾氏氣憤得親自執(zhí)劍攔阻埠对,也絲毫不起作用络断。曾氏自出師來戰(zhàn)事一直不順利,在岳州附近屢遭太平軍的打擊鸠窗,戰(zhàn)將陣亡多員妓羊,船沉沒數(shù)十號胯究,不得已從岳州退到長沙城外稍计。湘軍的出師不利,備受與之有隙的綠營官兵的恥笑裕循。靖港之敗臣嚣,不僅敗得一塌糊涂,而且前線司令就是他本人剥哑,連分擔責任的人都沒有硅则。曾氏自覺辜負朝廷的信任,也愧對家鄉(xiāng)父老株婴,遂投水自殺怎虫,幸而被部屬救起暑认。這是,塔大审、彭湘潭大捷的喜訊傳到靖港蘸际,曾氏的心才安定下來。戰(zhàn)事結(jié)束后徒扶,他向朝廷上請罪折粮彤。湘潭的勝仗抵消了他的失敗,朝廷因此并未治他的罪姜骡。他打疊(振作)精神导坟,重起爐灶。
先年(上一年)五月圈澈,歐陽夫人在其兄歐陽秉銓的護送下惫周,帶著二子四女,從京師一路輾轉(zhuǎn)回到湘鄉(xiāng)老家康栈。幼女曾紀芬在其耄耋(耄闯两,年紀約八、九十歲谅将。耋漾狼,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饥臂。)之年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沿途風鶴多警逊躁,幼弱牽隨,太夫人勞瘁甚至隅熙』海惠敏在舟次幾失足于水,幸母舅見而拯之出險囚戚〗臀酰”
這里說所的惠敏即曾紀澤,他死后謚惠敏驰坊。道光二十年他隨母親進京時才一歲匾二,而今已是十三四歲的翩翩少年郎了,他的四個妹妹分別為十歲拳芙、九歲察藐、七歲、二歲舟扎,弟弟紀鴻五歲分飞。白楊坪曾氏祖宅,頓時人口大添睹限,連同曾氏諸弟的兒女在內(nèi)譬猫,估計當在二十人左右讯檐。對這一群小兒女的教育,遂成為家族中的大事染服。
曾府在家中開館延師(聘請教師)裂垦,信中提到的魏蔭亭即為曾府塾師。據(jù)曾紀芬回憶肌索,曾家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地讀書蕉拢,她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讀過《幼學》《論語》。除這種智育(開發(fā)智力的教育)外诚亚,曾氏似乎更注重德育(品德道德教育)晕换。他在這封信的最末一段中所說的,守先人耕讀家風站宗,不要有半點官氣闸准,不許坐轎,不許喚人添茶梢灭,要拾柴收糞夷家,學習插田蒔禾等等,都屬于德育的范圍敏释。
讓子孫保持耕讀之家本色库快,過常人儉樸勤奮日子,不染官宦子弟的紈绔習氣钥顽,這是曾氏教誡(同‘教戒’义屏,教導和訓誡)子侄輩的一個重要話題。他常常將這些話掛在嘴邊蜂大,不停地嘮叨著闽铐。曾氏的如此家教既體現(xiàn)了他遠過庸常的眼光,也體現(xiàn)了他對子孫的深厚永久的關(guān)愛奶浦。
早在戰(zhàn)國時代兄墅,有識見的人就已經(jīng)看到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普遍社會現(xiàn)象,規(guī)勸做父母的不要給子孫過多的金帛澳叉、重器隙咸,過于疼愛的結(jié)果是反而害了他《撸可惜扎瓶,天下做父母的大多不能深諳其間的道理所踊,或者是雖知道也不愿那樣做泌枪。所以,“一點苦二代富秕岛,三代吃花酒碌燕,四代穿破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误证。筆者(唐浩明先生)在寫作《曾國藩》一書時,曾有意識地去認識一些當年所謂“中興將帥”的后裔修壕,從他們那里打聽其祖上的情況愈捅。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的“中興將帥”家庭從兒女那一輩起便不努力慈鸠,到了孫輩曾孫輩蓝谨,嫖賭抽大煙、游手好閑幾乎成為通病青团,到最后潦倒淪落譬巫,將祖宗的臉面丟光。兒孫賢肖的家庭則不多督笆。至于代代都有才俊的家庭芦昔,則僅只曾氏一門。歷史是最無情的閱卷官娃肿,這個閱卷官給曾氏的家教打了高分咕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