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聽得到自己心里最深處的聲音嗎忽妒?
故鄉(xiāng)的記憶,是那么多揮之不去的味道兼贸,交錯著段直,一點也不雜亂,好像歸在記憶檔案里的資料溶诞,一點都沒有遺漏鸯檬,隨時一按鈕,就一一出現(xiàn)了螺垢。
讀這書之前有臆想過這本書里差不多應該是關于作者各種苦口婆心的勸說我們要好好練琴喧务,可是當我真的一點一點讀過書里的文字,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是想錯了枉圃。
第一章蹂楣,關于嗅覺的話題,腦海里第一幕出現(xiàn)的就全是各種美食的香味讯蒲。隨著作者的腳步慢慢走,忽然柳暗花明聞到了故鄉(xiāng)的味道肄扎。
小時候父母的工作太忙墨林,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讀幼兒園之前犯祠,我在鄉(xiāng)村里生活旭等。在家門口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春天可以聞到新鮮的味道衡载,而溪水旁有一棵很大的柳樹搔耕,夏天的時候,柳樹充滿了清香的味道。
可惜好景不長弃榨,生活總是需要發(fā)展的菩收,當小溪被沙石填滿,當石子路變成了水泥路鲸睛,到處充滿的只是工業(yè)的味道娜饵,最初的【鄉(xiāng)味】已經只留存在記憶里,再也回不去了官辈。
原來箱舞,鄉(xiāng)愁也是一種氣味。
使一個人走向藝術的拳亿,不是教訓晴股,而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吧。
……我說的是“感官”肺魁,是打開你的視覺电湘,開啟你的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万搔、重量胡桨、質地、形狀瞬雹、色彩昧谊;是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先為自己準備豐富的人的感覺酗捌。
什么是藝術家呢诬?那些舞臺上優(yōu)秀的演奏家,還是奮筆疾書的作曲家胖缤?感覺我自己如今的閱歷也說不準一個正確的概念尚镰。以吾陋見,即使是地鐵口那些追尋自己心中熱愛的音樂的人哪廓,也是藝術家狗唉。因為在他們心中有著那片純真的地方。
當藝術變成一種功課涡真,背負著非做不可的壓力分俯、負擔,其實是看不見美的哆料。
要是換做幾年前的我缸剪,或許并沒有那么的感同身受明白這句話。如今這幾年在附中這個大染缸里染了一遍又一遍东亦,你會發(fā)現(xiàn)關于音樂與藝術真正的意義杏节。不是去為了當一個演奏家,而是去與音樂交流,把你的心里所想想表達的話通過這種方式去跟別人交流奋渔,從而體驗到快樂镊逝。很幸運,我做到了卒稳。
我喜歡東方古老的哲學家老子的比喻蹋半,他說,一個杯子最有用的充坑,是那個空的部分减江。
你想著拿著滿的一杯水,要是通過顛頗的地方捻爷,總是會晃蕩半杯辈灼,浪費了半杯水,要是只拿著半杯水做同樣的事情也榄,卻不會浪費水巡莹。
好的哲學總是那么簡單。這么簡單甜紫,卻容易被我們忽略降宅。
我們有時總是急迫趕著路,生怕遺漏了什么東西囚霸,卻忽略了應該停下來腰根,重要的東西其實就在身邊。
懂得創(chuàng)新的同時拓型,也不要忘記對于傳統(tǒng)的傳承额嘿。傳統(tǒng)是根,創(chuàng)新是活下去的魂劣挫。沒人敢說這兩個哪一個更重要一點册养,它們是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压固∏蚶梗【傳統(tǒng)不守舊,創(chuàng)新不離根】這是王永德老師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帐我。還有一點坎炼,就是要去敢于質疑權威。藝術這種東西沒有標準答案焚刚,每一個人都是一種風格,風格的東西很難復制扇调,最初開始是臨摹矿咕,然后就慢慢會變成了屬于自己的東西(風格)。
人活著,需要有一種信仰碳柱。
說藝術是多遙遠的話都是假的捡絮。從心靈出發(fā),隨著自己的心意走下去莲镣。陶淵明的這兩句詩正是對藝術很恰當地詮釋福稳。你再有多好的技術,心中沒有藝術瑞侮,那全部都是空的的圆。
還記得自己最早為什么要追求藝術嗎?父母從事的工作跟音樂一點關系也沒有半火,自己家庭里的環(huán)境也好像跟音樂沒什么多大關系越妈。當初完全是因為好奇才選擇了現(xiàn)在的這個專業(yè),而且也沒想過那么多——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把它當做陪我走一輩子的專業(yè)钮糖。無論以后再怎么窮困潦倒梅掠,也不需要多絕望,因為我還有音樂的陪伴店归。
好奇阎抒,上癮,厭倦消痛,驚喜且叁,習慣,融合肄满。
不忘初心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