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因為要賦閑在家專職帶孩子顷霹,時間久了總會質(zhì)疑自己是不是把時間浪費掉了泼返,進而會質(zhì)疑自己的價值渠鸽。和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后叫乌,他們就勸我說“你能把孩子培養(yǎng)好就是最大的價值』崭浚”我不禁立刻想要反駁憨奸,因為在我看來如果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孩子成才與否之上是非常的扭曲的。一是這有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以實現(xiàn)的嫌疑凿试,二是孩子的成長與成才與否雖然受父母影響但更多是受他自身的努力與境遇環(huán)境的影響排宰,如果把自己的價值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失望那婉。所以我很難接受放棄自己對工作和愛好的追求板甘,完全投入于孩子的教養(yǎng)上。對我來說详炬,孩子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盐类。
? ? ?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首前幾年很流行的歌《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詞: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zhuǎn)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 ? ? 這個歌沒有孩子前聽是一種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濃濃的感恩之情,可是現(xiàn)在聽來卻讓我有一種恐懼之感呛谜。無論父母之愛多么偉大在跳,可是一輩子的重要的記憶只剩下養(yǎng)兒育女中孩子的哭笑,那會讓我感到是一種失去自我的生活隐岛。也許這在中國或者亞洲的文化背景下是司空見慣的猫妙。可在我看來這并不是應(yīng)該和健康的聚凹。
? ? ? 在新西蘭割坠,孩子18歲成年后開始打工賺錢賺取學費和生活費非常普遍逻悠。至于結(jié)婚和養(yǎng)孩子,父母如果愿意幫你那是他們的情分韭脊,如果不愿意也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現(xiàn)象童谒。父母在子女成年以后,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安排自己的生活沪羔,而不是為孩子攢錢買房子看孩子饥伊。許多老年人在年老后住進自己的小房子里打理一下花園、見見自己的朋友蔫饰、出去旅行琅豆。到了年紀特別大的時候,就住進有護士和配套醫(yī)療設(shè)施的有自己私人空間的養(yǎng)老院篓吁。在我看來茫因,這樣的生活才沒有喪失作為老人的體面。說實話杖剪,如果讓我過父母所度過的一生冻押,我從心底是不愿意的。
? ? ? 中國的父母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盛嘿,可是正是這種毫無邊界的付出洛巢,讓孩子無法成熟有擔當,也讓他們對孩子的愛伴隨著無法消除的壓力次兆。那種壓力正是因為毫無保留的付出稿茉,所以才同時帶著無法避免的控制欲。我不想活成他們那樣的父母芥炭,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自己的翻版漓库。那樣的人生自己沒有取自己所需而活,也掣肘了孩子的人生园蝠。
? ? ? 有了孩子之后渺蒿,發(fā)現(xiàn)自己瞬間老了。現(xiàn)在雖然剛過而立之年砰琢,卻已經(jīng)開始恐老了蘸嘶。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想明白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也能過好每一天陪汽,不在寄希望于明天中蹉跎當下的每一天训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