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王子
在《在荒漠中遇見一本圖畫書》中碉就,作者柳田邦男講述了很多钳吟、因為一本圖畫書引起共鳴手素,從而改變了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人生方向的故事戳葵。
首先講述的是主題為“生與死”的圖畫書就乓。
“生與死”從字面上講,包含兩意義拱烁,一是當死亡不可避免生蚁,生者如何生存;二是身體消亡戏自,但精神和靈魂依然繼續(xù)邦投,常駐活著的人的心底。
圖畫書:一匹白馬的靈魂和長度21年的故事
“生死”主題的圖畫書擅笔,大多闡述第二種意義志衣,比如圖畫書《蘇和的白馬》。
這本圖畫書猛们,我在三十多歲時才看到念脯,但書中的故事,我在年幼時就聽過弯淘,那是一個關(guān)于蒙古族樂器馬頭琴的傳說故事绿店。
幼時,我家所在的地方是個多民族聚集地庐橙,蒙古族人很多假勿,她們世代口口相傳的故事更多,其中就有《蘇和的白馬》:
草原少年蘇和的白馬怕午,被王爺看中奪走废登,為了逃走,馬把騎在背上的王爺甩下來郁惜。
王爺怒,命隨從射弓箭甲锡,馬死兆蕉。蘇和夢到白馬說“你把我的皮、毛缤沦、筋骨做件樂器虎韵,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
蘇和做出了這件樂器——馬頭琴,隨身帶缸废,演奏時包蓝,感覺白馬就在身邊驶社,樂聲也越來越動聽、響亮测萎,蘇和也變得有精神了亡电。
這本圖畫書,還串起一個跨時21年的感人故事硅瞧。
1981年份乒,日本有家叫“若草園”的醫(yī)療機構(gòu),專收殘障兒童腕唧,老師鐮田俊三或辖,把這本書用演繹的方式講給孩子們聽,大受歡迎枣接。
學(xué)生小司寫下感想颂暇,稱自己也想演奏馬頭琴,可馬頭琴要怎么做呢但惶?
后來耳鸯,若草園和別的學(xué)校進行文化祭演,老師鐮田俊三帶著包括小司在內(nèi)的14個孩子榆骚,用皮影戲演繹《蘇和的白馬》片拍,獲得掌聲不斷。
皮影戲排練期間妓肢,小司說想去蒙古看白馬捌省、聽馬頭琴演奏,鐮田俊三看到小司眼中的光芒碉钠,不假思索就答應(yīng)了纲缓。
當時,蒙古國屬蘇聯(lián)管轄喊废,還不能進行自由旅行祝高,鐮田俊三的財力也不足。
約定尚未實現(xiàn)污筷,小司卻在1993年離世工闺。
2000年7月,鐮田俊三帶著小司的照片瓣蛀,獨自前往蒙古陆蟆,想要完成小司騎白馬、聽馬頭琴的愿望惋增。
幸運的是叠殷,接機導(dǎo)游的父親就是蒙古國國寶級馬頭琴演奏家,但他們村子里沒有白馬诈皿,一行人要去別的村子尋找林束。
晚上像棘,他們借宿在一戶人家的蒙古包,歡迎宴席上壶冒,老師和年輕的主人聊了小司的故事缕题,沒想到,第二天依痊,穆夫就牽了一匹白馬回來避除。
老師帶著小司的照片,騎上白馬胸嘁,唱起當年拍演皮影戲時所做的曲子《快跑白馬》瓶摆。
一星期后,國寶級馬頭琴演奏家和兒子一起性宏,在草原上舉辦一場馬頭琴演奏會群井,并祈禱小司能聽到。
他們被小司的故事打動毫胜,允諾要來廣島书斜,為小司和日本的孩子們舉辦一場馬頭琴演奏會。
2002年8月酵使,這場馬頭琴演奏會在日本廣島舉行荐吉,五百個座位的文化中心,被受邀前來參加殘障兒童及其家長坐滿口渔。
所有殘障孩子的臉上样屠,都浮現(xiàn)出笑容,跟隨音樂一起擺動身體缺脉,一起歌唱痪欲,小司的父親也打著拍子,投入的唱著攻礼。
此時业踢,距皮影戲演出時間,已過去21年礁扮。
《蘇和的白馬》講述的是知举,一匹馬的靈魂化作馬頭琴延續(xù)生命的故事,馬頭琴的琴聲太伊,不止相伴和溫暖蘇和负蠕,還溫暖著蒙古族人的心,又帶來跨越國界的感動倦畅。
我在新疆這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長大,無數(shù)次聽過蒙古族人的各類傳說故事绣的,包括《蘇和的白馬》叠赐,對我來說欲账,傳說和故事,好聽是好聽芭概,卻又遙遠和虛渺赛不。
但當我在《在荒漠中遇見一本圖畫書》中,“聽”到殘障兒童醫(yī)療機構(gòu)師生21年來罢洲,同《蘇和的白馬》之間連綿的踢故、真實的故事后,那種遙遠和虛渺的感受消失了惹苗,取而代之的是殿较,一種厚重的、溫潤的奇妙桩蓉,或許淋纲,這就是“靈魂”的樣子。
再讀《蘇和的白馬》院究、再聽到馬頭琴聲悠揚洽瞬,我一定會想起小司,想起延續(xù)21年的日本故事业汰,想起《在荒漠中伙窃,遇見一本圖畫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