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講究意蘊,講究氣息翠胰,講究格調(diào)懊纳。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亡容,都只不過是追求一種極致的境界、追求一種造化冤今。而匯集著名山水畫家郭熙畫論的《林泉高致》闺兢,在我看來,則是一部蘊含著很深“太極”內(nèi)蘊的畫論作品。
總的來說屋谭,書中的畫論分成這樣三個部分:
1.畫山水須注意:時間與空間
時間上需要“體味四時之變化”脚囊,空間上需要“了解南北之差異”。
2.畫面布局須注意:合天地桐磁,分賓主
講究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悔耘,同時提出“三遠”法。
“山有三遠:高遠我擂、平遠衬以、深遠⌒DΓ”?
這一說法蘊含著畫理與物理的統(tǒng)一看峻。
3.談筆墨:談到了七種墨法、八種筆法
在原序中談到畫的起源歷史衙吩,如
“《易》之《山墳》互妓、《氣墳》、《形墳》,出于三皇坤塞》朊悖《山》如山,《氣》如氣,《形》如形,皆畫之椎輪∧≤剑”
“山”指的是天皇伏羲灼狰,氣指的是地黃神農(nóng),形則指的是人皇軒轅瘫辩。意思是即便古代伏羲伏嗜、神農(nóng)、黃帝之書都是“畫之椎輪”伐厌,即畫的濫觴承绸。
接下來便談到為什么會選擇“山水”。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挣轨,其旨安在军熏?
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卷扮;泉石嘯傲荡澎,所常樂也;
漁樵隱逸晤锹,所常適也摩幔;猿鶴飛鳴,所常親也鞭铆。
塵囂韁鎖或衡,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封断。
于是人們便激情于繪畫之事斯辰,極盡所能將胸臆之懷抱寄托于一畫之中。
書中對于山的形態(tài)還作出分類總結坡疼。像“東南之山多奇秀彬呻,西北之山多渾厚”澹”基本上可以說是道出了中國山川的明顯特征闸氮。
而對于“山”與“水”之間的關系更是微妙:
“山,大物也狱意;水湖苞,活物也∠甓冢”
“山以水為血脈财骨,水以山為面〔亟悖”
“山得水而活隆箩,水得山而媚「嵫睿”
二者就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捌臊,但是關系卻十分微妙。
光有水無山不行兜材,光有山無水也不行理澎。其實這也要辯證來看,像馬遠的《十二水圖》便是傳世經(jīng)典曙寡。只是細細想來也是糠爬,沒有山的依托,水也顯得單薄举庶。
論及山與水二者關系后执隧,便重點談及山。
里面講到“山户侥,有高有下”镀琉,進一步提到山要“高”而”不孤、不仆”蕊唐;淺而“不薄不泄”屋摔。
意即山畫的高大但是需要有氣象而不單薄替梨;畫的簡單但是有層次感而有深意钓试。
山以石頭為基礎署尤,同時也以水而活。
于是又講
水者亚侠,天地之血也;血俗扇,貴周流而不凝滯硝烂。
石者,天地之骨也铜幽;骨滞谢,貴堅深而不顯露。
這就將山水與人進行了聯(lián)系除抛。山水如同骨骼與血液的關系狮杨,缺一不可,同時也需要達到一種自然的境地到忽。
分點談及后橄教,又回歸到畫的總體布局上。
遠山無皴喘漏,遠水無波护蝶,遠人無目”“畫之致思,須百慮不干翩迈,神盤意豁持灰。
核心觀點正如太極,一是講究自然负饲,二是超乎自然堤魁。
書中所提到的不同地區(qū)山脈的不同形態(tài),以及畫家如何去塑造的方式返十,還有四季不同山的氣勢也不同……諸如此類妥泉,基本上都是遵照現(xiàn)實物理,從而融會于“畫理”之中吧慢。這是講究自然涛漂,遵循自然規(guī)律進行作畫。
如“太極”般有自然還要均衡检诗。
有了自然的氣息匈仗,才有了現(xiàn)實的基礎。有了現(xiàn)實的基礎逢慌,還需要從審美的角度去有所取舍與造化悠轩,進而才可以“君子愛夫山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