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孩子會時不時地跟父母說:“我不想上學”杨名。
“我不要上學,我要在家里猖毫,嗚嗚……”鄰居小女孩背著書包台谍,雙手緊緊抓著門柄,無論父母如何哄都不愿妥協(xié)……最后被孩子的爸爸抱起來“扛”出門吁断,小女孩在爸爸肩膀上還一邊哭鬧一邊喊:“爸爸趁蕊,求求你別讓我上學,我很難過……嗚嗚……”孩子的話讓人聽起來揪心仔役。孩子的媽媽尷尬地跟我說:“每天早上都這樣掷伙,感覺自己就像對孩子做了壞事……但孩子總該長大……”
這位媽媽說出了多少糾結(jié)父母的心聲呢?開學沒多久又兵,就有不少父母留言說他們的孩子不想上學任柜,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是五花八門:
有些孩子“裝病”,“媽媽沛厨,我肚子疼宙地,我能不能在家?”
有些孩子“一本正經(jīng)”撒謊逆皮,“老師說今天幼兒園會被暴風吹走宅粥,讓我們不用上學”;
有些孩子以各種磨蹭拖延出門电谣,比如刷牙花了半小時還沒出來秽梅;
有些孩子很直接:“媽媽抹蚀,我上學會很傷心,我不想離開奶奶”企垦;
有些孩子干脆哭鬧和撒潑打滾:“我不要上學”环壤,“我討厭上學”……
?哪些孩子最容易排斥上學?
那些哭鬧不想上學或排斥上學的孩子竹观,根源常常是因為安全感不足導致镐捧,這份安全感的缺乏,有時是因為父母臭增,有時是孩子對環(huán)境的感覺懂酱,他們寧愿選擇在熟悉的家里。哪些孩子最容易排斥上學誊抛?有以下三種:
1)年齡較小的孩子
一般來說列牺,10個月左右的寶寶,當他們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在身邊拗窃,或被陌生人抱離時便會啼哭和反抗瞎领,這是嬰兒早期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當他們成長到3歲随夸,心智已經(jīng)發(fā)育到能讓他們明白九默,跟父母家人分離只是暫時現(xiàn)象。意思是說宾毒,那些讓孩子3歲前或年齡更小便上學的父母驼修,他們將經(jīng)歷孩子更為心力交瘁的分離焦慮;當孩子年齡很小便上學诈铛,表現(xiàn)出來的分離焦慮越嚴重乙各,分離焦慮持續(xù)的時間也越長。
值得一提的是幢竹,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jīng)知道上學跟家人分離是暫時的耳峦,但因為對新環(huán)境的忐忑和其他安全感因素的影響,還是會給他們帶來或多或少的焦慮感焕毫。
2)從父母處獲得的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在一些心理實驗室中不乏這樣的情形:當一個小嬰兒躺在嬰兒床上蹲坷,聽到媽媽的聲音是來自身旁較近的位置,這位寶寶表現(xiàn)出來的表情是平靜愉悅的咬荷;當這個小嬰兒聽到媽媽的聲音不是來自身旁冠句,而是來自遠處或錄音機,表情便會焦慮繼而開始啼哭幸乒。所有出生后幾個月大的小寶寶都有這樣的現(xiàn)象懦底。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在他們成長中不斷地被媽媽或其他家人的擁抱和陪伴獲得的。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肌膚饑渴癥”聚唐,是因為父母擁抱寶寶過少導致的焦慮心理丐重。那些從小被爸媽越多地陪伴、關(guān)注和擁抱的孩子杆查,他們親子間的安全感連結(jié)也越好扮惦。這些安全感較好的孩子上學時會更容易適應,分離焦慮也較短亲桦。
3)對學校環(huán)境的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對學校環(huán)境的安全感不足崖蜜,常常是因為那里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覺不安從而讓他們抗拒。比如孩子被老師批評或不信任老師客峭;又比如孩子被同學欺負排擠或未能跟同學建立良好的相處關(guān)系豫领,這些因素會讓孩子感覺挫折和孤獨。
另外舔琅,那些嬰兒期被父母和家人過度保護的孩子等恐,也會讓這些孩子從小對外界環(huán)境缺乏信任感。比如有些大人一看到孩子爬高就會驚慌失措备蚓;有些大人認為街上車輛多课蔬,經(jīng)常阻止孩子外出玩耍;還有些大人總提醒孩子外面壞人騙子多等郊尝,會讓孩子不敢接觸外界二跋。
?面對孩子哭鬧不想上學時,父母應該基于安全感流昏,給予孩子正確的應對法:
1同欠、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一開始對上學感覺不安和哭鬧是很正常的,是大多數(shù)年幼孩子必定會經(jīng)歷的階段横缔,父母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很重要∩栏纾“我小時候也這樣茎刚,一想到上學就不能吃奶奶做的油鹽飯,也不能玩我的粉紅布娃娃撤逢,還要被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圍著膛锭,想想就感覺可怕呀!”當兒子聽到我這樣說時蚊荣,露出驚訝的表情:“媽媽你也不適應呀初狰?原來媽媽小時候跟我一樣呢!”“那么你怎么辦呢互例?”兒子繼續(xù)問奢入。我說“當我走進學校,老師跟我說上學會比在家里好玩媳叨,讓我堅持幾天就知道腥光。過了幾天关顷,我果然發(fā)現(xiàn)學校比家里好玩多 了。你也可以試試看武福!”兒子半信半疑议双,但他還是被“好玩”的字眼吸引了,他也覺得媽媽不會騙他捉片。
后來平痰,兒子適應了上學后跟我說:“怪不得那么多小朋友都要上學,因為學校真的會比家里好玩一些……”
2伍纫、千萬別恐嚇威脅孩子
“你不上學宗雇,我就不要你”,“你再鬧翻斟,我就把你留在學校了”逾礁,“你不乖乖上學,我就再也不給你買玩具”……很多家庭在面對孩子不愿上學時访惜,總喜歡通過恐嚇的方式嘹履,以為恐嚇一下孩子,孩子就會上學债热。其實并不是如此砾嫉,那些經(jīng)歷恐嚇后被逼上學的孩子,只是因為父母的恐嚇而不敢再哭鬧和堅持而已窒篱,但他們內(nèi)心的安全感已經(jīng)被傷害焕刮,他們感覺不到父母的愛,未來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墙杯。父母這種做法還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配并,減緩孩子適應學校的進程。
3高镐、幫孩子建立對學校的良好印象
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說溉旋,孩子童年積存正向情緒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氣面對困境嫉髓,消除負向情緒观腊。有些父母會選擇在孩子放學后或晚睡前,讓孩子分享學校發(fā)生的趣事或高興的事情算行,這便是幫孩子積累正向情緒的方式梧油。在孩子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鬧矛盾或有不良情緒時,父母適當引導孩子從友好的角度州邢、以同理心的心態(tài)看待他人儡陨,也能幫助孩子積累正向情緒。“小南踩壞你的鉛筆削迄委,他是因為沒留意你的鉛筆削剛好掉在地上呢褐筛,他不是有意的”,類似的引導能讓孩子建立對校園環(huán)境的良好印象叙身。
4渔扎、小技巧,給孩子建立安全感依托
有些聰明的媽媽會給分離焦慮的孩子扣胸章信轿,或往孩子的書包里放爸媽的相片晃痴,“你看,當你捏著這個胸章财忽,或看到爸媽的相片時就知道倘核,爸媽白天只是在上班,晚上就可以跟你一起玩”即彪〗舫“它總會在那里”,這便是安全感依托隶校。類似的小小技巧能幫孩子緩解分離焦慮漏益。
?父母尤其需要警惕的一種兒童心理模式
記得前段時間,靳東的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痛哭流淚深胳,靳東的妻子躲在墻角绰疤,心疼忍住沒沖出去抱孩子。這種做法是正確的舞终。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哭鬧時轻庆,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這樣的心理模式:當我哭鬧/撒謊/裝病時,便可以不上學敛劝。即當孩子因為不想上學而故意做出某種行為讓父母感覺心疼時余爆,父母不應該輕易同意孩子可以不上學。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學會“耍手段”夸盟,以后他們很可能會通過耍手段以達到“我不用上學”的目的龙屉。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說,當一個孩子哭著要東西的時候满俗,不論他是想要更快地得到那個東西,還是使別人不敢不給作岖,都應當干脆地加以拒絕唆垃。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痘儡,親子是一場分離辕万。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勇敢地成長、快樂地上學渐尿!
關(guān)鍵字:不想上學醉途、安全感、分離焦慮砖茸、幼兒心理隘擎、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咨詢師凉夯,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货葬,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劲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