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知名育兒博主粥悅悅因6歲孩子未完成學習任務,懲罰六歲女兒铸屉,讓她一個人留在家中至深夜钉蒲,全家外出游玩,讓孩子自己燒水泡粉絲彻坛。
看到這里子巾,作為一個媽媽,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小压。
還記得《權力的游戲》嗎?無垢者軍團就是這樣被阿斯塔波的奴隸主馴服的椰于。
無垢者們從被yg的那一天怠益,要養(yǎng)一只小狗,然后等到一年期滿瘾婿,他們就會面臨一個選擇蜻牢,殺掉小狗,或者被殺掉偏陪。當然只有殺掉小狗的人才能活下來抢呆,而殺掉小狗的人,就會成為合格的無垢者笛谦,這些人抱虐,他們所有的個性、情感和自我都消失殆盡饥脑,他們將會成為最好的磚頭和殺人機器恳邀,供阿斯塔波的奴隸主驅(qū)使。
我真的很佩服這位育兒博主灶轰。作為媽媽谣沸,她不是一位媽媽,她當媽媽太屈才笋颤,她是一位偉大的阿斯塔波的奴隸主啊乳附,能把自己的孩子們當“無垢者”,對他們從小進行yg伴澄,訓練赋除。
但我真的想提醒這位媽媽,無垢者最后被龍媽策反秉版,把奴隸主們殺死了贤重。
2
但是我知道,粥悅悅這種媽媽不是個例清焕,作為一個育兒博主并蝗,她的粉絲大多都是父母祭犯。這種奇葩的行為,依然有眾多擁躉滚停,得到許多人的支持沃粗,可見有相當大的市場。
太多的父母喜歡壓抑孩子的需求了键畴,但是壓抑孩子需求得到的最盅,就是像這位奴隸主媽媽一樣馴化孩子。只有三種結果:
1起惕、控制型親密關系涡贱。孩子是父母親密關系的模仿者,你怎么對待親密關系惹想,你的孩子也會怎么學習親密關系问词,她的三個孩子現(xiàn)在聽話,不是因為認識到錯誤嘀粱,而是認識到她的“心狠手辣”激挪,那么必然形成一個觀念,誰心狠手辣誰就可以在親密關系中獲取優(yōu)勢锋叨,這三個孩子要么會成為親密關系中的暴君垄分,虐待自己親密關系中的對象,如前段時間的那個牟林翰娃磺,要么一如即往的成為受虐者薄湿,總之不是健康的關系。
2偷卧、貧瘠型情感依賴者嘿般。情感需求是孩子的剛需,安全感是底層需求涯冠,當這兩項得不到滿足炉奴,這個孩子很可能變成貧瘠型情感依賴者,未來任何一點甜頭蛇更,都能讓他們立刻擺脫原來的宿主瞻赶,投奔新主的懷抱。(無垢者就是這樣派任,龍媽一個口號就把他們收買了)這就是“饑民易與之安”砸逊,這就是在沙漠里的人太過口渴了,看見一片湖水就去了掌逛,哪管是不是海市蜃樓师逸?為什么我們要富養(yǎng)孩子,尤其是在精神上富養(yǎng)豆混,就是要避免這種降低孩子需求篓像,壓抑孩子表達的沙僧式平庸教育方式动知。
3、縱欲型即時滿足者员辩。這個媽媽應該很得意于自己的教育盒粮,把自己的孩子滿足感延后了,但是必須看到奠滑,這種滿足的延后丹皱,并不是孩子在其中體會到了延遲滿足的快樂。而是在一種高壓的環(huán)境下宋税,強迫完成的摊崭,也就是說,他們的延遲滿足杰赛,是建立在即時懲罰的基礎上的爽室。所以孩子得到的信號是什么?是”即時滿足有收獲淆攻,但是懲罰痛苦更大”。
那么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嘿架,我們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需求和表達呢瓶珊?
我在之前的公號文章《你的孩子可以成為“豬八戒”》里詳細介紹過“悟空育兒”模式,在任何一個孩子耸彪,在成長的過程中伞芹,需要滿足更高的需求,需要給他更多的表達空間蝉娜,展現(xiàn)他的表達欲唱较,就需要父母更多的投入,但是家長們召川,往往是拼命地降低孩子的需求南缓,壓抑孩子的表達。
3
前不久荧呐,新聞報道一位老人20年沒有小兒子王永強的信息了汉形,彌留之際非常想見兒子一面。
王永強先后考上了中科院物理博士倍阐、北大物理博士后概疆,1999年出國之后,就與家人斷了聯(lián)系峰搪。
一斷就是20年岔冀。
這件事情被報道出來后,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在美國概耻,一位名叫Wang Yongqiang的人使套,很可能是這位北大失聯(lián)博士后罐呼。
如果這是王永強,讓人不禁疑問童漩,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這么多年弄贿,怎么就與家人斷了聯(lián)系,如今也不回來看一眼病危的母親呢矫膨?
然而差凹,網(wǎng)友們卻很理智,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侧馅,別人的家事危尿,不宜評論。
當人們疑惑著王永強為何這么做的時候馁痴,有知情人士說出了這件事背后的隱情谊娇。
王永強出生在常州農(nóng)村,家境貧寒罗晕,父母培養(yǎng)了他18年济欢,之后便經(jīng)常要求他輟學,這給他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和負擔小渊。
自從他上大學之后法褥,無論是助學補助金還是碩士期間的工資,家人都會和他索要酬屉。并不斷要求他給家人和親戚安排工作半等,幫不了忙,就到學校找他鬧呐萨,導致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杀饵。
婚后,他準備帶著妻子去日本谬擦,父母和因小兒麻痹致殘的哥哥非要和他一起去切距。幾經(jīng)勸說無效后,他帶著妻子逃到日本惨远,把父母和哥哥留在了常州蔚舀。
到日本后,父母仍隔三差五的要錢锨络。
多年來赌躺,家里缺錢的窟窿一直填不滿,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情勒索羡儿,他不堪其擾礼患,和妻子離了婚,自己逃到了美國。
如果真有如此隱情缅叠,我們也能理解王永強失聯(lián)悄泥,實屬無奈之舉。
王永強雖然多次表示過自己的想法肤粱,但父母仍舊和他要錢弹囚,要他為自己的原生家庭,乃至家族人員負責领曼,卻忽視他的需求鸥鹉,聽不進他的表達。
最后庶骄,他沒辦法毁渗,與妻子離婚,獨自逃離单刁,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灸异,斬斷了自己與家庭、父母的聯(lián)系羔飞。
這樣的結果令人唏噓肺樟,但這樣的家庭卻仍舊存在。
有些父母從小到大不重視孩子的需求逻淌,常常以“你還是個孩子”來否定他們的想法么伯;看不見孩子的情緒,試圖通過命令和說教恍风,讓孩子停止發(fā)脾氣。
長此以往誓篱,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表達自己朋贬,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和自己的內(nèi)在失去了連接窜骄,親子關系疏離锦募。
4
在生活中,一些父母時常會以家長的權威身份邻遏,忽視孩子的需求糠亩,講道理,發(fā)命令准验,且不自知赎线。
1、否定孩子需求
當孩子小的時候
媽媽:要什么玩具糊饱?
孩子:要遙控器車垂寥。
媽媽:遙控器車容易壞,換一個。
孩子上學后
媽媽:想報什么興趣班滞项?
孩子:街舞
媽媽:以后又不去跳街舞狭归,學個毛筆字吧,考試字寫得好能加分文判。
大學報志愿
孩子:我想報工業(yè)設計过椎,挺喜歡設計的工作。
媽媽:設計有什么好戏仓,你報醫(yī)生疚宇,這個職業(yè)好,工作穩(wěn)定柜去,地位也高灰嫉。
我只是舉了一些生活中處處可見的例子。
父母問一下孩子的想法嗓奢,如果孩子的回答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讼撒,父母還會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
有時問都不問股耽,直接做決定根盒。理由則是孩子小,不懂事物蝙。
2炎滞、說教、命令孩子
《爸爸去哪兒》第六季(改名為《一起出發(fā)吧》)中诬乞,演員楊爍與兒子楊雨晨一起參加節(jié)目册赛。
最新幾期下來,楊爍為自己樹立了嚴父的形象震嫉。
孩子正常走路森瘪,他認為走路不成樣子,讓孩子跑回到剛才出發(fā)的地方票堵,重新走下來扼睬。
然而,那個時候他們在高原上悴势,即便是大人窗宇,身體也不太會舒服,更何況一個小孩子特纤。加上自己的爸爸這樣嚴厲军俊,心情又受影響。
因此捧存,孩子全程沒有笑容蝇完,反而有點膽怯官硝,很少與楊爍主動交流。
網(wǎng)友們看了短蜕,紛紛心疼孩子氢架,并擔心有這樣的父親,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朋魔。
對孩子發(fā)號施令岖研,說教,看似很有效率警检,孩子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孙援。
但這樣的做法,有效率卻沒效能扇雕。
5
童年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拓售,在與父母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對世界的認知镶奉,學習與他人互動的方法础淤。
有一位老師曾問過他的學生,每天你們的父母說的最多的話是什么呢哨苛?
孩子們答案是“快點兒鸽凶,快點兒”、“早點睡”建峭、“寫作業(yè)去”玻侥。
回顧一下,我們在生活中每天和孩子說的最多的是什么亿蒸?
雖然很多父母沒有如楊爍般凑兰,對孩子嚴格要求,但父母時常命令边锁、催促孩子姑食。不在乎孩子不做、不行動背后的需求砚蓬,一味追求我們眼中的效率矢门,將讓父母與孩子陷入到這樣的模式中盆色,反而失去了孩子發(fā)展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灰蛙。
除此之外,有些父母會忽視孩子的情緒需求隔躲,導致孩子錯失情緒管理能力的發(fā)展機會摩梧。
如我們所知,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宣旱,但是仅父,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則希望它立即消失。命令孩子:不要哭笙纤、不要鬧耗溜、不要生氣∈∪荩或者面對孩子的情緒抖拴,直接說教,大講道理腥椒,掰扯對錯阿宅,全程并不在乎孩子的情緒。
而從小表達受限笼蛛、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洒放,長大后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有時不會表達滨砍,外在表現(xiàn)則是不太會說話往湿,因為不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也難以感應到對方的情緒反應惨好;也可能做出極端行為煌茴,如北大博士后那樣,選擇逃避日川。
有時不敢表達蔓腐,討好別人。比如老好人龄句,即便內(nèi)心并不愿意那樣做回论,但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只能委屈自己分歇,成全別人傀蓉。
有時不想表達,因為從小不被允許表達情緒职抡,孩子沒有機會認知葬燎、感受、理解和掌控情緒缚甩。并認為“我有情緒是不好的谱净,可恥的”,因而會隱藏情緒擅威。導致智商雖在增長壕探,情商卻堪憂。
并且郊丛,孩子小的時候李请,父母忽視孩子的需求瞧筛,總想講道理讓孩子聽話,將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失去聯(lián)結导盅。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较幌,他們逐漸不愿與父母多交談。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如此白翻,但那并不代表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都不與父母溝通绅络。
孩子是否愿意和家長溝通的關鍵取決于親子關系是否親密。現(xiàn)在一些孩子抑郁嘁字、離家出走恩急、自殺的事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纪蜒,有些孩子不愿意與父母講話衷恭,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遭遇了什么纯续,經(jīng)歷了什么随珠。即便最后出了事,可能都不知道原因猬错。
6
那我們不禁要問了窗看,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心理學課上經(jīng)常會說到一句話: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倦炒。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显沈,孩子從父母那里學習如何看到和接納自己。父母的責任則是幫助和引導孩子成為他自己逢唤,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拉讯。
如何做到?這需要我們?nèi)ツ托膬A聽孩子的表達鳖藕,尊重孩子的需求魔慷,自然建立與孩子的聯(lián)結。
中國臺灣教育學家李崇建老師著恩,曾說過自己與小侄子的一件事院尔。
有一次,去海邊玩喉誊,小侄子拿過來一個小石頭給李老師看邀摆,由此,他們展開了一段對話裹驰。
李老師先是拿著那塊石頭隧熙,認真片挂、專注的看了20秒幻林。
小侄子站在對面贞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李老師,有什么反應沪饺。
李老師:“你在哪里撿的躏敢?”
小侄子:“我在那邊房子的門口撿的≌希”
李老師:“你怎么看到了它呢件余?”
小侄子:“因為那有一只蜥蜴≡饩樱”
李老師:“那你怕不怕啼器?”
小侄子:“蜥蜴走掉了,我才撿起了它俱萍《丝牵”
看起來,這是一段再平常不過的對話了枪蘑。
然而损谦,有時這段對話常常會變成應付——“哦,你真棒岳颇!”或者“去玩吧照捡!”
兩段不同的對話有什么不同呢?
前者话侧,讓小孩子在大人的反應中認識了自己——我是被尊重栗精、被關注的。他看到并聯(lián)結了自己的內(nèi)在瞻鹏。成人積極參與對話的過程术羔,引導了孩子積極的看待他自己和他所做的事情,被看見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乙漓,也由此體會到了愛级历。
后者,不僅失去了成人與孩子的聯(lián)結叭披,也讓孩子失去了看到自己的機會寥殖。
正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塑造著孩子的自我涩蜘。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嚼贡,父母的養(yǎng)育更重要。正常健康的養(yǎng)育模式,應該是尊重接納孩子的需求誊辉,積極傾聽孩子的表達宇驾,讓孩子向著“悟空”培養(yǎng),有些人培養(yǎng)出了高表達能力叮盘,成為“交際型”人才(八戒)秩贰,有些人成為高需求的“領袖型”(唐僧)。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柔吼。
我的微信公眾號——美麻進化論毒费,給你提供最純粹、最科學愈魏、最全面的育兒知識干貨集錦:
關注微信公眾號后在公號后臺回復:
回復「胎教」觅玻,獲取全套孕期胎教指南及音頻;
回復「輔食」培漏,幾百種寶寶輔食菜譜任你挑選溪厘;
回復「早教」,各種早教課程親情奉送牌柄;
回復「育兒」桩匪,獲取多位資深育兒專家的育兒指導經(jīng)驗;
回復「幼兒圖書」友鼻,獲取各種童話傻昙、故事書、睡前故事及兒童繪本在線資源彩扔;
回復「創(chuàng)意」妆档,獲取全套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意課程資源;
回復「音樂」虫碉,獲取上百首寶寶愛聽的童謠和歌曲贾惦;
回復「繪畫」,獲取培養(yǎng)孩子繪畫才能的教案敦捧、繪畫書籍及視頻課程须板;
回復「幼兒英語」,獲取兒童英語啟蒙課程及音頻兢卵;
更多育兒知識持續(xù)更新中习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