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 一默書吧 上午參加默讀書會第四期燃辖,中山大學郭巍青教授導讀《零邊際成本社會》。下午嘿歌,帶著即將滿周歲的桐桐繼續(xù)在一默掸掏,觀魚,玩耍宙帝,感受著屋外陽光燦爛丧凤,屋里書香人影,歲月靜好步脓。
“歲月靜好”是一默志愿者群里某位志愿者看到我們大人小孩在池塘邊喂魚的照片時發(fā)出的感嘆愿待。也應了今日內心的感受,順勢拿來作了題目靴患。感覺跟本期書會的書所描述的烏托邦也一脈相承仍侥。
四期的書會,每期的書都買了鸳君,但都沒看完农渊,書會也只參加了第一期和這期』蚣眨總有那么多的事情讓我們屈服于內心的焦躁砸紊,甚至做不到在七天里給自己一個周日上午的“歲月靜好”传于。
曾經貧窮的我們似乎都感受到“歲月靜好”的,如郭教授說的醉顽,80年代沼溜,我們唱著《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想象著未來就是詩與遠方,單純而樂觀游添!
而今天系草,對于未來是否美好,是否有詩和遠方唆涝,我們變得不確定找都。“翻過山坡石抡,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檐嚣。我們不知道該悲觀還是該樂觀,而對于年輕的一代啰扛,我們能確定的是他們與我們不一樣嚎京,如何不一樣我們也無法確定,他們是延續(xù)加劇著我們的“不確定”隐解,還是用他們突變的人性和能力鞍帝,改變這個社會,讓這中間幾十年的謎團有個清晰的結局煞茫。
當我們開始為某刻感慨“歲月靜好”的時候帕涌,我們做著的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曾經我們的父輩最日常的狀態(tài)续徽,為什么到了要感慨的地步蚓曼。是快速發(fā)展的技術,正在發(fā)生的變革讓我們懼怕了嗎钦扭?讓我們不知目的地焦躁纫版,追趕,迷失嗎客情?
美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杰里米.里夫金的這本《零邊際成本社會》其弊,按郭教授的話就是為未來社會構建一個烏托邦。無疑膀斋,對于未來世界梭伐,他是持樂觀態(tài)度的。他告訴我們未來的世界邊際成本趨于零仰担,社會協(xié)同共享糊识,機器代替人類做事。人類解放出來后,工作是隨時隨地可以做的技掏,不存在工作日與非工作日铃将,工作是為了興趣,為了消費機器人創(chuàng)造的產品哑梳,為了讓共享的資源得到珍惜,與更多人共享绘盟。人變成“產消者”生產就是消費鸠真,消費就是生產,那是未來社會的“歲月靜好”龄毡。
而悲觀者覺得“共享社會”會使人類為眼前利益而進行短期競爭吠卷,必然導致資源縮減,將給人類帶來毀滅沦零。
讀書會之后祭隔,大家的討論依然沒有結束,大家說起目前很多的“共享”其實是一種商業(yè)行為路操,郭教授說的疾渴,他們共享的背后所賺的錢可沒有共享。而高科技發(fā)展屯仗,機器對人的替代搞坝,最終受益的是全人類,還是依然只是小部分掌控著高科技的人魁袜。而當他們把公共資源消耗殆盡桩撮,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成為一個空殼后,他們或許就已經移居到火星去了峰弹,剩下更多依然展望著烏托邦美景的老百姓店量,追憶那曾經的“歲月靜好”。
我更傾向于悲觀者鞠呈。但無疑每個人都渴望樂觀者眼中的“烏托邦”能夠成為現(xiàn)實融师,不排除悲觀者。
郭教授說所有的烏托邦都基于人性的改變粟按。那么诬滩,不論悲觀還是樂觀,先讓我們把思想解放開來灭将,讓浮躁的心稍稍安靜些再安靜些疼鸟,跳出個體的得失,跳出利潤驅動經濟的商業(yè)思維庙曙,先實現(xiàn)內心的“歲月靜好”空镜,然后外化于行,去參與構建一種可持續(xù)的“共享”,比如一默的共享書屋吴攒,共享閱讀张抄,共享民謠,不要讓這個清遠的“烏托邦”僅僅是個體的支撐最終因無力而消亡洼怔。
而此刻署惯,我覺得我應該認真捧起這本《零邊際成本社會》,去吸收一點樂觀者的能量镣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