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0歲設計師
癥狀:微胖有小肚子,有幾根稀疏的白發(fā)桩蓉。已度過約莫1/2的人生淋纲,理論上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本期關鍵字:職業(yè)規(guī)劃触机,設計師帚戳,學習,取舍儡首,工作vs生活
30歲片任,一個敏感的年紀。
一
往往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轉折點蔬胯。還有不到一個月对供,我自己也即將踏入30歲的行列。這次氛濒,我即是醫(yī)師产场,又是患者。
國內平均設計師年紀為27歲舞竿,歐美地區(qū)為34歲京景。
30歲意味著什么?
1)工作上骗奖,職業(yè)生涯的天花板
理論已經成為資深級別人士确徙,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區(qū)間醒串。米田的經歷比較特殊,雖然是藝術生鄙皇,不過身邊大部分朋友的工作其實和設計沒有關系芜赌,看到的30歲現(xiàn)象和大家可能會有所不同。
必須要強調的一點伴逸,30歲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任何行業(yè)缠沈,任何職位,哪怕是公司的實習生错蝴,還是董事長洲愤,都繞不過去這道坎。只是大家思考的東西不太一樣漱竖。
很多人可能會說設計師是年輕人的行列禽篱,空乘人員畜伐,重體力勞動者不更是如此馍惹?整天聽到一句話,老子不做設計去搬磚了玛界,事實是万矾,以我們的小身板,估計搬一天就需要在床上躺3天了慎框。
2)生活上良狈,家庭瑣事逐漸變多
接近30歲的人,或許已經需要大量面對生老病死的問題笨枯。以中國人平均壽命推算薪丁,祖輩這個時間段會逐漸離開我們的世界。相對于20多歲年輕人而言馅精,身邊人出現(xiàn)各種事故的幾率會變高严嗜。
會逐漸看到很多人的人生終極點,即死亡洲敢。當見到朋友圈說某某離世后漫玄,會容易胡思亂想,表現(xiàn)癥狀為總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压彭。
理解人生苦短的意義睦优,尋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3)身體上壮不,人的身體逐漸走向衰退期
人類普遍規(guī)律汗盘,30歲后身體會慢慢向衰老期進化,生長期已經與我們無關询一。偶然熬個夜隐孽,精力就吃不消尸执。小病一場,恢復期也明顯加長缓醋。
這段時期如失,會深刻理解身體比金錢重要的道理。
30歲的選擇送粱,我們該走向何方褪贵?
其實30歲的年紀真心不算大,距離法定退休年齡還有25-30年抗俄。之所以這個年齡段特別尷尬的原因脆丁,與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有關。
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动雹,“三十而立”槽卫,源于《論語·為政》。具體解釋胰蝠,即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歼培,并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fā)展方向。
簡單來說茸塞,30歲躲庄,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全社會都認為你在30歲應該這樣時钾虐,困惑就出現(xiàn)了噪窘,也必然讓你產生情緒。就如同高考效扫,周圍人都說那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試倔监,一定要拼的道理一樣。
1)繼續(xù)在設計路上走到黑菌仁,以設計為主業(yè)
自己是本科畢業(yè)于藝術類院校浩习,俗稱的藝術生。我們那一屆總共有400名設計方向的同學掘托,算是人數比較多的學院瘦锹。畢業(yè)約7年,大家基本屬于30歲以上人士闪盔,還直接從事設計工作的人數約30-40人左右弯院,約為1/10。
悲觀的消息是泪掀,已經沒有多少人從事設計工作了听绳。樂觀的消息是,基本還留存下來的人异赫,基本都過的還不錯椅挣,少部分已經在行業(yè)內有所名氣了头岔。
Publication Studio
至于為什么還在設計行業(yè)打拼,和其他行業(yè)很相近鼠证。設計是一個比較依賴大城市的行業(yè)峡竣,80%的就業(yè)機會也存在于這些城市。很多同學可能在大城市打拼一段時間后量九,都會選擇回到老家适掰,在老家卻再也找不到類似的工作了。迫于生存壓力荠列,也就紛紛轉行类浪。
另一部分,走到黑的同學肌似,除了設計能力或其他相關能力已經得到認可费就,通過設計能獲得不錯的收入,以及社會認可的到精神滿足川队。
2)以設計思維過一生力细,以設計為副業(yè)
看過了很多人,一部分曾是設計師的朋友呼寸,在30歲這個節(jié)骨眼上艳汽,大部分選擇皆如此猴贰。這是什么意思对雪?
設計已經不再是他賴以生存的主要技能,而慢慢變成了興趣米绕,甚至是一種習慣瑟捣。脫離了以設計作圖,服務客戶的流程栅干,更多設計只是為了取悅自己迈套。
space capsule in art village,Airbnb上一名設計師開的小客棧碱鳞,坐落在廣州桑李。
竊以為這種狀態(tài)相當棒。設計的精髓在四個字“設想窿给、計謀”贵白。與軟件無關,與電腦無關崩泡,與人有關禁荒。某種意義,專業(yè)設計師做的都是狹隘的設計范疇角撞。
從事過設計師的人呛伴,都會保持一種思維模式勃痴。如何將同樣東西變得與眾不同,或讓使用體驗變的更簡單热康。
擁有這類思維沛申,在不同領域都有著特別是的魅力。
3)恨這行姐军,直接逃離污它,
真正到這個地步的同學其實很少,或許當時學設計是被逼得庶弃,完全絕對的恨透這個職業(yè)衫贬。
你可能明白幾個道理
1)設計并沒有什么用
設計只是龐大職業(yè)里的一個而已,他不是超人并不能拯救世界歇攻,也很難憑借一款設計拯救一個項目固惯,甚至一個公司。
特別是在國內缴守,這階段葬毫,便宜可用還有一定美感的產品消費者更愿意買單。
這是在某電商截取道的畫面屡穗,哪個產品賣得好贴捡?
真實的排序是這樣的
2)大部分人注定平凡
平凡這個詞沒有絕對,只是相對村砂。與參照的對象有關烂斋,你會發(fā)現(xiàn)里身邊永遠有比你優(yōu)秀的人存在,而且可能永遠也追不上础废。
還記得BBC的那部著名的紀錄片《七年》汛骂,追蹤采訪英國十四位不同階級的七歲小孩,到十四歲评腺、二十一歲帘瞭、二十八歲、三十五歲以及四十二歲蒿讥。多年過去了蝶念,得到的結論是,他們似乎都沒有逃出自己的階級芋绸,上層社會的還在上層媒殉,下層社會的還是下層,除了有個小孩出生貧苦侥钳,后來當了大學教授适袜。
階層的流動是固定,雖然這個消息很悲哀舷夺,不過確實是事實苦酱。大部分人只是屬于正態(tài)分布曲線的中間部分售貌。
這時候心態(tài)很重要。
3)一個不確定性的時代到來
“在未來50年疫萤,我們所了解的知識中有95%颂跨,都會在這50年內被發(fā)明〕度模”科技巨頭思科(Cisco)的前首席未來學家David Evans寫道恒削。 (fn)
社會發(fā)展很快,快到沒辦法想象的地步尾序。我們現(xiàn)在從事的工作20年前很多還沒有出現(xiàn)钓丰,10年前開始萌芽。5年前每币,很難想象你的工作伙伴能夠分布在世界各地携丁。
慢慢開始有這種趨勢,公司里逐漸開始不存在“職位”兰怠,只有“角色”梦鉴。一個跨界團隊,或是來自不同團隊揭保、不同領域(有時也有不同地域)自由的工作者以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為目標組成人數很少的項目小組肥橙。在項目結束之后,團隊也將回歸到相對獨立的狀態(tài)秸侣。
當然存筏,這個概念很新,許多人還沒有能看到這樣的趨勢塔次,不過不妨想想這個問題
- 1)我是誰方篮?
- 2)憑什么是我做?
- 3)除了設計励负,我還能做什么?
那未來可能是怎么樣的匕得?
MIT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能揭示些未來的可能性继榆。
官網:[http://matter.media.mit.edu/]
MIT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隸屬于麻省理工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除了天才學生外汁掠,里面的教授都是擁有兩個以上專業(yè)的博士略吨,強調跨學科交叉,本身就是做設計考阱,多媒體和科技的技術轉化和研究翠忠。
虛擬建造——光打印(2011-2012)
TRANSFORM可自行變化的家具(2014)
視頻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4OTYwNjAw.html
30歲的設計師何去何從乞榨?
這個階段秽之,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当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即所謂的做減法考榨,找重點跨细。已經沒有很多時間讓我們試錯,也過了可以隨意試試的階段河质。雖然這時候大家的收入上來冀惭,但是相對的健康,家庭以及各種意外都會相對容易出現(xiàn)掀鹅。
曾記得前段時間和微信團隊交流散休,問其最佩服張小龍什么?得到的答案是乐尊,“堅持某些東西不變”溃槐。
這是什么意思?仔細觀察最容易發(fā)現(xiàn)微信的啟動畫面一直沒變過科吭,堅持這個是非常難的事情昏滴。其二,好友通訊錄那塊基本也沒變過对人。
那對我們的職業(yè)選擇有什么建議呢谣殊?
隨便對別人的選擇指手畫腳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1)知道自己擅長什么
2)知道自己不擅長什么
3)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4)知道自己能舍棄什么
所以當你在網絡上再看到以下內容時牺弄,不要過于羨慕也不要過于鄙視姻几。
30歲,自己能真正活明白势告,與其他人無關蛇捌,就是很難的事情。
31歲職場巔峰突然辭職咱台,堅持畫畫100天络拌,她把人生搞明白了,連GOOGLE也請她去演講回溺。
如果這事情春贸,你做了,99%的失敗率遗遵。因為這是別人的選擇萍恕,和你無關
楊瀾的回答,她一直是那么的理智知性
有人會問车要,有那么高的學歷允粤、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类垫,或養(yǎng)家糊口司光,或相夫教子。何苦折騰阔挠?
我想飘庄,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购撼,洗盡鉛華跪削。
設計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是一種態(tài)度——拉茲洛·莫霍利·納吉
同樣的工作迂求,卻有不一樣的心境碾盐。
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揩局。
同樣的后代毫玖,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數據科學家知識譜系圖凌盯,僅僅一個職業(yè)付枫,其選擇的可能性就如此豐富
人生只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
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驰怎,每個境遇也僅僅是你選擇的結果罷了阐滩。
努力折騰,哪怕30歲還在努力县忌,只是為了能遇見像我們一樣不甘于平庸的人掂榔,努力。