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在“講道理”還是在“說教”缓待?
“道理講了無數(shù)遍,就是記不住”
“小時候給他講道理渠牲,多少還能聽一些旋炒,現(xiàn)在大了,說什么都嫌你煩签杈,嫌你啰嗦瘫镇。”
敘述自己孩子令人頭痛的行為問題的時候答姥,父母抱怨最多的铣除,就是孩子不聽話。
為什么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不起作用踢涌,還不如打罵吼來得更有效一些通孽?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講道理,不過是一種"說教"睁壁,和"打罵"一樣背苦,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兩樣傳統(tǒng)教養(yǎng)法寶,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適用了潘明。
也有一些爸爸媽媽是真的跟孩子講道理行剂,但這種教育方式掌握不好就會讓自己受挫,讓孩子反感钳降,所以需要有相應的策略厚宰,而且不同年齡段適合的方式更是不同。
2.與大孩子講道理的方式
“媽媽遂填,你今天又有什么收獲铲觉?”這是我家喵小悠和我睡前聊天時經(jīng)常問的一句話。這時候吓坚,我就和她講講我今天做了什么比較得意的事情撵幽,有什么令自己不太滿意的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礁击?或是今天看的書或者文章中盐杂,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地方,我是怎么想的哆窿?喵小悠總是迫不及待的提出自己的觀點链烈,或是給我提些建議。在熱烈的討論中挚躯,話題不知不覺就轉移到了她的身上强衡,大多數(shù)時候,我會靜靜地傾聽她的想法码荔,偶爾發(fā)表一些意見漩勤。
我們家還有一個習慣号涯,就是在每天早晨一起上學、上班的途中锯七,我會挑選一篇文章來朗讀,有時是《十點讀書》誉己,有時是《剽悍晨讀》眉尸,有時是《劉墉說》,有講道理的巨双,有教方法的噪猾,有談論熱點問題的。喵小悠很喜歡聽這些“雞湯”筑累,讀完以后我們也會聯(lián)系自身再聊兩句袱蜡。一開始我是為了修煉自己的聲音,后來發(fā)現(xiàn)大師們的“雞湯”太有營養(yǎng)了慢宗,在“雞湯”的滋潤下坪蚁,我欣喜地看到喵小悠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喜歡思考镜沽。有一次敏晤,在讀完一篇關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的文章后,她跟我說:媽媽缅茉,我一定要考上好初中嘴脾!
喵小悠今年十一歲,過了年就即將進入十二歲蔬墩,對進入少年階段的孩子來說译打,他們開始自己獨立思考問題,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拇颅,不再對父母師長言聽計從奏司,而是開始對接觸到的所有事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思考蔬蕊、爭論结澄,特別喜歡討論人生意義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岸夯。
所以麻献,與其把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給孩子,倒不如借助權威的力量猜扮,給他更深刻勉吻、更智慧的引導。
3.與幼童講道理的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旅赢,雖然可以講些道理齿桃,但直接講道理效果不好惑惶,可能聽不明白,所以不如結合游戲短纵、故事带污、體驗的方法來讓孩子明白道理更合適。如果白天孩子哪里做的不對香到,與其給她講道理鱼冀,“寶貝你這樣做不對......”,不如在晚上安靜的睡前環(huán)境里悠就,在孩子情緒平和的時候千绪,給她講個小故事,具體的形象梗脾、生動的情節(jié)更容易讓她接受荸型。
在通過故事給孩子傳遞道理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把握“度”炸茧,不要一講完故事就講道理瑞妇,比如:這個故事讓你學到了什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分享梭冠,不要欺負妹妹.......實際上踪宠,根本不需要告訴孩子什么道理,讓他自己去領悟是最好的成長方式妈嘹,不要因為這種講述方式讓孩子懼怕閱讀柳琢,只要讓孩子聽故事就好了。
小孩子其實都是特別懂道理的润脸,這也是他們安全感來源的一部分柬脸,他們對自己認同的道理,會比大人還較真毙驯。所以倒堕,請不要再說,我講了道理爆价,可是孩子不聽垦巴。
只要你能用對方法,并且給孩子體驗的自由铭段,所有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